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HBV感染“新型”生物標誌物的“前世今生”

唐紅

唐红:HBV感染“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前世今生”

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療的目標是最大限度的長期抑制 HBV複製,減輕肝細胞炎症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償、肝細胞癌及其他併發症的發生。目前,可能用於臨床抗病毒療效評價的HBV相關生物標誌物主要包括存在於肝細胞內的HBV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和存在於外周血中的HBV DNA、HBV RNA、乙型肝炎核心相關抗原(HBcrAg)、HBsAg定量和抗-HBc定量。HBV DNA是臨床上應用時間較長的經典生物標誌物,而近年來發現的新型標誌物如肝細胞內HBV cccDNA、血清HBV RNA、血清HBsAg定量、血清抗-HBc和血清HBcrAg定量等的臨床價值也逐步得到關注

肝細胞內的cccDNA是HBV複製的初始模板,其在肝細胞內的長期存在是導致乙型肝炎病情慢性化及停藥後復發的重要因素。對於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出現HBsAg消失或HBsAg血清學轉換的CHB患者,其肝細胞內可能仍然繼續存在HBV cccDNA。肝內HBV cccDNA水平及轉錄活性的定量檢測對於評估HBV感染是否治癒至關重要,但因檢測肝細胞內的HBV cccDNA需要進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且檢測方法尚待標準化,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醫學中心趙景民教授長期從事HBV cccDNA檢測技術的開發與臨床應用, 本期邀請了趙景民教授就HBV cccDNA在病毒複製週期中的作用、HBV cccDNA的檢測方法及其臨床應用等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文章指出,目前cccDNA檢測方法主要包括滾環擴增聯合跨缺口引物設計的滾環PCR、基於支鏈DNA(bDNA)信號擴增可定位顯示的原位雜交和以“油包水”微滴化提高靈敏度的微滴式數字PCR等,其中趙景民和徐東平團隊研發的應用於石蠟切片的滾環PCR定量檢測HBV cccDNA方法具有較高特異度與

敏感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血清HBV RNA於1996年被首次報告,此後其一直作為潛在的新型標誌物用於監測核苷(酸)類似物的治療。血清HBV RNA主要是以前基因組RNA包裹在病毒體中的形式釋放到血液中。20多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HBV RNA作為HBV感染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及臨床應用進行了潛心的研究,特別是近年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如HBV RNA與病毒持續感染及核苷(酸)類似物停藥後的病毒反彈有關、HBV RNA也可以作為接受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患者發生HBeAg血清學轉換的早期預測指標。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部魯鳳民教授在血清HBV RNA基礎與臨床應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首次提出基於血清HBV RNA持續消失為實驗室診斷指標的“準臨床治癒”概念。

本期邀請了魯鳳民教授對血清HBV RNA在HBV感染者血清中的存在形式和來源、影響其水平的因素,與其他血清病毒學指標的相關性及其與肝組織HBV cccDNA的關係,以及血清HBV RNA在監測抗病毒療效和預測停藥後病毒反彈發生風險等方面的臨床意義進行了全面的介紹

。需要注意的是,關於血清HBV RNA檢測試劑盒品種繁多,當前亟需制訂和研究血清HBV RNA標準化的檢測方法和用於血清HBV RNA檢測的標準品,以確保不同實驗室HBV RNA測量結果具有可重複性。

血清HBsAg的檢測是40多年前發現HBV的關鍵,至今仍是診斷HBV感染的最基本標誌物。近年來隨著血清HBsAg定量檢測技術的發展和“功能性治癒”概念的提出,HBsAg定量在慢性HBV感染臨床診療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HBsAg這一“古老”的指標煥發出了新的生命。目前HBsAg定量檢測已在越來越多的醫院常規開展,其不僅可反映患者當前病情,而且對疾病臨床轉歸亦有較好的提示作用。國內外已有很多研究探討抗病毒治療過程中HBsAg定量檢測結果對療效的預測作用,及早並準確區分抗病毒治療應答良好者和應答不佳者,以及時調整用藥方案等。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張欣欣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各種HBV血清學標誌物的檢測與評價工作,特別在HBV表面抗原大蛋白方面開展了較為深入且富有創新性的研究。

