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可乐:曾把洋汽水逼到头秃,最终却还是败了,关键原因在这?

现在,一想到碳酸饮料,大家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应该就是可口可乐的红罐子和百事可乐的蓝罐子。

改革开放之后,世界上许多饮料品牌看重中国市场,纷纷加盟中国,这个时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成为了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两大巨头,到1988年,两家可乐的总产量超过了国产同类饮料的一倍多。

这个时候,中国的经济也渐渐有了起色,在看到国外品牌在中国赚大钱的时候,中国人心里肯定不服。


国产可乐:曾把洋汽水逼到头秃,最终却还是败了,关键原因在这?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以八大厂为主力的本土汽水品牌就发起了“自卫反击”:天津山海关、上海正广和、沈阳八王寺、北京北冰洋、青岛崂山、武汉大桥、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等等国产品牌也纷纷跳出来,想要抢夺两大巨头的市场份额。

这个时候,“非常可乐”成为了这些国产品牌中和“两可”竞争最长久的品牌。

也许你根本没有听过这个牌子的碳酸饮料,但是它背后的娃哈哈集团你一定耳熟能详。

1998年5月的一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出现了一条“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广告,这意味着“非常可乐”正式开始了与“两乐”的角逐。


国产可乐:曾把洋汽水逼到头秃,最终却还是败了,关键原因在这?

2001年,非常可乐占到了国内碳酸饮料市场12%的份额,到了2006年底,非常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到了16%-17%,而在二、三线城市,其占有率则达到了30%左右。

非常可乐在国内碳酸饮料行业,已经稳居前三。

但是,好景不长,这个“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最终还是败在了“两可”的攻势之下,现如今已经很难在市面上看到“非常可乐”这个牌子的汽水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自己的碳酸饮料就是搞不赢人家呢?

主要是营销手段跟不上。可口可乐每年的广告都是充满创意的,可以说是广告行业的典范。而“非常可乐”,从一开始的定位是“中国人的可乐”,主打“民族牌”。


国产可乐:曾把洋汽水逼到头秃,最终却还是败了,关键原因在这?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面对这样的口号,选择直接“正面刚”:我也是中国人的可乐,可口可乐公司当时在中国共有15000名员工,其中99%是中国人,而且在饮料原材料中,只有1种香料是美国总部独有的秘方,其他都是在中国采购。

再加上包装上,比非常可乐还有中国特色,并且每次更换包装都狠狠地蹭上当时国家大事的热点,比如中国申奥成功和中国进入世界杯的时候,会替换上相应主题的包装;还请中国最新最火的明星来代言,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而非常可乐在这一方面就相对反应慢,最后的包装也没有“两可”精致美观,跟不上年轻人喜好的变化,自然就被淘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