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医院的针灸好多被电针代替,疗效好么?

开心罗布


传统针灸讲究的一个针力一个是手法,手法就是针灸师把毫针刺入患者穴位后,再采用捻转法,提插法,弹法等行针手法使得患者产生得气的感觉,从而激发人体的机能反应来治疗疾病,这个机能反应就是酸、麻、胀、痛等。这个反应是自发的,即便针灸师刺入后没有对针再进行操作,但是这个反应依然是存在的。

电针的话,即便针刺穴位稍有偏差,但因为电流的刺激,治疗者都会有酸麻的感觉,这样对针灸师的要求不是那么高,但对得气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判断。


邱爸爸说


我是一个不提倡电针的人,也许这个方法对有的人有效,可是在工作中,遇到很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采用电针这种方案,病痛变得不规律,未治好不说,还导致很难再分析病因,希望只是个别医生水平差,不是方法问题!

案例一



在2015年,我遇到一个来自葫芦岛的病人,原来是单侧腰腿痛,后来在医院进行电针治疗之后,腿痛方式变化,出现会阴麻木,双腿发麻,症状的加重和劳累负重无关,没有任何的规律,再就诊效果很差!

案例二



2016年,一个大姐是陕西渭南的,最初也是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腿痛,找到一个医院做电针,之后出现腰部发困,走路步行困难,双侧腿部不适,症状不符合常规分析触诊表现,也是在治疗过程中坎坎坷坷,久治不愈!

电针不同针灸



针灸有着很多年的临床验证,对于医生的要求极高,也是一个好针灸师难求的原因,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电针多数是套路,这种电流与针灸结合,强度刺激不一,在不同人身上,结果可能差距很大!

结语

我理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可是有的东西研究出来到推广一定要时间,临床的验证不是一个两个案例,同时也要看出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这种方法出现问题几率较高,再处理很难,弊大于利的话,不建议做,希望这是少数案例!


乔栋谈健康


针灸既要配穴准确,还讲究行气。早期医生会在针灸留针过程中,隔5-10分钟行针一次,以加强穴位刺激,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现在因为中医的发展越来越没落,很多医生并不懂行针,或者懒得行针,因为占用时间需要不停地观察和反复工作,所以就用电针来代替。看着更厉害一些,也减少很多工作量,也能增加收入。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喜欢用电针。

但电针其实并不能随意用。电针并不能代替行针,则电针不间断的高频振动,对穴位的刺激过大,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正常来讲,电针适用面很窄,多适用于麻醉、癫痫、神经官能症等。主要是让患者持续留在麻的状态。而常见病症用电针,会导致泄得过多,有害无益。


大象爱养生


电针的效果是为了增强针感,增加治疗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电针治疗,针对一些慢性劳损性疾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肌肉劳损等慢性疾病效果较好。




但针对一些内科疾病并不是都需要电针治疗的,医院针刺换成电针,可能仅仅是为了增加收入而已。


我是Doctor杨


我个人不是很推荐使用电针,传统针灸手法不是电针能够代替的,而且好多时候使用电针的目的省事,很多医生只管刺进去就行了,不管有无针感,更不要说手法了,所以我几乎不用电针,更多的还是用传统手法催气侯气得气,再配伍穴位,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局部!

针灸讲究的是手法,不论是进针手法还是行针手法,穴位的配伍!真正用心针灸的人,很耗气的,一天针灸10~15个左右就很累了,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夸张,实际情况就是如此!你看看现在的临床医生,不管手法,一个早上针灸三五十个都没啥感觉😂😂


针道至简


电针与其实提插捻都是针灸的针法,如果千遍一律都是用电针那是对针灸学说也是歧黄医术不了解,针灸的作用是补与泄,又分虚与实,要快与慢,针灸作用是补阳气泄邪气,又以快为补,慢为泄,那么一电就十几三十分钟,全都是泄,这种思想应该是对经络学说认识上短视,所以,只抓住一点,但是对治疗来说同样是有危害的


民间医人


你某个部位瘙痒,然后你抓一下,不痒了,这是治好病了吗?生物神经系统设定是慢性的钝性的刺激会被尖锐的刺激所遮盖,这就是针灸治病的机制,就像搔痒,你用抓皮肤产生的刺痛遮盖了痒这种感觉,至于用手还是痒痒挠,甚至是树枝都能产生同样的作用,至于经络,穴位那是古人臆想出来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产物,世界上各地都有用树枝,牙签做的针刺疗法,只是在文明发达后已经淘汰而已


爱很博大


收费标准赶不上人工费涨幅,只好叫电代劳。其实看得懂的话就知道中医就是怎么样都可以,意思到了就可以!结果就是交钱。





阿明am118


如果都是新手操作,对要求不高的病症,用电针的会比针灸的效果好;对手法要求比较高的病症,用电针的不如操作熟练的针灸师。至于为何有此区别,我先不说,我还打算写专题原创呢。


桥牌宣传竞赛部部长


其实电针有用,合理选择输出波形,可以达到最普通的平补平泻的手法等…,同时增强针感,不用去拔弄、提插等,一般用在腰椎位置比较常见,最好选择卧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