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冷谷”的蝶变之路

民权“冷经济”点燃产业“热动力”

探寻“中国冷谷”的蝶变之路

探寻“中国冷谷”的蝶变之路

民权梦蝶会展中心 薛皓摄

探寻“中国冷谷”的蝶变之路

高新区制冷企业车间工人认真作业 闫鹏亮摄

探寻“中国冷谷”的蝶变之路

民权县高新技术开发区 闫鹏亮摄

探寻“中国冷谷”的蝶变之路

民权县高新技术开发区俯瞰 薛皓摄

本报记者王平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本报通讯员张增峰

秋日胜春朝,景物万般好。10月23日,无人机腾空而起,记者通过镜头俯瞰,民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郁郁葱葱的绿化树中,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整齐有序,一条条大道笔直宽阔,成为民权县一道亮丽的风景。

曾几何时,民权“冰熊”品牌享誉全国,从一时鼎盛到极速衰败,民权制冷业迎来“极寒”。然而经过岁月的淬炼,民权县委、县政府瞄准并聚力“冷”产业,持续发力,实现了凤凰涅槃,“冰熊”品牌起死回生,逐渐发展壮大。该县“筑巢引凤”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其他制冷企业蜂拥而至,主导产业愈发突出,集聚效应不断提升,制冷产业链条日渐完整,以制冷设备研发制造为特色的制冷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凤翥龙翔,一座产业新城先声夺人,以“冷”蓄势,以“冷”闻名,聚力制冷产业发展,制冷产业千帆竞发,中国制冷产业设备生产基地——民权,正朝着“中国冷谷”目标迈进!

1

寒流突袭“冰熊”盛而转衰

时光回溯到1985年,民权大地上第一家制冷企业——“商丘低温设备厂”拔地而起。

厂房建好后,引进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意大利依伯纳公司全套冷柜生产线和技术软件,首批产品的散配件也是全进口,实行的是全散件(CKD)组装,1986年年初正式投入生产,第一批冷柜下线。

冷柜,在那个年代堪称是奢侈品般的存在,却依然难挡人们购买的欲望。

随后几年,该厂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销售持续火爆。

据了解,在意大利语中,“依伯纳”的意思是“直立行走的熊”,商标是一个向左的熊头,而商丘低温设备厂在原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时把“熊头”180度大转弯变成了熊头向右,意味着“头向东方”,是亚洲“冰冷的大熊”——“冰熊”。1988年,商丘低温设备厂更名为“河南省冷柜厂”,1991年2月26日,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关于开展向全省工业战线十面红旗学习的决定》,河南省冷柜厂名列其中。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厂开始重组,1996年河南省冷柜厂改制更名为河南省冰熊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股票交易所A股上市。”民权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河南省冷柜厂发展的鼎盛时期是1992年到1997年的5年时间。很多制冷企业来此参观学习,借鉴管理经验。民权生产的“冰熊”牌冷柜曾荣获原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第十一届亚运会优质制冷产品奖、全国第二届家电产品展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冰熊”各型冷柜还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是就在2007年,辉煌一时的“冰熊”突然遭遇“寒冬”,因为种种原因,走向衰落,“冰熊股份”股票成为“ST”。而后经过多次重组、易主,现已成为位于民权县高新区兴业大道上的一家制冷制造企业——“河南冰熊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2

浴火重生制冷“雄兵”崛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民权人在叩问:发展制冷产业的正确方向在何方?

一颗复兴制冷产业的梦想种子依然在民权大地上孕育,一经阳光照耀、雨露滋润,就会出落得茁壮而丰满。

一个“老冰熊”倒了,数百个制冷“雄兵”又站起来了。

10月23日,我们走进河南冰熊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厂门外“冰熊”二字特别显眼,生产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在有序地忙碌着。

该公司占地180亩,建有标准化厂房、办公楼、展厅、研发中心及生活区职工宿舍楼等,全套引进美国和意大利生产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生产各种冷藏挂车、保温车、保鲜车等。

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像这样的制冷企业达100多家。

这一切得益于民权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招商引资工作。

“2008年春,我们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浙江考察,发现那里的一些制冷企业里竟然有6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自民权,这让他们眼前一亮:民权要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必须突出产业特色。咱的人为啥不招回去发展咱的产业呢。于是县里就决定发展制冷产业,进行精准招商。”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主任李树寅说。

2010年7月,在时任香雪海集团公司执行总裁赵鹏的牵桥下,香雪海集团和民权正式签约,投资12亿元在民权建厂。这是第一家入驻民权的外来制冷企业。

“我是民权人,也是老冰熊人,2002年离开冰熊,2007年到浙江香雪海集团工作,后来,公司发展需要转移产业,老家又有良好的制冷产业基础,当地政府也早早伸出了橄榄枝,我就力推了民权。”赵鹏说。

