“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什么很多老师都很反感这句话?你怎么看?

一葦3950


作为一名老师,对这句话,是又爱又恨!

曾经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碾压的粉碎!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强调了教育对于人的巨大作用!

教育对于人的发展,作用巨大!

这一点,世之公认!

作为老师,只有从心里认可这一点,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师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认为,有些人天生是教不好的,

再怎么用心,就是那样,不会有改变!

那怎么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

二、“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强调了教育要讲究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想方设法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培养方案。

如果没有教学效果,那一定是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定是没有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是常教常新的,教学相长,

教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同样也得到成长。

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时候,教育的现实击碎教师的梦想!

孔子弟子三千,留名者七十又二。

其他人呢?

残酷而冰冷的教育现实是什么 ?“感受就是‘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1、老师都喜欢教好班,都喜欢教优等生!

为什么?

培养一个优等生成材,教师只需要点拔即可!

但培养一个差生(现在学名叫学困生)成材,

老师要付出多少才能看到成果?

2、学生人数太多,老师顾不过来!

一个老师往往教2个班的学生,每个班有40-60人不等。

有的县镇乡级中学,一个班的人数往往更多!

一个班,一个学生看一眼,一节课就过去了!

你能保证你的每一眼,都是电力十足,把学生迷倒?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足够优秀的老师就真能解决所有问题,

教好来自形形色色家庭的学生吗?

3、功利化的考评标准,让老师沉不下心来从事教学研究!

目前对老师的评价体系,更多的是从学生的成绩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成长出发!

教好班的老师,便在人上。

教差班的老师,无话语权!

这是教育的现实!

其实更多的学生不是分子,而是分母!

更多的学生,更需要学校、政府、老师的大力投入!

当教育沦为产业,学校变成工厂,大家都在追求短期的快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自然让大多数做为分母的老师,反感!

注:学校里,也有作为分母的老师。

这些老师扮演的是让学生不出事,安静度过中学时光的保姆角色!


志愿填报找勋哥


昨天我上课时遇到了个学生,坐在最后一排,上课带个帽子一直说话,为了不影响上课,我看了他三次,他都装作不在意,继续说,于是我停止讲课。

让他站起来问他在和同学讨论什么,他戴着帽子,低着头也不说话倚着墙,手拿一本书在那转书。

这……我能忍吗!

我忍了,能怎么办?然后我让他到前面问他说什么,他还是那样,不甩我,于是我开始晓之以情,准备从其他方面攻破,问他上课带个帽子,而且老师现在在跟你说话你带个帽子合适吗?尊重老师吗?

然后他犹豫了一下,居然把帽子拿掉了,我顿时眼睛亮了,有戏,有戏,但是,我就傻了,他居然用外套拉起来把头套住然后把拉链拉上了,这时候全班学生都大笑!这……我还能忍吗!我忍了,然后继续动之以理跟他讲要互相尊重怎么怎么样,然后他终于回了我一句:你让我取下帽子尊重我了吗?这……我……还是忍了。(我能怎么他呢?)

然后下课了,(课也没有讲完)让其他同学下课放学,其他学生去吃饭准备上晚自习了。继续跟他动之以理了二十分钟,他再没说过话,偶尔用挑衅的眼光看着我。

我想想算了,再不让他去吃饭就没饭了,不吃饭一晚上时间怎么熬过去?再饿出病?再说,我也要下班回家,家里也有家人在等着我。就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就让他走了。本来想和他班主任说一下这个情况。看他班主任没在,就没说。

今天下午去上课时,他被班主任叫出去了,回来后就开始收拾东西走了,他班主任让他家长来接回家反省去了,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一个班六十几个学生,你不解决的话没有办法上课,解决的话就耽误了其他学生学习,哎,,,,,

如果在古代的话,会发生这种情况吗?在古代,有三种人必须尊敬,一是君王,而是老师,三是父母。如果不尊重是要受到责罚的。

而现在呢?我一直认为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学生在家不听父母的管教,在学校不听老师的管教,那最后能管住你的只有法律了。

(如果放在以前的教育方式,说不定早就听话了,现在能怎么办?除了忍?你还有什么办法?)如果是你,你怎么办?#老师##我太难了#老师# #我太难了#


穿棉背心的新青年


我是老师,我说句心里话。我教一年级时,一个应该上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回一年级重新读书,并且要求一定来我班。以我的性格是必须把她教好的,可半年过去后,我真的服了。今天教会的知识,明天问她,她连印象都没有。明明教会了,可下节课问她,她就是看天棚。四年过去了,她除了趴桌子睡觉什么也不会。所以说,这个问题的话就是“放屁”!


