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旅长为何拒绝了李云龙的其他要求,却同意了调拍张大彪?

五十唐


《亮剑》这部剧作堪称经典,虽然是一部反映战争年代的作品,不过里面的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很多人都是能够为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其中李云龙绝对是最能够让人喜欢的角色,他优缺点同样明显,最重要的就是讲究义气,所以能够为了和尚的死做出过激的举动,如果这件事情放在其他指挥官身上,尤其是像孔捷身上,绝对不会这么冲动不顾一切的。

当然李云龙这个人也不是一个能够吃亏的主,不要说从他的老战友哪里了,就是上级那里也不会吃亏,最明显的就是李云龙被调任去往独立团之前,就跟着他的旅长大人提出了两个要求,不过最后只同意将张大彪调到李云龙麾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里面透露出李元龙的一个小聪明了,而旅长其实以及发现了他的如意算盘,最后还是部分同意,没有全部答应,这里面也是有着他的一番考量的。

先来看看这件事情发生的过程吧,李云龙的新一团没有按照上级的部署突围,而是选择了正面突围出去,并且利用手中仅有的两发炮弹打掉了坂田联队的指挥部,但是就是因为李云龙战场抗命,最后也就给与了他撤职的处理,然后来到了后勤棉衣厂成为了厂长,但是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的李云龙干得还是比较起劲的,不过因为孔捷的独立团遭遇了山本特工队的偷袭损失惨重,最后因为缺少军事干部,让领导想起了还在绣花的李云龙了,不过李云龙这个时候内心中也是有着一股气的,如果是打了败仗被撤职是他的能力不行,可是明明打了胜仗,就是没有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将他贬到被服厂绣花,心中自然还是不服气的,其实如果李云龙内心中要是服气的话,也就不是他李云龙了。

听到他被任命为独立团团长,其实李云龙的内心深处是很高兴的,毕竟李云龙真正喜欢的还是战场上的感觉,但是由于心中还是有着怨气,也就想要借机宣泄一下,而他的上级领导可能也是了解到了他的这种脾气,知道单单凭借着一纸任命状的话,李云龙基本上不会乖乖上任的,所以旅长亲自来到李云龙的身边就是害怕这小子不服从命令,毕竟李云龙不服从命令是在全师甚至总指挥那里都是挂了号的。

面对脾气比李云龙还大的旅长,李云龙自然不能够有什么话说了,但是吃亏的事情李云龙怎么能够办呢?而且这个事情明显就是组织上有求于他,不趁机讨要一些便宜,真的与李云龙的秉性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李云龙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个就是让旅长不要给他配政委,让他李云龙一个人团长政委一身挑,而另外一个就是将张大彪调到独立团去,两个条件的先后顺序也就反映出了李云龙的小九九,其实李云龙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将张大彪调到自己的麾下,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呢?而是抛出了一个不可能让领导同意的条件呢?其实这就是李云龙的厉害之处了。

如果直接要求将张大彪调到他的麾下,旅长面对李云龙提出的条件,会怎么想呢?你李云龙要培养自己的嫡系拉山头,如果将张大彪调过去,是不是李云龙有着其他的想法,可能这些想法一定会在旅长的心头出现的,甚至他会仔细的想想这个请求,当然旅长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一定知道李云龙来到新的部队,手下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嫡系的话,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做政治工作,可能都不会那么顺手,所以如果李云龙直接提出来将张大彪调到独立团,旅长最终也是会答应的,不过不可能马上答应,甚至有可能会说他要考虑一下,或者与上级在商量一下等接口进行拖延的。

所以李云龙提出了一个不可能让领导接受的条件,这样他的条件一提出来,肯定会遭到拒绝,这个时候借机提出第二个条件,两个条件相比较的话,给领导的心理落差也就出来了,也就让领导能够快速的答应下来,而这个心理其实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比如两个人进行演讲,第一个烂的惨不忍睹,而后面的人其实也不见得就比之前的人水平高多少,可是如果后面的人演讲比前面的强上一丁点,都让人们感觉他们之间的差距很大很大了,其实这个就是李云龙运用的一种心理战了。