本期邀請了張欣欣教授就血清HBsAg定量檢測指導臨床CHB診治的最新進展做了詳細的彙總分析和評價。

張欣欣教授指出目前HBsAg定量臨床應用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HBsAg在HBeAg陰性CHB抗病毒治療應答和停藥中的作用尚缺少足夠樣本量的研究,能否進一步明確HBsAg水平與宿主免疫功能的關係,以及如何克服發生在抗原表位的突變對HBsAg定量的影響等。

一直以來,臨床上抗-HBc檢測普遍使用定性檢測方法,隨著定量檢測的實現,先後有多個研究團隊對抗-HBc進行了多層面的研究,研究結果令人鼓舞,如基線抗-HBc定量可作為PEG-IFN及核苷(酸)類似物治療HBeAg陽性CHB患者療效的預測標誌物,抗-HBc定量檢測有望替代ALT成為反映肝臟炎症的更敏感指標,也有望成為預測IFN及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療效的新指標。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候金林教授團隊通過研究發現,慢性HBV感染者停用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後,治療結束時的血清抗-HBc水平與臨床復發風險有關,血清抗-HBc水平有望用於選擇適合停用核苷(酸)類似物治療的患者。

本期邀請了侯金林教授就血清抗-HBc的相關研究及其臨床意義與應用進行了介紹。

侯金林教授指出血清抗-HBc定量在臨床應用方面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抗-HBc預測治療應答和反應炎症程度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抗-HBc與肝硬化及肝癌的關係亦尚未明確,以及抗-HBc定量在評估肝臟炎症程度、評估是否啟動抗病毒治療以及作為指導藥物選擇及停藥的依據方面的實際臨床應用有限。

HBcrAg是HBV新的血清學標誌物,由HBV前C/C區基因編碼的幾種抗原共同組成,包括HBcAg、HBeAg和p22cr前體蛋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獻報道提示血清HBcrAg水平不僅能反映CHB患者肝細胞內cccDNA的水平及轉錄活性,而且能反映整合HBV DNA的轉錄活性。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提示,HBcrAg可用於評價核苷(酸)類似物和PEG-IFNα的抗病毒效果,預測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患者停藥後的復發風險,以及預測肝細胞癌的發展風險和術後肝細胞癌復發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唐紅教授及其團隊核心成員陳恩強副教授長期致力於HBV各種生物標誌物的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應用。

本期邀請到了唐紅教授和陳恩強副教授對血清HBcrAg在CHB管理中的相關研究新進展進行了介紹

,其中提到血清HBcrAg是肝組織內HBV cccDNA較好的無創替代指標,其可能很快成為疾病監測,抗病毒療效評價和預測停藥復發和肝細胞癌發生發展的新標誌物。作為一項新的指標,儘管血清HBcrAg已經具有較為穩定可靠的檢測試劑盒,但由於其基於國內患者的研究數據仍相對有限,必要時仍需要對其臨床意義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驗證。

儘管HBV各種血清標誌物檢測在不同的研究中都展現出了非常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特別是圍繞肝細胞內HBV cccDNA這個病毒感染過程中的關鍵分子,無論血清HBcrAg、血清HBV RNA還是血清HBsAg定量均初步顯現出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但是單純利用上述某一指標尚不能滿足臨床決策抗病毒治療停藥時機、預測停藥後疾病復發風險和預測患者臨床轉歸等,目前仍需要對這些HBV生物標誌物進行深入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綜合這些HBV生物標誌物必將實現CHB抗病毒療效的監測與評價、停藥後病毒反彈風險預測、肝癌發生風險與術後腫瘤復發風險預測的個體化和精準化。

引證本文:唐紅. HBV感染“新型”生物標誌物的“前世今生”[J]. 臨床肝膽病雜誌, 2019, 35(10): 2137-2139.

唐红:HBV感染“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