地上船


我认识一个老师,他说他有一个教不会的学生,教了两年了连个1234也教不会。我不信,他就把那个学生叫过来,伸了一根指头问:这是几个?答1,又伸出两根指头:这是几个?答2,我说会呀,怎么说不会?于是,那个老师又伸出一根指头问,这呢?回答4,又伸出两根,回答8。哈哈!能怪老师教不会吗?我不知道了。


手机用户6867753546


我是一个老师,早年我在一个生源很好的学校任教,随便教成绩也很好,学生竞赛拿大奖,后来考上名校的比比皆是。现在一个生源较差的学校,教的很认真很辛苦,就是看不到成绩。临了临了才明白一个道理,良禽择木而栖,良师择生而教啊!


用户6741320742732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老师,其实我也不喜欢听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的指向仿佛是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成为好学生,只是因为老师不会教,所以才有了差学生,那么问题来了,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正常班级都会有好学生和差学生,那岂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不会教?哪怕是至圣先师孔夫子,在其教授过的3000多弟子中也只有72位让他老人家得意的,那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孔夫子教育的废材率太高,不是一个好老师?

既然老师们那么反感这句话,我们就应该搞明白这句话的出处。

其实说此语的是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先生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校长,一生致力于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著有《家庭教育》等著作,可谓是一代教育大师。那么陈鹤琴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句话呢?这是他说给别人听的吗?下面才是最关键的:先生这句话是写给自己的一句自勉之语,本意是对自己严要求,力求自己在教育教学效果方面达到自己所说的这种境界,不是对别的老师的要求!

说的更直白一些,这句话是先生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不是对他人的道德绑架!但是,一些毫无基层教育经验却被分配去搞教育的领导却根本不明白这句话的出处,而有意无意地把这句话作为对老师进行道德绑架的利器,很多不负责任的家长们更是觉得这句话说的太好了,自己孩子学不好原来都是老师的责任。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掉学生个体的资质、学习的态度和家庭的影响,忽视掉现代教育模式下疲于奔命的老师的各种无奈和辛酸。笔者有时候也会对自己说,做了老师这份工作有时候就得甘于奉献,甘于清贫,但是如果领导跟我说这句话,我心里肯定不舒服,觉得他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觉得满口要求别人道德的人其实是最不道德的。

教育专家李镇西就曾表示:“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这句话如果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

客观的说,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承认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他成长进步的,但是这种进步仅强调老师的主观性,忽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客观性既是不负责任的,更是不实事求是的,关键是误导了大家看待学生教育问题的视线,错失了真正解决问题的良机,导致最后受伤的还是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前途。

所以,请大家不要再曲解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要再打着先生的名头滥用先生之言,更不要站在自己都不理解的高度用荒谬的要求去规范老师。他们是人,不是神。



炎师心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什么很多老师都很反感这句话呢?就是因为社会上有太多的人(包括地方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等),明明知道这句话提出的背景和要表达的意思,却偏偏要故意曲解、拿来教训和恶心老师,当然让人忍无可忍,许多老师很反感也就在情理之中啦!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来的。陈鹤琴先生是上个世纪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 曾经担任南京师范学院校长;毕生致力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有“中国幼儿教育圣人”的美誉。他这句话的原意是: 只要我们的教育思想方法对路,并且尽心尽力去做,每个正常孩子总会有所进步。他说这句话的初衷,就是针对当年国民幼儿教育中的无可适从和无所作为现状,既有针砭时弊的意味,又有鼓励家长和幼儿教师奋发有所作为的意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后来被某些有心人无限放大,成为专门针对所有教师的“杀手锏”。教育专家李镇西认为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在一次教育会议上,一位女士发言赞同“ 没有教不好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李镇西说:“这句话如果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但是某些教育“砖家”们、教育界的官僚们、和不明真相的家长们,对此并不怎么买账,他们固执己见地认为: 孩子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如果教育不好,那就是老师没有尽心尽力和尽职尽责,就是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水平有问题。以此理念和标准来评价老师们,自然遭到老师们的反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正确解读,早已有定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对学生认识论: 也就是说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并不是“朽木不可雕”的;但“教好”又是相对的,每个孩子成长的基础、环境、条件等都不尽相同,其个人成长空间和进步程度,会差距很大。“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育的方法论: 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并不是任何人都是天生适合做教师的;即便在适合做教师的人群中,不会教的老师、教不好的老师,也肯定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都需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胜任当孩子“老师”的角色,堪当大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之所以让很多老师特别反感,就是因为某些善于断章取义、或者有意为之的教育“砖家”及其官僚们,经常性非常“顺手”地挥舞起这根大棒来打压和恶心老师,老师们要是能喜欢起来才是咄咄怪事!