那么李云龙怎么就知道不派政委的条件领导不会答应呢?其实这与八路军的建制有关系,在八路军中连以上的作战单位都是要设置政治委员的(连队是指导员),也就是政委了,这就是我军的传统,政委负责生活和宣传的工作,而团长就是负责军事指挥,做到各司其职同时也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制约,虽然在我军漫长的过程中,军队中政委出现空缺的情况有时候也会发生,同时出现军事主官兼任政委的情况,但是那毕竟是在特殊的时期,或者是为了让军政能够真正统一,提高作战的效率,像解放战争中彭德怀就是兼任西北野战军的总指挥和政委,林彪兼任东北野战军的总指挥和政委,而粟裕也担任过华东野战军的代总指挥和代政委,其实这都是为了军政能够达到高度统一,提高作战的效率。

不过李云龙这里除非是在找不到政工干部,否则不会不给他配备政委,毕竟基层部队如果军事主官一手抓军事,一手抓生活的话,这个工作量也就比较大了,再加上都知道李云龙是一个“不守规矩”的人,而且总是爱惹事,总是要给他配备一个政委约束一下他的,而后面李云龙在没有赵刚在身边的情况下,不是攻打平安县城的举动吗?如果当时赵刚在李云龙的身边,这次的军事行动基本上不会实现,这就是政委对于李云龙的制约,就像旅长说的那样,如果李云龙一人身兼团长和政委,真的能够做到无法无天了,而如果要是孔捷的话,团长政委一肩挑的可能性都要比李云龙高上无数倍的。

当然如果答应李云龙一个人身兼团长和政委,也不是旅长一个人能够当场拍板决定的,这是要经过组织领导统一讨论才能够决定的,毕竟旅长的任务也是军事指挥,而政委的选择权限并不是旅长一个人就能够决定的,反而是其他的军事主官的任命权限,旅长还是有的,所以就是旅长答应李云龙的第一个条件,也是不可能立刻实现的,也是要旅长与自己的政委等人一起讨论才能够做出决定的,所以最后李云龙的领导也就只能够答应将张大彪调给他了。


语说漫谈


李云龙和旅长可谓是老相识了,双方都非常清楚对方做事的风格,以及对方的底线在那里。不要看李云龙总是天不怕,地不怕,实际上旅长的话,他是非常害怕的,也真的是当做一回事。对于这一点,《亮剑》中有多次体现。

比方说李云龙自私调动部队,缴获了一个骑兵营。旅长立刻就打电话索要装备。李云龙假意不给,实际上他非常清楚自己一个团是不可能拥有一个骑兵营的,最后还不是乖乖按照旅长说的去做。

苍云岭之战,李云龙违背命令突围,结果被总部撸掉了团长职位,因而他成了被服厂的厂子。由于孔捷领导的独立团应对山本特种部队表现太差,所以总部决定让李云龙去接手独立团。

这个时候为什么要旅长亲自去见李云龙呢?因为旅长非常清楚李云龙的为人。他被罚做被服厂的厂子肯定有怨气,现在又让他脱离自己的部队,去指挥一支刚打过败仗的军队,他肯定不乐意。

旅长知道这种情况下李云龙肯定趁机要价的。其实,正常情况下,旅长也应该满足李云龙的要求。更何况让李云龙去独立团,这是总部的命令,旅长无论如何也得让李云龙心悦诚服的去独立团做团长。

换做别人来宣布命令,李云龙肯定找理由不去,或者李云龙提条件,双方来回沟通,这样实在太来麻烦。索性旅长直接来,双方直接讨价还价。

李云龙知道旅长肯定不会答应自己的条件,因为让李云龙一个人担任团长和政委实在是风险太大。首先,这本来就不符合规定,再加上李云龙原本爱惹事,没有政委,就更容易闯祸了。

