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川絲綢公司的復起和轉型——《閒話筠連蠶絲業》之九

1997年,宜賓撤地設市,原來的宜賓地區成為了地級宜賓市。1998年,還來不及更名的宜賓地區筠連制絲廠破產。1999年,在筠連制絲廠停工一年後,母光華、母光均、母光繼、母光貴、母光俊五兄弟共同出資整體購買了原宜賓地區筠連縣制絲廠的全部破產資產,新組建為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的私營企業,繼續從事生絲的生產和銷售,公司沿用以前的老廠名——“騰川”,定名為宜賓市騰川絲綢有限責任公司。

騰川絲綢公司的復起和轉型——《閒話筠連蠶絲業》之九

2001年7月的騰川絲綢公司的繅絲車間

宜賓市筠連騰川絲綢公司的註冊資金988萬元,主要經營生絲生產和銷售,兼營房地產開發和農村電網金具製造。騰川公司內設財務科、生技科、供銷科、檢驗科和辦公室、產業開發部,廠內有繅絲、復搖、機電動力等三個生產車間。公司建立後,即於1999年11月起到2000年6月止先後投資30餘萬元,對原有部分廠房、設備、庫房、生活用房進行了維修改造,整治了內部環境,為恢復生產作準備。

騰川絲綢公司的復起和轉型——《閒話筠連蠶絲業》之九

2001年7月的騰川絲綢公司復搖車間

2000年7月1日,騰川絲綢公司正式恢復生產。當年能進入正常運轉的繅絲設備有立繅4組1600緒,自動繅2組800緒(摺合立繅2400緒);8月,又新投產自動繅一組。該公司廠區面積共40餘畝,到2000年底共生產白廠絲37噸,產值562萬元,營業額804.77萬元,年納稅額40萬元,稅後利潤17.2萬元。2001年擁有從業員工370人,其中管理人員32人,繅絲生產工人298人,金具製造工人30人,其他人員10人。騰川公司繅絲總規模8210緒,其中立繅11.5組4520緒,自動繅5組2000緒(摺合立繅6000緒),具有年產300多噸的白廠絲的生產能力。

騰川絲綢公司的復起和轉型——《閒話筠連蠶絲業》之九

2001年7月,騰川絲綢公司選繭工場一角

2001年至2004年,騰川絲綢公司生產經營狀況平穩,2005年後由此看來市場變化,開始出現時斷時續的情況。2006年,公司開始涉足蠶繭經營。2008年,隨著筠連縣城改造的推進,縣城規模不斷擴大,河西幹道的建成,新華大橋的修通,原處在城邊的騰川絲綢公司地段逐漸成為縣城中心地段。於是在2009年起,騰川公司決定轉型從事房地產經營。同年11月,騰川絲綢公司的廠房和辦公樓拆除。

騰川絲綢公司的復起和轉型——《閒話筠連蠶絲業》之九

工人在紡絲


騰川絲綢公司的復起和轉型——《閒話筠連蠶絲業》之九

生產好的白廠絲

自1931年到2009年,從筠連騰川絲廠、茂恆騰川絲廠、國營宜賓地區筠連制絲廠,再到騰川絲綢公司,筠連絲廠經歷了88年的風風雨雨,長時間作為川南最大的繅絲企業和作為川南繅絲產業龍頭的“筠連老大哥”,最終走入了歷史。如今的原絲廠所在地,已成為縣城家居品牌中心——居然之家等商鋪所在地。從清朝乾隆九年(1744)沈世基就任筠連縣令開始發展蠶桑業算起,筠連的蠶桑業已走過275個年頭,到如今,筠連縣的蠶桑業的年繭量每年還維持在500-800噸左右,但已不是全縣的優勢產業了。

騰川絲綢公司的復起和轉型——《閒話筠連蠶絲業》之九

2005年11月6日的定水河道。其左面即是騰川絲綢公司的辦公樓

時代在發展,新的產業在形成,對當前全縣打造的肉牛、茶葉、漆樹等產業而言,以往蠶絲業的歷史也許有一定的借鑑作為,這也是筆者寫作這個《閒話筠連蠶絲業》系列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