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中國地質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

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列入"111計劃"和"卓越計劃"。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適應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1952年,中央根據"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院校,整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的方針,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院系調整。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清華大學地學系、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地質工程系和唐山鐵道學院採礦系地質組以及西北大學地質系合併成立了中國地質大學前身--北京地質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腹地,東湖之畔,南望山麓,佔地1700餘畝。學校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是全國文明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地質學院博物館,1982年在武漢重建。2001年,中國地質大學獲邵逸夫基金資助,建設新博物館大樓,新館總投資5000餘萬元,於2003年落成,2005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

新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陳列展示面積近五千平方米,是目前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也是目前中國內地高校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館藏各類地質標本達3萬餘件,其中珍貴罕見的館藏珍品近3000件,包括體長10.5米、體高6.1米的恐龍化石珍品--黑龍江滿洲龍化石;長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的魚龍化石之王--梁氏關嶺魚龍化石;面積達15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等。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