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農產品加工業如何駛入“快車道”

巴中農產品加工業如何駛入“快車道”

胡婆婆食品生產車間

園區集聚

近年來,我市基本建成農產品加工專業或綜合園區(集中區)5個,規劃面積34.5平方公里,已建成投產面積9.7平方公里,入園農產品加工企業39家

打響品牌

我市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綠色優勢,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進一步擦亮特色品牌

優化服務

先後實施技術改造項目21個,技術創新項目7個,並組織實施“兩化融合”示範應用行動,以“互聯網+”戰略為引領,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滲透和推廣應用

蘆筍掛麵、通江銀耳面膜、青峪黑豬肉……今年9月,在成都舉行的第七屆農博會上,位於西博城14號館內的巴中展館熱鬧非凡,59家農業企業帶來的387種巴中特色農產品備受青睞。

農產品加工業聯結工農、溝通城鄉、亦工亦農,是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產業。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舉措。作為巴中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我市圍繞綠色生態、突出特色、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發展重點,強化產業培育、狠抓項目建設、推動集聚發展、促進三產融合,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得到快速發展。

巴中农产品加工业如何驶入“快车道”

通江“潤耳面膜”包裝車間

A 園區集聚 鏈式發展助轉型

10月15日,位於恩陽區柳林食品工業園的好彩頭公司一片繁忙,新鮮的魔芋在現代化流水線上飛速旋轉,歷經兩年多的籌劃,該公司的魔芋生產線正式投產。作為該公司二期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投產後商品魔芋日處理量將達50噸以上。

毗鄰好彩頭的四川省胡婆婆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新建成的豆製品、肉製品系列四條現代化、一體化生產流水線正滿負荷生產,為今年最後一季度作衝刺。

“有龍頭企業聚集園區,能更好更科學地延伸產業鏈,真正助力傳統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更好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好彩頭公司總經辦主任楊禮軍說。2016年以來,該公司在各區縣發展魔芋產業10000多畝,帶動1500多戶農戶(其中貧困農戶600戶)種植魔芋。截至目前,其生產的以魔芋精粉為原材料的糖果系列產品產值已達上千萬元。

在恩陽區柳林食品工業園,還有明匯物流、綠陽科技、宋小食食品、優質糧油儲備庫等一大批農副食品加工企業入駐。“園區已成為集食品藥品研發、生產加工、檢驗檢疫、冷鏈物流配送於一體的現代化食品藥品工業示範基地。”恩陽區柳林食品工業園管委會主任王雁介紹,該園區已於近日被省經信廳認定為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

按照產業差異化發展和集聚成鏈發展要求,近年來,我市基本建成農產品加工專業或綜合園區(集中區)5個(柳林食品工業產業園、平昌食品工業集中發展區、巴州工業園、春在工業園、東榆工業園),規劃面積34.5平方公里,已建成投產面積9.7平方公里,入園農產品加工企業39家。

B 擦亮品牌提升價值快步伐

這幾天,在四川德健南江黃羊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開足馬力,為第二批定製食品加快生產。今年初,該公司與四川航空成功達成供貨協議,年內為其提供50噸定製食品,僅這一塊預計將實現銷售產值2000萬元以上。

“僅首單,我們就實現了5噸的供貨量,下半年,我們將繼續推動南江黃羊的市場拓展和品牌營運,將南江黃羊的中高端產品和中低端產品進行互為補充式發展,遍佈各個渠道,真正擦亮南江黃羊金字招牌,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四川德健南江黃羊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濤說。

南江黃羊產品可上飛機,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南江黃羊被譽為“亞洲第一羊”,全國區域品牌100強,然而就這樣一個響噹噹的品牌在過去幾乎沒幾樣精深加工的產品,無異於抱著金飯碗討飯吃。“我們通過藉助商標品牌延伸完善產業鏈的發展思路,以南江黃羊的自身特點,根據市場需求,先後開發了3個系列、20多個特色產品,並與相關院校合作,開發冷鮮冷凍調理製品,著力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該公司技術經理胡天明介紹,如今,通過開發休閒、方便、醃臘、佐餐、冷鮮、醬滷六大系列30餘個產品,產品暢銷北京、上海、成都等大中城市,品牌價值超過33.14億元。

“我們的產品現在是供不應求,一推出就深受消費者喜愛。”這段時間,通江縣裕德源潤耳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蘇琴正忙著備戰即將到來的電商購物節,該公司利用本地特色通江銀耳品牌和品質優勢,研製開發出以通江銀耳為主要原料的“潤耳面膜”產品。自今年四月投產以來,已生產潤耳面膜50多萬片,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實現銷售收入800多萬元,並依靠“公司+基地+專合社”模式,帶動1000多戶耳農規模化、集約化種植。與此同時,該公司正著手開發洗護等系列延伸產品,最大限度提升通江銀耳品牌價值。

南江黃羊、通江銀耳、青峪豬肉、蘆筍掛麵……我市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綠色優勢,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進一步擦亮特色品牌,讓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C 優化服務創新發展促升級

技術創新是企業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源動力,我市通過認真落實《巴中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組織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以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為重點,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裝備升級,提高企業研發設計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

“先後實施技術改造項目21個,技術創新項目7個,並組織實施‘兩化融合’示範應用行動,以‘互聯網+’戰略為引領,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滲透和推廣應用,大力提升農產品加工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時,針對企業在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中面臨的困難,我市建立有推進協調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分管領導一線推動,各部門支持,強化組織領導和部門聯動。建立掛聯幫扶機制,每年篩選確定一批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實行領導掛聯幫扶和“一企一策”,落實項目清單、問題清單和責任清單,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企業經營中的重大困難與問題。據瞭解,全市22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納入“一企一策”,今年以來,先後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59個。

“服務越來越優,企業的後顧之憂完全沒有了,我們唯有鉚足幹勁忙發展。”蘇琴坦言。

2016年以來,我市先後引進好彩頭、念綠椒等農副產品加工項目27個,已建成投產23個。通過不斷強化項目推進,推動胡婆婆、山霸王等本土企業實施退城入園、技改擴能和創業創新,累計新開工建設項目63個,已建成投產56個。(記者 張維)

原標題:巴中農產品加工業如何駛入“快車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