旅长果断拒绝了,所以他立刻提了第二个条件,让张大彪去独立团。李云龙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让旅长更容易答应自己的条件。毕竟和第一个要求相比,第二个明显合理得多。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李云龙的新一团被日军的坂田联队围在了苍云岭,上级的命令是让李云龙率领部队向鬼子包围圈比较薄弱的方向突围。李云龙命令部队和鬼子硬碰硬,从正面突出了重围。当时,新一团的政委是不在场的,如果政委在场,李云龙必须按照上级的命令突围。


李云龙因苍云岭一仗被降为被服厂厂长,但前线缺军事干部,在被服厂屁股还没坐热,李云龙就被任命为独立团团长。独立团团长为李云龙的老战友孔捷、政委为李文英。杨村一战,独立团遭到山本一木特攻队的偷袭,政委李文英牺牲,独立团损失较大。战后,独立团团长孔捷撤职为马夫。李云龙向旅长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独立团别派政委,团长兼政委都是他李云龙一个人干。这个要求旅长自然是不会答应的,原因在于:政委一职非常重要,权力非常大,并不是团长管军事、政委管生活这么简单。政委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还有最后的决策权,是对团长的制约。如果让李云龙团长兼政委,在独立团就没有制约他的人了,李云龙不知道会干多少出格的事。后来的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就是政委赵刚受伤的情况下发动的,如果当时政委赵刚在的话,决定不会允许李云龙“冲冠一怒为红颜”攻打平安县城。


政委当不成,李云龙又请求带走自己的老部下张大彪。张大彪是新一团一营的营长,旅长最初不答应是怕李云龙搞“山头主义”,后考虑到独立团才打了一仗,急需充实军事干部,加之李云龙用着顺手,才答应了将新一团一营营长张大彪调到独立团。


历史军魂


在军区后勤部服装厂厂长任上,李云龙被八路军总部副总指挥任命为独立团团长,原李云龙是新一团团长。

在苍云岭之战中,尽管李云龙率部从日军正面突围成功,顺便还一炮端掉了坂田联队的指挥所,但由于未执行上级从日军薄弱处突围的命令,被总部副总指挥以战场抗命为由撤了职,然后才有李云龙到服装厂干娘们活的故事。

当然,李云龙此时气还不顺,所以尽管内心非常高兴,官复原职能带兵打仗了,但嘴上依然替自身鸣不平,牢骚话说了一箩筐。

第386旅旅长,知道李云龙的牛脾气,所以亲自登门请李云龙重出江湖。况且,独立团刚打了败仗,正值士气低落期,迫切需要李云龙这般会带兵的军事干部,将独立团带出困境。

李云龙还想讨价还价,结果被旅长一顿磕,气也就顺了,借坡下驴,不再纠缠过去对自己的处分,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

在赴任独立团之前,李云龙向旅长提了两个条件,其中,一是要带走新一团一营营长张大彪。

旅长略微思考了一下,就同意了李云龙的要求,毕竟也是带兵打仗的人,知道需要有可靠得力的部下,如同自身对李云龙的信任,尽管这小子没少给自己惹祸,但紧要危险关头,还是需要李云龙的部队顶上去。

李云龙的第二个条件,就是上级不要再派政委了,团长和政委他一个人干得了,这个旅长没法答应,历来我军连级以上作战单位,都是政治指导员、教导员、委员双轨负责制,井冈山时期,支部就已经建在连上了。

军政指挥员相互协作,共同掌控军队,又形成相互制约的态势,军政指挥员意见不统一时,就党委或支部开会讨论举手表决,少数意见服从多数意见,是我军上下步调一致,战胜对手的法宝。

