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祕密

繪畫這件事是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史一起成長的。自打人類開始打獵勞作,男男女女就開始往牆上塗塗畫畫。

他們的靈魂之作有:

似豬似河馬的熊: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神似仰望星空的獅牛大戰(看了很久都沒弄清楚左邊黑搓搓的三堆是什麼部件):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還有長著一臉雀斑的公牛: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這些靈魂畫手們用有色的石頭和土研磨成細末,與水或者膠調和,製成了第一代的顏料。

後來隨著人類的腳步遍佈世界,越來越多的有色礦石被發現和開採,多彩的顏料才真正地進入人類的生活,成為人類用以表達思想和審美的重要的工具。

我們中國傳統的國畫所使用的正是這些用原始又古老技法制成的顏料,它們與現在普遍使用的化工染料並不相同,具有著保持經久,用不褪色的功效。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為什麼老祖宗傳下來的畫能夠千年不褪色,因為它們都是活生生的寶石往上塗噠

也正是因為這些化為顏料的美麗礦石,我們才能看到歷經千年的古畫,依然姿彩豔麗、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石青、石綠(大青大綠,染天染地)

2017年年底播出的《國家寶藏》將千里江山圖推到了我們的眼前。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將近一千年的山水畫,這青、這綠還能在燈光的照射下瑩瑩地放出依稀當年的光彩。

這是北宋末期十八歲的畫家王希孟用宋徽宗趙佶教授的“青綠山水”技法,以礦石為主要原料,遠青近綠,覆蓋各個山頭細流,將千里萬里的國土江山縮為近12米的江河湖海、山巒疊嶂。

這些石青和石綠不是現實中的風景,是畫師想象世界中的炫目的幻象。

王希孟用的石青色,並不是現在外面賣的石青軟管顏料,而是用藍色礦石研磨成粉末,與膠液混製成的粉末顏料。

“色澤鮮明,晶瑩剔透,有珠光寶氣和極好的穩定性。而軟管中的石青色成畫後色彩無光彩,與它們是無法相比的。”——摘自《傳統中國畫顏料的研究》

這些藍色礦石只在銅礦中的表面層生成,被地質學者稱為藍銅礦。但是因為並不是所有的銅礦都生長著這樣美麗的藍色礦石,所以它又極度稀少,除了博物館之外,其餘的多在私人收藏家的手中作為寶石珍藏。

在它們沒變成末末的時候,它們長成這個模樣: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千里江山遠青近綠,綠色的顏料叫做石綠,由孔雀石製成。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石綠的製作方法跟石青相似。第一要求制者親自去產礦地區挑選原料,二要親手將選好的礦石進行一次人工分類,接下來將其不斷地粉碎,淘洗,去雜質之後,才能進入研磨階段。光是研磨就需要半個月之上。

石綠和石青都可以根據顆粒的細度分四等級:頭綠(青)、二綠(青)、三綠(青)、四綠(青)。頭綠(青)最深,四綠(青)最淺。

直到明末之前,顏料都沒有被廣泛的製作和販賣。所以說,古代的書畫家所使用的顏料多數是自己家的“手工小作坊”製作的。“制色”也就成了古代畫家一種獨門的技法。

恐怕也只有那些書畫狂人才能把這樣美麗的寶石粉碎塗在紙上,而不是捧回家好好珍藏吧。

硃砂(是顏料還是藥材,傻傻分不清楚)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硃砂對中國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先人便開始將硃砂磨成細末,塗嵌在甲骨之中。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後來,皇帝御批的聖旨要用純正的硃砂,為皇帝煉製不老丹的得道方士們要用硃砂煉丹,畫家畫鍾馗的時候一定要用真硃砂為人臉和衣袍著色,就連中藥中也常常配有硃砂來重鎮安神、清火消毒。

被封為鎮邪之寶的硃砂在墓葬中更是多用:除菌、防止屍身不腐、鎮邪、作棺槨顏料。

1972年,馬王堆漢墓被髮掘,其中墓主人辛追的棺蓋上蓋著T型的神秘彩色帛畫,它的色彩絢麗,內容豐富,描繪了辛追昇天被天神接引的路程,腳下是被鎮服的妖魔鬼怪,身邊是朱雀華蓋,飛黃引路,風伯歡迎,嫦娥玉兔侍兩旁,金烏棲息於扶桑之中,燭龍鎮守在天門之前。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這樣精緻美麗的帛畫以硃砂為主色調,歷經兩千多年,色彩不變。

硃砂顏料之中還有一種書法家、畫家都不可缺少的重要應用,那就是印泥。

“硃砂印尼社深紫紅,是漂制硃砂石沉澱在乳缽最下層的一種硃砂,先紅帶子,厚重沉著,最為美觀。

珍珠粉、石鐘乳、珊瑚屑、水晶粉能增加印泥的厚稠度和光澤度。

紅寶石、赤金粉、硨磲粉能增加印泥的明貴都和永久性…”——摘自《傳統中國畫顏料的研究》

也因為這樣廣泛而且大量的應用,近十幾年來,硃砂礦是越來越少。

蛤粉(沒有人意識到我其實是動物麼)

2018年年初,火了一組“唐朝仕女圖表情包”。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照片中的女子一點紅唇,濃妝豔抹,真真還原了當時唐朝女子的濃妝豔抹——敷鉛粉,抹胭脂,勾黛眉,隨後粘花鈿、點面靨、描斜紅,最後塗唇脂。

有詩云“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紅泥”其中紅泥便是各種各樣的妝容融入水中的樣子。

倘若要作畫一副唐朝仕女圖,這些妝容各個都少不了。

《千里江山圖》中的藍色的來源——寶石的秘密

其中蛤粉便是用來為畫中美人面做打底的。它們是由文蛤的殼經風乾後磨成粉粉製成的,也是中藥藥材的一種。

在國畫中,鉛粉和蛤粉都可以為人物打底,但是蛤粉偏肉色透明,遮蓋性不如鉛粉強,使用時非常依仗畫師的經驗和技巧,若是使用不當很容易白色不平或者不均勻。

鉛粉則是古代化工的產物,傳說是由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方法,將鉛融化卷為鉛筒,同醋一起密封桶內,七天後就能刮出“白霜”。用一斤白霜混合四兩蛤粉,即成鉛粉。可是鉛粉也有一大缺點,那就是一旦受潮就會發黑變色。

除了上面提到的主力軍以外,傳統顏料家族甚是龐大,成員還有:

群青、藏青、雄黃、雌黃(石黃)、土黃、銀硃、洋紅、藤黃、赭石、花青、胭脂、阿膠…不勝枚舉。

每一樣顏料的製作不僅是需要足夠好的原料(上等的寶石們),更是需要用時間和耐心研磨和提煉的。拿石青來說,光是研磨這一步驟就需要一個月,更不用提淘和、漂洗、沉澱等等了。

在這個方向上,不管是中國畫、中國傳統顏料還是各種技藝都趨於一致:在每一個環節做到了人力所能達到的極限,才能做出來傳世的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