后来,香雪海公司又把总部迁到了民权,还带来了10多家生产配套设备的工厂。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时间,万宝、澳柯玛、阿诗丹顿等国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并逐渐形成产业集聚,中国“冷谷”雏形呈现。

目前,以制冷为主导产业的高新区,已入驻企业200余家,其中制冷及制冷配套企业100多家,制冷配件基本实现了全配套。2018年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完成477.5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完成397.6亿元,同比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2.3亿元,同比增长11.8%;区内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评价中,评出A类企业17家,B类企业87家,C类企业12家。

3

服务至上 “软环境”优化

如果说筑巢引凤靠的是招商的热情,让落地企业枝繁叶茂则是靠细水长流的贴心服务。

“戴局长有空就来我们厂里看看,一来先问有啥需要没有,她来得勤,根本不会积压需要解决的问题。”河南香雪海冷链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程方方笑着说。

戴薇是民权高新区科技统计局副局长,也是包括香雪海在内的20多家企业的网格化管理负责人。

在高新区,和戴薇一样的网格化管理负责人还有30多名,他们几乎每天都奔走在这些道路上,亲情服务给了企业负责人家一样的感受。

“民权的营商环境很好,作为企业,我们不操心其他事情,专心搞生产就是了。”在谈到政府为客商提供的服务时,河南香雪海冷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国权感触颇深。

“用‘硬措施’打造‘软环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致力于为客商提供全方位高效服务是民权的‘待客之道’。”民权县政府县长张团结如是说。

在民权行政服务中心,24家涉及企业审批的局委设立了服务窗口,设定了规范限结流程,遇到节假日和特殊事项,还提供了预约、延时等服务。

集聚是新生力量的孕育。自2015年开始,民权县在省政府和中国家电协会、中国制冷空调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民权制冷装备博览会”(简称“冷博会”)。通过“冷博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不仅引进了涉及冰箱冷柜、冷藏车等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的生产企业,还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展销平台。

“每年的‘冷博会’都会给我们制冷行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在去年‘冷博会’现场,我们就签了一笔6万台的大订单。”广州万宝集团民权电器有限公司工艺质量总监代淑琼告诉记者。

据悉,参展2018年第四届“冷博会”的整机装备、配件生产企业达300余家,参会客商3.5万余人,共签约项目13个,签约金额55.8亿元。

4

创新驱动 “冷谷”转型升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成绩面前,民权的决策者们并没有止步。

“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内核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民权制冷’品牌影响力,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冷谷’!”商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权县委书记姬脉常坚定地说出了民权制冷产业的发展思路。

早在2015年,民权县委县政府就针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四个转变”,即由标准柜向特种、异型柜转变;由家用商用制冷向工业科研制冷转变;由单一制冷家电向全方位智能家电制造转变;由“民权制造”向“民权创造”转变。而今,“四个转变”已付诸实现,同时实现“两大突破”,即小型机组、大型机组、特种机组均能在民权生产,实现了区域生产冷藏机组生产的突破;既生产大型制冷集装箱,又生产小型家用、商用制冷运输车,从4米到14米的制冷集装箱均能制造,实现了冷链物流装备产业的突破。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多年来,民权县深耕制冷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为实现“四个转变、两大突破”提供了坚实后盾。

“我们把学校办在产业集聚区,把专业设在企业生产线,采用‘驻厂包线’的模式,为民权高新区的企业培育人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制冷技术学院位于民权高新区内,院长田勇认为,在确保高新区企业人才输送和企业长远发展上,民权县委、县政府眼光长远。

为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民权县还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建立了制冷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博士后工作站4个。

有了人才基础,富有竞争力的新品如雨后春笋般接续推出。

“这台冰箱,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主控面板,然后用淘宝账号登录,想做什么菜,菜谱直接就出来了,还能播放音乐。”在广州万宝集团民权电器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综合部部长朱洪亮展示了一台智能冰箱的操作流程。

阿诗丹顿电气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展示着一台拥有该公司多项专利技术的饮水机。2018年8月,这部科技感十足的饮水机荣获国际知名的德国设计大奖红点奖,普通饮水机需要3个月更换一次滤芯,它3年更换一次滤芯。

…………

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产品的更新换代,还有生产效率的提速换挡。

“我公司的全自动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是由顶尖设计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第一条电热水器全自动机器人焊接生产线,自去年引进以后,控制台由5人减少到1人,节省了80%的人力。”阿诗丹顿电气有限公司高管王兴川介绍向记者介绍。

“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少污染等诸多好处,民权县高新区内的很多企业都感同身受。目前,民权县高新区内有31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拥有2家省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2家省级智能车间试点示范。

十多年来,民权县制冷产业潜心磨一剑,走过了枯木凋零,迎来了柳暗花明;走过了奄奄一息,迎来了涅槃重生。如今,该县制冷企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正围绕建设“中国冷谷”的目标,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冷谷”正在悄然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