旅长说,军政都由你一个人干,你小子还不是反了天。关于独立团不设置政治委员,简称政委,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我军建军宗旨的,残酷的战争年代,或许存在政委暂时缺失的现象,或者军事主管兼任政委一职,但这都是特例,不具备普遍意义。

所以给独立团派政委那是肯定的也是必须的,不可能由李云龙一人说了算,旅长包括师长甚至总部副总指挥和副总参谋长等,太了解李云龙的脾气了,一定得有个政委来制约李云龙的无法无天。


国平军史


你要知道旅长为什么同意李云龙调张大彪,就必须知道李云龙一共提了几个要求,和他提要求的目的。然后,还要知道旅长当时的心思,简单说就是联系旅长亲自去【请】李云龙上任的背景和背后的原因。



李云龙因为战场抗命,没有按照总部的突围计划突围,而且选择从坂田联队的正面冲出重围,因此受到处分,团长职位被撸了,被贬到后方当被服厂的厂长,李云龙因为这事满心的窝囊和憋屈。

之后,孔捷所在的独立团遭到山本特工队偷袭,不仅损失惨重而且还没有什么战果,更重要的是独立团作为距离总部侧翼负责拱卫保护总部的保镖,在不声不响之间就被偷袭,总部相当于陷入了危险之中,所以孔捷也被从团长的位置上撸下来了,要被安排去当马夫。

这时节,八路军缺乏军事干部,于是就想到了李云龙,想把李云龙调到独立团,一则整理一下独立团,让独立团迅速从萎靡之中振作起来,重新恢复主力团的力量,毕竟一个团不可能没有团长,二则要在短时间内恢复独立团低迷的士气,因此李云龙成了不二之选。



◆李云龙对旅长提了两个要求,一是【不配政委了,他一个人包干团长和政委的工作】,二就是把张大彪从新一团调到独立团。

◆李云龙之所以提这两个要求,是因为他算定以旅长的脾气肯定不会同意第一个要求,所以他的真正目的就是调张大彪。但如果不说第一个要求,直接要求调张大彪,那么肯定不会那么容易,即使旅长会同意,也得费一番周折。李云龙这招就叫做【先提一个你不可能同意的要求,然后在提一个不算过分的要求】,两个要求一对比,肯定就会觉得第二个要求没什么大不了的,以李云龙对旅长的了解,这样能够百分百保证旅长会同意。



而旅长虽然能够治的李云龙服服帖帖的,但是从某些方面看,李云龙也相当的了解旅长,比如说这次。

李云龙单枪匹马以弱胜强击溃坂田联队的行为虽然说是抗命,但是旅长对于这种以弱胜强的能力还是认可的,李云龙团长职务被撸旅长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惋惜和同情。

再则,新一团以前装备弱、战斗力也弱,根本就不能被称为主力团,而李云龙去了之后让新一团大换血,短时间内就成了八路军最强主力团之一,作为李云龙的直系上司,旅长对李云龙抱有欣赏、认同和敬佩。

最后,李云龙自认有功被撸本就心存怨气,再加上被安排在被服厂就更加满身别扭,要让这样的李云龙乖乖的去独立团报道,讨价还价虽然免不了,但肯定得让李云龙甘心的去独立团,所以旅长肯定要对某些事睁只眼闭只眼,肯定要给李云龙一些甜头。



◆不派政委,一个人将团长政委包圆了这个要求旅长肯定不会同意,因为这是原则问题。而身为一个旅长,为了要让李云龙不再有怨气并且甘心去独立团,调一个张大彪跟着去没什么大不了的。

同意李云龙调张大彪是为了大局考虑,同时也是旅长了解李云龙的脾气,但正因为了解李云龙的脾气,所以不可能让李云龙大权独揽在独立团一人独霸,政委是必须要派的,这是原则问题。