自在人生wub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一定是精神病院里的病人说的。有人说这是一个叫“陈鹤琴”的人说的,那可以肯定这个“陈鹤琴”就是一个地道的精神病人。但为什么很多人奉这句话为真理呢?因为很多人患了精神病。

我在乡下初中教书快40年了,不承认学生智力、习惯、爱好等差异,那就是疯子。我不想更多地申述理由,在基层第一线的教师,比那些砖家叫兽懂得更多。


奉乡云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说的没错。

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伙年轻人,大概五六个人吧,一起去拜师学武术。其中有一个“大笨蛋”,什么也学不会,就连最基本的“马步”也站不好。一天站不好,两天站不好,一个月下来,还是站不好。师傅怒了,吼道“别站了,去厕所捉苍蝇!”

无奈,这个“大笨蛋”只好去厕所捉苍蝇。

夏天的厕所,糗气熏天,苍蝇到处飞。捉了一天一只苍蝇也没捉到,回来见师傅。师傅说,“你不会想办法吗?”

第二天,这个笨蛋照样去厕所捉苍蝇。

“小小的苍蝇,怎么这么难捉?”用双手拍,拍不着。再拍,还是拍不着……好容易拍到了一只。继续拍,两只,三只……一天下来拍了五只苍蝇,拿着苍蝇去见师傅。师傅没好气地说,“继续捉吧!”

就这样,他天天拍,从起初的三只五只,拍到了后来的十几只。每天拍的苍蝇越来越多。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

一天,他又拿着拍的苍蝇来见师傅。师傅说,“你捉的苍蝇都是死的。不行,要活的!”

在拍苍蝇的时候,把苍蝇拍到,到手后就死了,怎样才能捉到活的呢?起初,用双手捂,苍蝇都是活的。

苍蝇这东西,脏兮兮的,专往不干净的东西上落。捂着它,手也脏了。尽管看不到“脏”,心里总是觉得难受。怎么办呢?用两个指头捏吧!捏不好,把苍蝇捏死了,那就捏苍蝇的翅膀捉吧!用捏翅膀这样的办法,捉的苍蝇的只数越来越多。

捉了三个月苍蝇的他一天去见师傅。屋里几只苍蝇“嗡嗡”乱飞。他双手齐用,几只苍蝇都被他捉住了,师傅笑了,连声称赞,“好,好,这就是眼精手快!”

诸位,一个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在师傅的“逼迫”下,练成了眼精手快,这应该叫“因材施教”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不是真的?

老师们对“没有教不好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很反感,是跟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求有关——以高分数为“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肯定不是因材施教——因为有的学生不适合学知识!这也折射出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改革,做到因材施教,使受教育者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有所成。


路边青青无名草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我估计这应该是老师们最反感的一句话了。按这句话的意思,只要老师足够优秀用心,所有的学生的都应该被教育成功,但你看孔老夫子,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其优秀率不过2.4%!所以这句话是有很大问题的。对这样的责问,老师们本能地反问往往是这样的:

没有破不了的案件,只有破不了案件的警察。

没有打不赢的官司,只有打不赢官司的律师。

没有办不好的企业,只有不会办企业的老板。

没有管理不好的社会,只有管理不好的官员。

没有赢不了的比赛,只有赢不了的运动员。

·······

当然,这都是气话与玩笑,但这句话之所以被人时常提起,是因为它又不完全错误,在某些方面它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在小学的最基础的知识教育这一块,只有孩子智力没问题,老师只要要求到,认真教,拼音、识字、10以内的加减法是很容易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有些知识的理解就要看天赋与智商,不信你让爱因斯坦来给我们讲相对论,估计没几个人听得懂,学得会。但你因此说爱因斯坦是个笨蛋老师那肯定不合理。

每个求学者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当初班里总有一些人聪明无比,老师一讲就懂了,一点就通了,同样是45分钟,人家能写完作业下课到处玩,有的人放学补习还不见得会。

总之,提出这句话的陈鹤琴老先生当初意在让老师们自勉,但现在很多人却用来当作对老师的指责,更有甚者有些教育者当作对家长的讨好,那就太过分了。所以这话以后休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