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登泰山,不一樣的風景在路上


登泰山,報平安!2019年正月十四日,從天外村處乘汽車到中天門,元宵節的氣氛正濃。

汽車行駛在盤山路上,每人三十元車票,門票125元,1.4米以下兒童不要票。

未到中天門,車外已經飄起了雪花,山上的積雪很厚,司機師傅小心翼翼的開車。

下車了,感覺自己很幸運,第一次爬泰山就遇到了下雪。我們是早上六點從淄博張店區自駕出發,到泰安先找了個賓館住下,到中天門的時候已經是中午十一點半。

中天門登山從這裡開始,此時的雪並沒有停的意思,在路邊餐點吃點飯,補充一下體力。

泰山石刻,清道光年間的,用現在話說這就是“亂塗亂畫”,呵呵。

迎天牌坊,此坊始建年代不詳,清代時候已倒塌,2000年根據歷史資料在原址重建。

青石,紅字,白雪,青松。峻嶺,取精通霄!

雪越下越大,一位遊客下臺階時,差一點就滑到了。

拿出圍巾來,特意拍了一下雪,晶瑩剔透,如同大自然的精靈。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出自唐 杜牧的《望嶽三首》

不遠處的山上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山上的松樹直拔挺立。讓我想起了陳毅將軍的一首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此時已經到了“雲步橋”,雲步橋,原來是木橋,叫雪花橋,民國年間改建石橋。這裡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為雲霧籠罩。

雲步橋東有一座亭,觀瀑亭,又名酌泉亭,是清末泰安知縣所建。北側刻著一副對聯:“且依石欄觀飛瀑,再渡雲橋訪爵松。”橋周圍有“月色泉聲”、“雲步躋天”、“絕飛流”、“聳壑昂霄”、“氣象巖巖”等題刻50餘處。

繼續往上走,臺階越來越陡峭,未化完的積雪和新下的雪重疊在一起,格外的滑。

五大夫松,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於一棵大樹之下,因大樹護駕有功,遂封該樹為“五大夫”爵位。誰知後世訛為五株。明代萬曆年間,古松被雷雨所毀。現存兩株為清雍正年間補種。

因為下著雪,山上的遊客已經有人陸續下山了,下山時,他們走的也是心驚肉跳,膽戰心驚。

萬丈碑,萬丈碑生於懸崖峭壁之上,像一塊從天而降的畫布,又像泰山肚皮上的一枚印章。碑文是乾隆登泰山時所作《詠朝陽洞》,是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乾隆對泰山情有獨鍾,一生來此11次,題泰山詩170多首,留下了眾多遺蹟。

遠處最高點就是南天門,沿路圖中一些樹上,也被遊客纏上了祈福的帶子,在風雪中飄搖。

此情此景,怎能少了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不少遊客依石休息,我們繼續前行。

泰山挑山工,小時候就學過《挑山工》這篇文章,一副扁擔,挑起了生活的衣食住行。

龍門。為二柱單門坊,全石頭構築,最初是在明嘉靖年間建造的,早已坍塌,如今的牌坊是1994年按照原樣重建的。

距離南天門越來越近,很多遊客拄著柺杖前行,山下賣的柺杖是15元一個。

爬泰山,不僅僅靠的是體力,更多的還是依靠毅力。

昇仙坊。昇仙坊位於山東省泰山中路緊十八盤的起始處,為兩柱單門式石坊,額題楷書“昇仙坊”。此處山勢陡峻,懸崖峭壁,上臨岱頂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飄然昇仙的意境,故名“昇仙坊”。

從南天門往下走的挑山工,現在一些物品通過索道運到山頂,附近的都是由挑山工運輸,一邊是56瓶水,兩邊是112瓶,一百多斤重。

十八盤,馬上就到南天門了。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餘級臺階。“緊十八”西崖有巨巖懸空, 側影似佛頭側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盤岩層陡立,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離內升高400米。

南天門。南天門位於十八盤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座落在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山口上。由下仰視,猶如天上宮闕,是登泰山頂的門戶。創建於元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國後又翻修兩次。


未了軒。“未了軒”三個鎦金大字,是由我國著名文學家郭沫若題寫。由杜甫的“齊魯青未了”而得名。原意告訴我們到此仍然登岱未了,以鼓勵大家繼續攀登。

天街。天上的街市,上面就是一些飯店,賓館,商店等。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長約一華里

遠望碧霞元君祠,到這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是泰山主奉的女神,每年前往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之一。

鄧穎超題寫的“登泰山,看祖國山河之壯麗”。因為下著雪,從碧霞元君祠網上就封了,沒有爬到玉皇頂,多少有些遺憾。

因沒打算在山上住下,就坐索道下山,大人、兒童一樣錢,一百元一人。坐到中天門,乘坐汽車到天外村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