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孝廉〡陈璋:倾力办学 造福桑梓

陈璋 :倾力办学 造福桑梓

陈璋,字栋樑,生于1877年,五里街镇华岩社区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知识渊博,清光绪年间考中“贡元”,任四川知县。陈璋一生廉洁奉公,倾力办学,创办了永春县实验小学前身——金峰公学,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一镇一孝廉〡陈璋:倾力办学 造福桑梓


陈璋(资料图)

辛亥革命爆发后,陈璋因不愿当官而回乡,在五里街镇以经商为生计。当时,五里街东面有崇贤小学,西面有养贤小学,唯独全县商贸最繁华的五里街没有小学。为此,陈璋应五里街民众之呼声,于1911年在新亭路中段的翁公祠独资创办金峰公学,并担当首任校长。陈璋的办学义举得到五里街商贾们拥戴。

1913年,在乡贤宋渊源的倡议下,在五里街成立永春县商会。陈璋的办学义举得到宋渊源的赞赏,推举其为永春商会会长,并把金峰公学改为“侨商小学”,办学经费由华侨和商会共同承担。由于国内风云突变,宋渊源离永追随孙中山奔忙于国民革命,永春县政府大权沦落在各派军阀手中。军阀的横征暴敛使永春商会经费十分困难,无法再维持侨商小学办学经费。1924年,侨商小学并入十三乡公学,办学经费仍非常困难。见此情景,陈璋每月从家用中挤出300银元资助办学,并动员其在菲律宾经商的胞妹陈德恋资助,使十三乡公学得以维持并逐步发展。

1926年,随着学校规模迅速扩大,翁公祠已容纳不下,陈璋便发动华侨和商会集资二万多元,召集华岩乡贤献出公田,于1928年新建起了两层有十二间教室的新校舍,并把校名改为“华西公学”。为告慰华岩乡贤献地办学之心情,1935年,学校改名为华岩小学,办学经费大部分由侨胞负责,不足时由陈璋垫付。1939年,因教学效果显著,学校被定为西安镇中心国民学校。学生增至数百人,教师达到十三人。


一镇一孝廉〡陈璋:倾力办学 造福桑梓


陈璋家族获奖证书

1949年9月,县人民政府接管西安镇中心小学。1951年,有人怀疑陈璋在集资建校舍时,长期经手华侨办学经费,有贪污行为。当时的代理乡长郑鹏程随即组织清账组,在华岩室清查陈璋经手的建校资金及办学经费。结果,不但找不出陈璋的任何贪污行为,反而找出他把胞妹陈德恋寄给他本人的过年费用全都用于建校和办学的实据。陈璋慷慨解囊办学的善举被传为佳话!

贤俊辈出薪火旺。陈璋时常教导后代要读书,发奋图强,才不会懦弱被外国人欺负。得益于陈璋的良好家风,其子孙后代,在良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茁壮成长,人才辈出。陈璋家族的后代,一直传承着陈璋的办学精神,兢兢业业教书,孜孜不倦育人。他们或子承父业育桃李,或共传爱心接力棒。据统计,陈璋家族六代薪火相传,从事教育事业达85人,先后为教育事业捐资近百万元,可谓“六代丹心育桃李,甘为人梯写春秋”。 2016年3月,陈璋家族当之无愧地被评为“2015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之一。

1953年12月,县实验小学创始人、首任校长陈璋与世长辞。然而他一生廉洁奉公、倾力办学、孜孜不倦育人、为家乡尽做善事的精神永远活在五里街镇的人民心中!

消息来源丨桃源乡讯

通讯员 | 林月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