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中尸体冷冻过后再解冻,会对死亡时间的推测产生影响吗?为什么?

梁宝明


我是个法医,就是出非正常死亡现场以及检验尸体的法医。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吧。

有对法医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死亡时间推断从来都是法医学上的热门研究话题,因为如果能够准确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对于缩小侦查范围,确定犯罪嫌疑人,确定案件性质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

现在很多法医类题材电视剧中,为了突出主角的光环,有时候法医对死者死亡时间推断都能够精确到几点几分。但是现实中,法医真的可以这么厉害吗?答案是否定的。

死亡时间的推断,是现场法医工作主题之一,主要是以尸体现象进行综合推断,包括早期尸体现象以及晚期尸体现象。比如早期尸体现象中尸冷、尸僵、尸斑、角膜浑浊程度综合来判断,腐败尸体可以根据尸绿、腐败静脉网、巨人观程度来综合判断,室外高腐的可以通过食尸性昆虫来推断,白骨化尸体可以根据尸体软组织残留、骨骼脱脂程度等等来推断。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科学家研究一些高精尖的技术比如用DNA的降解、各种体液的变化等等来推断,但是现实中应用不大。

应用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其中现在应用最广也是最准确的就是尸冷。也就是人死后,尸体在环境中温度的变化来推断,主要是通过测量尸体的肛温或者肝温,结合尸体所处环境温度来综合判断。比如春秋季节,环境温度16-18℃,尸体肛温在最初十小时每小时下降1℃,十个小时以后每小时下降0.5℃。而且这个还有一个回归方程,但是这样的回归方程是基于一般规律,未考虑死者肥胖程度,也未考虑室内、室外、衣着、被褥等影响,也为考虑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冻死、中暑、死后冷藏、异常极端天气等。

比如室外极寒天气,死者被冻死情况或者死者死后处于这样的极端寒冷天气,尸体可能在极端时间内就会下降到跟环境温度一样,所以这个时候用尸冷来推测死亡时间就不准确了。另外在极寒天气环境中,尸体尸僵、尸斑、角膜浑浊程度变化规律都会发生改变,在这样的环境中,尸体的尸僵还没有发生,尸体已经被冷冻下来,所以这样的条件推断死亡时间,就很难了。

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包括冷冻,冷冻后再解冻其实就是死后极端冷冻环境和死后冷藏的问题,与我以上所说的极端寒冷天气有很大相似之处,所以说对死亡时间推断会造成很大影响,推断死亡时间也会不准确。

也许很多人会说提问者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才会有这样的提问,但是现在命案的侦破不只是是法医,而是多警种联合破案,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侦破率几乎为100%,所以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要铤而走险。

我是“非著名法医”,以法医视角解释相关专业问题,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