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民國政府是如何處理戰爭賠款的?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清朝滅亡,民國政府建立。為了爭取西方列強的承認和支持,民國政府承襲清朝政府的衣缽,全盤接受了清朝遺留下來的10多億兩白銀賠款債務。

孫中山曾發佈了《大總統告友邦人士書》,提到了清政府以前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和戰爭賠款的問題。告知中這樣說:

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清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有效,至於條約期滿而止。革命以前滿清政府所借之外債及所承認之賠款,民國亦承認償還之責,不變更其條件。意思就是,清政府以前籤的那些不平等條約,全部由民國政府繼續履約、繼續賠款,一直到條約期滿為止。

但是,民國政府並沒有最終如數還清所有戰爭賠款及利息,而是藉助各種機緣,先後主動或被動地免除了相當一部分債務。

清朝政府一共欠了多少戰爭賠款?

自1842年到1911年清朝滅亡,清朝政府與外國列強簽訂了很多賠款協定,主要包括:

1、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賠英國白銀1890萬兩;

2、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賠英國、法國1300萬兩白銀;

3、1881年因收復新疆伊犁,與沙俄簽訂不平等條約,賠償俄國280萬兩白銀;

4、1985年甲午戰爭失敗,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賠償日本兩億兩白銀,為了贖回遼東地區,賠償日本3000萬兩白銀;

5、1900年發生“庚子事變”八國聯軍侵華,清朝戰敗,賠償八國合計98200萬兩白銀,外國商人2000萬兩白銀。由於清政府財政困難,無力一次性支付賠款,西方列強同意清朝分期付款,並以清朝海關關稅作為抵押。

以上賠款合計126670萬兩白銀,也就是12.67億兩白銀。

清朝滅亡後,民國政府是如何處理戰爭賠款的?

《辛丑條約》


清朝滅亡後,民國政府是如何處理戰爭賠款的?

《辛丑條約》談判桌上


民國政府的具體處理情況

初略一看,上述賠款總額十分驚人,以民國政府孱弱的財政收入水平難以應付。但在實際情況中,藉助一次大戰後部分國家先後放棄賠款,以及民國政府主動終止賠款等原因,民國政府並沒有賠付全部賠款。主要情況如下:

1.美國法國等國出於文化輸入的考慮,培養中國親美親法派人士的目的,退還了部分戰爭賠款。其中,美國退款達2400多萬兩白銀,史稱“庚子退款”,指定用於建設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協和醫院和資助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等項目。

2.憑藉戰爭國的優勢,取消了對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戰爭賠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戰敗,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終止了對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戰爭賠款,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和匈牙利先後宣佈放棄對戰爭賠款的索賠。

3.英國俄國主動放棄戰爭賠款。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24年5月,蘇聯宣佈放棄賠款。1917年一戰時期,英等國為了爭取中國的支持,同意中國緩付5年,1925年英國宣佈所有賠款用作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的教育費用,1931年退還了一部分賠款,直到1943《中英新約》庚子賠款結束。

4.對日本賠款問題。日本作為近代對中國索取戰爭賠款最多的國家,一直堅持不肯減免或放棄賠款,民國政府一直償還直至1939年民國政府財政部發布通告宣佈終止戰爭賠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國初期段祺瑞擔任執政時期,1917-1918年,曾通過《西原借款協定》向日本借款,先後借款八次,合計達到14500萬日元。但是段祺瑞政府給予的借款抵押物很多是無線電,森林等難以兌現的東西,再加上段祺瑞政府壓根沒打算還錢。到了1925年,北洋政府垮臺,國民政府成立後,以“賄選總統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債概不負責償還”而停付本息,日方還因此血本無歸,日外交部討債辦業務員佐分利貞男因此自殺謝罪。日本政府必須發行債券以救濟日本興業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