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雄關絕塞開,旅人乘興登樓臺:天下第一大關——嘉峪關

嘉峪關為中國四大名關之一。地處西北邊垂甘肅省境內,穿沙漠戈壁而過,北倚懸壁長城(黑山),南接“天下第一墩”。其建築氣勢宏大、地勢險峻異常,是西北邊陲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與東面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遙遙相對;中部有鎮北臺、西邊有沙漠邊關——嘉峪關,是中國境內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有天下雄關與天下第一大關的美譽稱讚。

金鎖雄關絕塞開,旅人乘興登樓臺:天下第一大關——嘉峪關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重合聚會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結合體系;再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六十公里,並以長城城臺、墩臺、堡城集會重置,再按奇名之數分置而成。

嘉峪關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是長城現在最大的重要守關隘地,也是中國境內規模最大的關隘。

嘉峪關的防禦體系是環環相套、相扣,相連橫!

※關成防守步驟與態勢

(一)燧臺(烽火臺)

古代最早為取火用具,後指邊防告警烽火;亦泛指報警的烽火、不分晝夜。嘉峪關中五里置一燧臺,只要邊關告急,一有風吹草動馬上燃起煙火報警。據《後漢書-光武紀》記載:“有寇則燃木,舉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冠至即燔之望其煙,曰燧。晝則燔燧,夜則舉烽”。

金鎖雄關絕塞開,旅人乘興登樓臺:天下第一大關——嘉峪關

燧是最基本組織,專司本烽燧的守望職責,設燧長,其秩位相當於亭長。

(二)墩臺

墩臺是與燧臺配套相連的古代長城防禦工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長城沿線和關的附近周邊近地、城堡周圍,以需要而修築。有的修築在高山險嶺之處,有的建在平地較高的地段,有的修在交通要道關卡邊沿地帶,有的則修建在長城牆之上。

金鎖雄關絕塞開,旅人乘興登樓臺:天下第一大關——嘉峪關

以邊境扼要處設置墩臺營房,由警訊守軍舉煙為號,墩臺一般建在險要醒目之處,它的起始修建最早可追溯到漢朝時代,到隨時代已普遍使用各種墩臺,它們佈防嚴密、佈局合理規範,一有敵情便可相互傳遞,以最快的速度傳到指揮機構,直達京師皇城之中,著名的有天下第一墩臺,玉門關墩臺等。

(三)堡城

古代使用的地名,通“鋪”、和“鋪”同音。堡城一種土築小城,泛指軍事上構築工事:如堡壘、堡子、城堡、地堡、牆堡,巖堡等等。堡誠設在重要的地點起防守作用的堅固建築物;堡城一般用土木結構或木石、磚土、土石結構等,用於關城子系部分的分支做防禦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金鎖雄關絕塞開,旅人乘興登樓臺:天下第一大關——嘉峪關

嘉峪關的軍事戰略價值

據《肅州新志》記載:“宋元從前有關無城,聊備稽察。明初宋國公馮勝略定河西,截敦煌以西悉棄之,以此關為限,為西北極邊。築以土城,週二百二十丈,高二丈餘,闊厚丈餘。址倚崗坡,不能鑿池。工具兩門各有月城旋以此關,為緊要門戶”。

金鎖雄關絕塞開,旅人乘興登樓臺:天下第一大關——嘉峪關

從歷史上看,嘉峪關的主要作用是在軍事上起防禦作用。

在嘉峪關周圍雖然發生過幾場戰事,甚至也失守過,其主要作用還是阻擋外蕃各部鐵蹄的入侵。其中嘉峪關一場戰事,守關關城將軍,芮寧戰死沙場。

芮寧,嘉峪關遊擊將軍

芮寧為肅州(今酒泉)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任嘉峪關遊擊將軍。

在芮寧任職的九月之後,吐魯番酋長滿速兒大兵入侵肅州。芮寧率領千戶眾人等將領與滿速兒交戰於今嘉峪關文殊鎮馮家溝村一帶,芮寧最後中流箭而亡;這是一場激戰,他是為救援守軍而壯烈殉國。

金鎖雄關絕塞開,旅人乘興登樓臺:天下第一大關——嘉峪關

大明王朝事後賜芮寧為都督同知、世襲指揮使,重金厚葬,並在肅州修建芮寧祠堂供後人憑弔祭祀。芮寧是甘肅河西走廊的戰鬥英雄,馮家溝一戰他雖敗猶榮,其事蹟震動朝野上下,並被廣為傳唱頌揚。

在嘉峪關附近地帶,存在著附屬文物。這些文物的存在性襯托了嘉峪關的戰略重要性和和價值取向性。

懸壁長城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為了加強嘉峪關的防禦,肅州兵備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峽南側的山頭上開始,監築了一條長十五公里的片石夾土牆。此段長城陡峭險峻,氣勢宏大,古有斷臂長城之稱,猶如山脊倒掛,鐵壁懸空,所以謂之懸臂長城。懸壁長城位於嘉峪關關城北八公里處石關峽口北側的黑山北坡上。

金鎖雄關絕塞開,旅人乘興登樓臺:天下第一大關——嘉峪關

懸壁長城完工於嘉靖十九年(1540)。

(一)兵備道

全稱整飭兵備道,明朝時在邊疆及各省要衝地區設置的整飭兵備的按察司分道。兵備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僉事充任,主要負責分理轄區軍務,監督地方軍隊,管理地方兵馬、錢糧和屯田,維持地方治安等。清朝沿置,乾隆時定為正四品,多由守、巡二道兼任。兵備道集軍事、監察大權於一體,成為明清時期一項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道”在漢代就被用為地方區劃名稱,特指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與縣同級(蠻夷曰道)。

到了唐代,道成為監察區,其轄區廣大如行省,設採訪處置使(後改為觀察處置使),為中央派出監察地方的臨時官員。後跟軍區性質的道結合後,在藩鎮割據時期成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劃。

天下第一墩

長城第一墩,又稱討賴河墩,是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的一座墩臺,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臺。長城第一墩於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北距關城七點五公里,墩臺矗立於討賴河邊近五十六米高的懸崖之上。

金鎖雄關絕塞開,旅人乘興登樓臺:天下第一大關——嘉峪關

嘉峪關與山海關同建於明洪武年間,嘉峪關卻向前推了九個年頭承建,建築面積和規模卻大於山海關,有“天下第一大關”的稱號;雖然體量龐大,在頭號名響上卻略遜於山海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