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愿你做个“笨人”

作者/初景千秋

古书《广雅·释草》中说:“竹其表曰笢,其里曰笨,谓中之白质者也。其白如纸,可手揭者,谓之竹孚俞。”

意思为:竹子的表面叫做笢,里面叫做笨,像白纸一样透明纯洁。

如果用现代思维解释“笨”,会联想到很多贬义词。

但回归本义,“笨”的意思其实是:大智若愚、收敛锋芒,待事郑重、坚持专注,愿意付出、不走捷径。

01“笨人”大智若愚,收敛锋芒

东汉末年时期,著名文学家杨修深得曹操的器重与欣赏。

但最后的曹操却处死了杨修!

现代人说,杨修是作死的,不作就不会死!

曹操曾修建园林,在门上写一“活”字,众人不解其意。

杨修自以为高明,洋洋得意地说:门内添活,乃阔也……

曹操本想买个关子,体现一下自己的优越感,等着人去求教呢,你杨修倒好,把谜底给当中戳穿了,扫兴不扫兴?

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

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

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

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

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曹操带兵碰到难题时,心烦意乱,随口说的"鸡肋!"

却被杨修说成: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

曹操大怒的说:你怎么敢乱造谣言,乱我军心!

便叫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逞一时之快体现自己的优越感,最后结局也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没有退路。

余生,愿你做个“笨人”


嘴上赢了,却输了信任,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意思是真正厉害的人,虽然才华横溢,表现的却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低调内敛;虽然能言善辩,表面却是沉默。

把最厉害的一面藏在心里,虽然表面上是“笨人”,实际上比“聪明人”聪明一百倍。

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是“笨人”,为人低调谦卑,平易近人,收敛锋芒。

看似“笨”,实则“聪明”。

2002年,李嘉诚在香港请冯仑、马云、郭广昌、牛根生等30多位长江商学院学生吃饭。

当时冯仑他们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而李嘉诚早已是华人首富。

在面对他们这些小老板时,快80岁的李嘉诚早已经在电梯口候着,门一开,就跟每个人一一握手,并用双手恭敬地递上名片,旁边还有专人负责引荐。

冯仑回忆说,整场饭局,整个过程让他们每个人都很舒服。

这场饭局,李嘉诚很“笨”,因为相比在场的,他比谁都有优越感,但他收敛锋芒,让大家都很和气舒服。

比起小聪明,大智若愚者走得更远,表面上不露机锋,装作很傻的样子,可是胸中自有大智慧。

02“笨人”待事郑重,坚持专注

南怀瑾先生也曾一语道破这个时代的弊病:当今全世界都在盛行使用小聪明,而将来什么样的人成功呢?一个笨人,一个不玩手段,对人做事非常诚恳的人,这是天地的法则。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蠢人做蠢事,傻人有傻福

——《阿甘正传》

余生,愿你做个“笨人”


阿甘就是我们公认的笨人,确实很笨,他的智力分数低于80,正常学校都不愿接纳。

他一生中遇到的人都比他智力高,就这样一个人,做了很多人一生中都很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阿甘一生只爱一人,阿甘一生忠于自己的朋友,阿甘一生坚持跑下去,阿甘一生坚持做自己不忘初心……

也许正是因为很笨,他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计较得失,认准一件事,就拼尽全力到底。

在采铜的《精进》中,有一个词“郑重”!

郑重是这样的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余生,愿你做个“笨人”


阿甘很好地做到了郑重: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阿甘小时候受人欺负,珍妮一声“run!”,他飞奔起来,腿上的支架散落,是他梦想的新生。

他对自己的长跑体能,有着不同寻常的郑重:“说到就要做到”!

球场上,教练给他安排了新的位置,让他拿到球后就拼命跑,脑子里只有一个字“跑!”。

阿甘随军队到达越南参加战争,在炮弹齐飞的战场,很多同伴伤亡了,阿甘不顾战火硝烟,为了救同伴,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字“跑”,完全地置生死于脑后。

看着阿甘在战火中为了救同伴傻傻地跑的样子,我百感交集。

有多少人能做到一生中坚持而专注地去做一件事!

