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遊人的喧囂聲已慢慢散去。偌大的黑水城遺址景區,只有我們寥寥幾人。

晚風起,細細的沙粒如輕霧彌散,如溪水流動。深藍色的天幕下,黑水城長長的城牆,默然聳立的佛塔,依稀可辨的建築輪廓,被落日的餘暉染上一層溫暖的金黃色,悠遠。空寂中,流轉著一種超然物外的韻味。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黑水城遺址

這種感受,顯然同我昨天此時的感受不大一樣。那時明亮的夕照,聚光在稜角分明的嘉峪關關城,高高低低的人影,投射在如幕布般的城牆之上。人流如織,人聲鼎沸,還好有廣袤的大漠戈壁,雪冠連綿天際的祁連山脈映襯,才保留幾分雄關漫道的蒼涼霸氣。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嘉峪關關城

我們在嘉峪關關城的遊覽從下午開始,這是個很成熟的旅遊景區,國內景區該有的特點一個不落。關城裡面的建築大都是九十年代後翻修的,任何古樸的氣質幾乎不存在,遊覽只是希望對這座“天下第一雄關”能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關城由外城、內城和甕城組合而成。最外面的西側有一道凸形磚砌城牆,構成一個羅城,這就是外城。大門正中有“嘉峪關”門匾。頂有城樓,為三層歇山頂式建築,與內城的東西兩門樓處於同一中軸線。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嘉峪關外城門樓

外城是迎敵的正面,牆體比內城更高,更堅固。且與南北延展而去的長城相連接。牆頂兩端建有“箭樓”,隨時可以觀望各地烽燧的情況。

內城西寬東窄,略呈梯形,城牆以黃土夯築而成。開東,西兩門,門洞據說由自黑山開採的石條鋪成。東為“光化門”,寓意旭日東昇,瑞氣普照大地。西為“柔遠門”,寓意懷柔致遠而安定西陲。

城內北側有馬道到達城牆頂上。門臺上建有城樓,制式與外城門樓相同,周圍通道連接四隅,建有戍樓、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牆還建有敵樓,是放置兵器的地方。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內城光化門

內,外城間築有甕城,城門向南,不與內城門直通。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甕城

縱觀整個關城,三道防線成重疊並守之勢,迭門重城,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禦體系。

我們站在關城的城牆上,憑欄遠眺,大地蒼茫,前面是廣袤無垠的大漠戈壁, 南北兩側是蜿蜒起伏的祁連山脈和黑山,美麗的嘉峪關市區就在身後,依稀間,彷彿還能聽到金戈鐵馬縱橫之聲,還能想象出嘉峪關當年雄渾險峻的氣勢。

次日,嘉峪關市出發,臨近黃昏,我們又站在另一座更加古老。荒涼的關城之中。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佛塔,兵道

黑水城遺址平面為長方形,規模宏大。除部分被流沙掩埋,黃土夯築的城牆基本完整。四角加厚成圓錐形,頂部有貫穿東西的步道。遠遠可見城牆西北角有覆缽式佛塔五座,與我們常見的古城牆大相意趣。

城東,西兩面開設城門,洞寬四米多寬的樣子,內加築甕城,同樣,城門向南。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黑水城城牆

城中一條大道貫穿東西。東南邊有一些方形土堡,高臺,房屋和圍牆等建築殘跡。城外西南方,有一座穹坊廬式頂、壁龕樣式的禮拜堂,矗立於荒野之中,土坯建成的圓頂清真寺尚未被風沙掩埋,倍顯荒涼。

黑水城遺址到嘉峪關380公里,一條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的公路,在空間上將兩地聯繫在一起。而在時間的長河中,將兩座古城聯繫在一起的會是什麼呢?我想,更多的是貿易和戰爭吧!

翻開中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東起蒙古高原南緣的陰山、中經居延、河西走廊,西至新疆天山,貫穿著一條橫跨數千公里的人文通路。這條東西方最早的通路,人稱絲綢之路居延路。

漢人,匈奴人,鮮卑人,党項羌人,蒙古人.......多個民族在這一帶繁衍生息、貿易與戰爭,遷徙與融合,毀滅與重建,交替往復,生生不息。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佛塔

實際上,黑水城的興盛,更多源於歷代帝國的銳意進取。

史載:該地區最早叫弱水,流沙。原為發源於祁連山的黑河。域內河流密佈,森林廣茂,水草豐美,因匈奴人在這裡遊牧,名字逐漸演化成了居延。為匈奴語“天池”的音譯。

西漢時期,漢武帝逐匈奴,打通河西走廊,為連接漠北草原,元狩二年(前121年)夏,驃騎將軍霍去病攻打小月氏,曾馳騁於“居延至祁連山”。後來,漢庭建居延塞,沿弱水岸築長城至酒泉塞,遂成為歷代屯兵設防重鎮。帝國在此移民屯田、興修水利、耕作備戰,黑水城初有雛形。

公元九世紀,党項西夏國北越賀蘭山,佔領居延。為防東面遼國和漠北蒙古的侵入,在原黑水河岸設立黑水鎮燕軍司路總管府,並將大批人口遷到黑水城一帶定居,党項語為"額濟納"。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內城民居遺址

至西夏鼎盛時期,黑水城已從單純的軍事城堡,逐漸變成一座經濟、文化都較為發達的繁榮城市。由於地處於南北交界處,且水運交通便利,為中原農,工產品和草原畜產品的交易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據考證:黑水城內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城為軍政官署和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東城則為吏民和軍隊居住區及倉庫等。目前,城內官署、府第、倉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遺蹟仍依稀可辨。

