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名著是一種很神奇的書籍,如果把普通書籍比作貓,那麼名著就是貓妖。它厚重、深沉甚至邪魅,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它經過時光的洗禮修煉成妖。沒有一定的法術很難降住這隻妖。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名著之所以難讀的原因。

1、名著人物眾多、思想深邃

一部《紅樓夢》共寫了975個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732人,無姓名稱謂的243人。《三國演義》描寫的人物達到了上千人。更要命的是有些外國名著,不但人物眾多,而且人名複雜難記。比如《百年孤獨》寫了七代人的事,人多不算,名字都很長,長得還很像。這無疑增加了閱讀的難度。

有些名著人物雖說不多,但思想深邃。比如魯迅的小說《藥》《祝福》《阿Q正傳》《孔乙己》人物不多,但表達的內涵、傳達的思想絕對值得深思。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2、讀者對特定時代的大背景知之甚少

《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享譽世界的名著,描繪了俄國當時廣闊的社會圖景。讀完這部書,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幸福的主線,大家都容易讀得出來。而如果不瞭解當時俄國的時代背景,另外一條線索--列文這一形象,列文探索農民社會問題的勇氣、以及作品裡反映的現實恐怕讀者就難以讀懂了。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3、讀者對一時一地的傳統、風俗、文化不瞭解

沈從文的很多作品給讀者呈現出了一個美麗、神秘,具有濃郁民族特色與邊地情調的“湘西”世界。歌謠,吊腳樓,端午節賽龍舟,捉鴨子,別具特色的婚戀俗,這些元素構成了“湘西”世界。因此,對苗族民俗的瞭解是理解沈從文作品的一把鑰匙。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馴服這隻貓妖,先得備好上等的武器,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 選擇很重要

每本名著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內涵。剛開始接觸名著時,還是要選擇能讓自己看下去的書。

能看下去,要麼是因為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要麼是因為有所感悟。為了培養閱讀名著的興趣,還是從一些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的書開始吧。

說到通俗易懂,首選本國經典,畢竟從文化傳統、歷史背景、風俗習慣上還是容易理解。可以選擇一些茅盾文學獎獲獎的作品,比如《穆斯林的葬禮》《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慢慢地有了興趣和信心,可以選擇一些外國名著,比如《基督山伯爵》《簡愛》《呼嘯山莊》《巴黎聖母院》,這些外國經典既有情節、又有愛情描寫,應該是能讀下去的。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 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選擇好自己要讀的書,在閱讀之前,可以先查一查作者的生平信息,沒準他的哪個故事還能吸引你,激發你的閱讀興趣。

比如我就對曹雪芹由富家公子到落魄公子的巨大人生落差,還有海明威傳奇的一生很感興趣。瞭解作者生平對理解作品思想很有益處,有人就說一個作家的作品多多少少會融入自己的影子。

接著還應該瞭解一下作者身處那個年代的社會環境以及文化價值觀。

另外,準備好紙和筆。如果書中人物太多,縮略人名,然後試著自己畫畫關係圖,畫完了關係圖能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也就不至於看書的時候一頭霧水。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接著就要開始正式閱讀了。要做到新課標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關鍵還是每次選擇一本名著後,爭取把它讀完,不要半途而廢。讀完了才能有所獲,才能有再讀其他書籍的興趣和信心,才能實現良性循環。

閱讀離不開閱讀方法。在語文課堂上,精讀精講是用的最多的方法,什麼寫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題思想、生詞修辭等等,扣得很細。其實,除了精讀,瀏覽、猜讀、跳讀、主題閱讀等等,都是有用的閱讀方法,不同的閱讀方法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才能事半功倍。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溫儒敏

溫儒敏先生講他小時候讀《西遊記》的經歷,那時候他很多字不認識,就是跳著讀,猜著讀,“連滾帶爬”地大致一氣呵成地讀完了《西遊記》。讀完了一本,就有信心了。後來才又讀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包龍圖什麼的,閱讀面上去了,讀書的興趣也就有了。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讀書方法,它是日本“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談到的: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準備三枚書籤,分別是通讀書籤、重讀書籤、標記書籤。

通讀過程中發現某些地方有價值可以做好標記(把有價值的一頁折一角),當“通讀”中斷時,夾好“通讀書籤”

如果通讀到某一部分想換換口味,可以啟動“重讀”程序。重讀過程中覺得曾經摺角的地方還是很好,就把這一頁的另一角也折起來,中斷時夾好“重讀書籤”;

如果重讀的時候感覺膩了,可以返回前面的內容做標記。這時候需要準備一支筆,在前面折了兩角的地方再次審視,如果覺得還是不錯,可以在書上畫各種記號,比如直線、波浪線、著重號、圓圈等等。中斷時夾好“標記書籤”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掌握了多種閱讀方式、根據場合靈活切換閱讀方式不但能提高閱讀興趣,還能提高閱讀效率。

以奧野宣之為例,他在地鐵裡站著的時候會集中精力進行“通讀”。如果有了空座坐下,就開始“重讀”和“標記”程序。

讀完後,要有所收穫,還是要把書中對自己有所觸動有所感悟的內容記下來,可以是原書的摘抄,也可以是你對摘抄內容的感悟等,還可以是一些報道、書評等等。

會閱讀 | 孩子剛開始接觸名著時,要選擇能他們能“看下去”的書

總之,閱讀一本名著需要花費的精力和時間是不會短的,但我相信用心做功課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它帶給你的收穫一定是數倍於那些消遣小說。馴服了名著這隻貓妖,你會發現你靈魂的進步和成長。

-END-

作者丨黃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