有多少人能像阿甘这样傻里傻气地坚持自己,不理会他人的眼光!

有多少人不计得失去投入做一件事,将它当成事业和信仰!

到最后,赢的并不是那些所谓聪明人,而是“笨人”。

李敖曾说“笨人做不了最笨的事,都是聪明人做的”。

余生,愿你做个“笨人”


这个世界最不缺聪明人,缺的是“笨人”,只有笨的人,才会不顾一切去坚持一个方向,不为外界而改变自己。

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但“说到就一定做到”的很少。

《精进》中还有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

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而正因为如此,才更有去做后一种事的必要。

当我们还在说阿甘“笨”的时候,当阿甘最后坐在树下给儿子讲故事的时候,讲到自己的一生,谁也不能说阿甘是“笨人”,他的一生做了多少“聪明人”都做不到的事……

他不是笨人,没有干过一件“笨事”,他郑重认真地度过自己传奇的一生。

03笨人愿意付出,不走捷径

国学大师钱穆所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功夫。”

余生,愿你做个“笨人”


曾国藩笨,曾国藩科举考试考了7次,从14岁考到23岁,考了9年。

有一个曾国藩的小故事:

曾国藩小时候在家读书时,常常是一篇短短的文章,读了很多遍还背不下来。

但他学习刻苦,每天不背下一篇文章不睡觉。

一天,有个小偷在房梁上候着,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

可是左等右等,几个小时过去了,曾国藩还在背同一篇文章。

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将这篇文章背了一遍,呵斥道:“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曾国藩的天资确实不出色,曾国藩的朋友左宗棠,一辈子都在骂曾国藩太笨,反应太慢。

可就是这样一个“笨人”,取得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成绩。

天资一般的人也能成大事,关键需要持续的努力,后天的努力远比天分要重要。

大家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赋 。

曾国藩通过个人努力,把自己从天资很差的人变成高明有本领的人。

胡适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余生,愿你做个“笨人”


曾国藩在大人物中是最笨的一个,但是也是成就最多的一个。

曾国藩笨,他的父亲更笨,考了一辈子秀才,考到43岁,17次才考过去。

他父亲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虽然对知识点记得劳,但写东西缺乏灵性。

小时候,父亲要求他,读书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任务,绝不能睡觉。

曾国藩养成了一生受益的踏实、肯吃苦的性格。

科举考试主要靠作文,但作文需要灵气,曾国藩最后一次考试开窍了,加上基础特别好,后来不但考中秀才,中了秀才第二年就中了举人,又过了两年,又中了进士。

曾国藩虽然笨,但笨人基础好、不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脚踏实地,看似比别人走得慢,却往往走得比别人远。

而曾国藩的同学,早早都考上了秀才,他们嘲笑曾国藩笨,但是却没有一个通过举人。

曾国藩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办事办的笨拙才能靠得住。

笨拙的人不懂得投机取巧,不懂得走捷径,做事不留死角,小聪明的人遇到问题绕着走。

04余生,愿我们都能当个“笨人”

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懒,而是喜欢投机取巧,事后还津津乐道“看我多聪明”。

这其实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努力踏实做好一件事,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余生,愿你做个“笨人”


大学时,我们班都喜欢逃课,认为能做到“逃课且不被发现”的这种境界最聪明。

但导员开班会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

导员说:“逃课且不被发现”这其实不是最聪明的,最聪明的是一节课都不逃。

还有平时看书时,喜欢走马观花式翻阅,或者干脆看个前言就不看了,总是静不下心。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改变了自己:

早年,章太炎先生在台湾做记者。

一次,与同学李书聊天,他自信地说:在我所读的书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内容都可以背诵出来。

李书不信,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于是,把自己读过的经书全搬了出来,想考倒他。

不料,章太炎先生如数家珍,连哪一句出自哪本书、哪一页都丝毫不差, 让李书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这样的背功,章太炎后来成为海内外 闻名的国学大师,想想,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哪怕我们一天只读三页,一年也不可能一本书都读不完。

还有很多事,我们原本可以“笨”一点,踏踏实实。

自以为是的聪明到最后没有成就我们,而是害了我们。

余生,还是做个“笨人”比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