而沿黑水河上溯的嘉峪關,建成不足百年,便隨著明帝國經略西域政策由進取轉而保守,似乎更多體現出退守的意義。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嘉峪關關城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大破元軍的徵虜將軍馮勝從酒泉西行,多方勘察,選定了嘉峪山和黑山之間,一個僅十幾公里寬的狹窄通道處修建關城,並上表朝廷:“此咽喉要地,令關踞其中,當固若金湯”。

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使之成為萬里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縱橫交錯,結構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天下雄關碑

它的外圍,還有更大的天塹保障,那就是祁連山脈,黑河流域及遼闊巴丹吉林沙漠。

嘉峪關防線處在影響歐亞大陸經濟商貿的絲綢之路的要衝上,是絲綢之路和萬里長城相交匯的地區,對明帝國、蒙古、西域的歷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內城及遊擊將軍府

秦漢以來,因鄰近酒泉郡,地當咽喉,這裡已成為中原帝國遠征胡地,經營西域的必經之路。嘉峪關最初也是明帝國開拓西域的前方大本營,為西域各國使臣進出中原的唯一法定關口。史載,明成祖朱棣曾下令“……來朝貢者,所貢之外,如有良馬可官市之”。即在西域諸國朝貢時,明政府允許貢使在貢品之外可以多帶良馬,進行官市交易。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關帝廟

朝貢帶動了互市。私商、官商合流,通商範圍越來越廣,商品品種越來越多,大量的絲綢、瓷器、中草藥、香料、寶石、美玉、琉璃、貂皮以及各種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斷地進出嘉峪關。 從景區修復的建築可以看到,外城裡就有文昌閣,關帝廟、牌樓、戲樓等,一定程度上彰顯出當時的繁榮盛景。

那時的嘉峪關,除了依然保持鎮守、稽查、驗證、放行等軍事功能外,更多的是通過官辦的公館、驛站和私營的客舍、飯店等,發揮接待不同國家遠客的外交、商業功能。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連接長城的關城城牆

然而,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嘉峪關被吐魯番滿速兒汗攻破。此後,國力衰退的朝廷已無力經營西域,對外政策越發趨於消極保守,只能大肆擴建長城防禦體系,將嘉峪關外的軍政機構與臣民一併回遷,緊閉城門,據關以守。

大片的國土棄之關外,絲綢之路亦徹底斷絕。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嘉峪關長城

讓我們回過頭來,嘉峪關崛起之時,遠在大漠的黑水城卻正逐漸從歷史的畫卷中褪色,暗淡,直至湮滅於北方漫卷而來的風沙之中。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攻克了黑水城,並據此南下,直取西夏的國都中興府(銀川)。次年,西夏滅亡。國祚一百九十年。

元朝建立後,作為漠北通往內地的重要交通樞紐,黑水城依然被沿用。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擴建此城,並設“亦集乃路總管府”。這時的黑水城,不僅是一座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繁榮城市,而且還是當時“北走嶺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東往銀川”的交通要衝和元朝西部地區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黑水城遺址

那時,居住在黑水城一帶的固定人口約七八千人之多。城區內分佈有街市、官署,驛站、學府、寺院等區域,街道兩側,飯館、客棧、錢莊、雜貨店、衣帛行、馬具作坊等一應俱全。並有馬市、柴市及交換農牧產品的互市場所,商品經濟一度繁榮。

歷史總是充滿著無數的交集和巧合。傳言毀掉黑水城的,正是修建嘉峪關的徵虜將軍馮勝。明初,自河西走廊向東,馮勝率軍一直打到了黑水城下。因久攻不下,馮勝令人斷其水源,最終破城而入,蒙古人被驅逐到漠北,黑水城在這場戰爭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內城遺蹟

一座枯了水源的死城已沒有任何用處,明朝政府也沒有再在黑水城建立行政單位。戰爭、氣候、河流改道,人口衰減......相互疊加,相互影響,昔日繁華的黑水城,在烈烈西風與漫漫黃沙中一天天被風化,被掩蓋,以致在歷史塵封中沉睡了600多年。

1908年3月19日,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率領一支探險隊,走進了內蒙古腹地的荒漠之中。“黑水城”遺址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黑水城出土彩繪雙頭佛

探險隊在黑水城遺址僅僅數天,便盜走了裝滿了整整10大箱,至今無從估量的珍貴物品:唐卡、經書、佛像、信函、鐵幣等等......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黑水城出土壇城唐卡

這些寶貴的文物文獻在聖彼得堡展出,引起極大的轟動。黑水城也因此名聞世界。西夏學從此誕生。這一發現被公認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繼殷墟甲骨,敦煌遺書之後的中國第三大考古文獻發現。

今天,當我們撫今思昔,不由感慨萬千。古城的興衰榮辱,就是一個民族命運變遷的縮影。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黑水城遺址

當強盛了數千年的東方大國,在西邊鎖上了嘉峪關的大門,在東邊實行嚴苛的海禁。從而喪失了對外部世界的興趣,也喪失了開放包容的基因。最終,短短的兩個多世紀,就被西方世界全面超越。

黑水城與嘉峪關,探尋西北大地古老關城的興衰往事

嘉峪關市科技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如今,當古老的關城解除了戒備,絲綢之路上的腳印被歲月抹平,沉寂的大西北又一次迎來了重生。嘉峪關市,已成為一座充滿活力並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工業、旅遊城市,同時憑著獨有的區位優勢,成為了連接東,西部交通的重要的公路、鐵路和民航樞紐。

從嘉峪關到黑水城,沙漠公路的中點,我們看到高高聳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井架。這是一個佔地2800平方公里超級基地,基地的核心——承擔衛星發射任務的航天城,就在古黑水城領轄的境內。

這是一座在沙漠戈壁上新生的基地,就像這個時代的我們,從這裡出發,帶著希望和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