第一剑圣盖聂


其实这件事情一开始的时候,本来也是旅长去求李云龙,因为旅长也知道这件事情,他对不起李云龙。

本身李云龙的部队是打了胜仗的!单枪匹马解决了坂田联队这件事情,放八路军任何一支部队都能够引以为傲了,但是李云龙的处理却是解职从团长的位置当了一个被服厂的厂长。

虽然是总部机关下的命令,但最后的执行肯定是陈赓亲自去和李云龙说的,陈赓脸上挂不住!所以李云龙在被服厂见到陈赓的时候,陈赓虽然底气很足,但事实上这件事情还真的是陈赓去求李云龙。

我们再说一下这个任务究竟是什么?李云龙的任务就是去独立团当团长吗?不是它是过去解决新一团的士气问题,让独立团能够快速的恢复战斗力,这才是陈赓为什么要去找李云龙的原因,李云龙其他的本事没有整合部队的战斗力,这一手还是能够让其他人感到眼前一亮的,包括在总部机关的参谋长左权也表示对李云龙的这个能力刮目相看。

你要想恢复部队的战斗力,你光靠一张嘴那肯定是不行的,总部机关方面肯定也会派出一些干部去帮助独立团恢复战斗力,而李云龙自己能够带人过去,这再好不过,毕竟在哪个部队干部都是缺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干部,像张大彪这样经历过战斗而且拥有着强大的战斗力的人,总部机关肯定把他当做宝贝一样,每一支部队都把他当做宝贝,在这种情况之下,陈赓必须要给李云龙一点帮助,怎么帮助那自然就是给他好的干部,但对于陈赓来讲他手里面也没多少,此时李云龙提出来说自己能够带人过去,那陈庚心里面是十分开心的。

当然对于李云龙来说,他一开始提的那个烂建议,也就是不配政委,他知道对方肯定也不会同意这么荒唐的建议,毕竟他在新一团放到那个错误,也正是因为政委没在,政委如果在的话,即便李云龙犯了这个错误,也多少有一些回旋的余地,至少所有的责任不用李云龙去看,政委也可以分担一点儿责任,不至于从团长的位置直接撸成了一个被服厂的厂长,所以这个建议绝对不能答应,而李云龙当然退而求其次,通过先抛砖引玉把一个坏建议先说给旅长听,然后接下来提一个比较中肯双方都能够同意的一个建议,就是换张大彪过去,陈赓当然是表示能够接受。

当然陈庚也警告了李云龙说你过去之后不要拉山头,不要自己独断专行,并且在这之后立刻就派了一个丁伟过去让李云龙不能够立山头,否则李云龙在独立团犯的错误估计会在新一团方的错误更加严重。


漩涡鸣人yy



任何一个被派去担任部队长的军事干部都有权按照自己的习惯调整部队的指挥系统,无论是解放军,还是国军,这都是一样的。因为这是要把一个部队长的作用最大化所必须的条件,部队的司令部系统必须要指挥起来得心应手,这是最起码的,尤其是在战争状态下。

张大彪跟着李云龙从新一团到独立团的时候,担任的是营长,但是时间不长,就担任团参谋长了。其实李云龙带他去独立团,就是准备要让他当参谋长的,只是刚一开始他到独立团的时候要先稳定人心,提振士气,所以没有马上调整人事,留下了孔捷当副团长,参谋长也没调整。

而在上任一个新部队担任主官的时候,带几个自己的老部下,这是任何地方都允许的。比如一九四八年初,陈诚在东北接连丧师失地,干不下去了,卫立煌奉命去接替他的时候,一到忍就把陈铁等他以前的旧部召集起来了,并且拍陈铁到葫芦岛组织了指挥所,实际上是准备取代范汉杰。


如果参谋长一时半会儿不能动,那么比较好的过渡方案就是带几个老部下去给自己当副手,等待机会,如果资历不足,就先当副参谋长,但是实际上干参谋长的事,这都是很正常的。比如杜聿明去徐州的时候,就带着舒适存,这是他很喜欢用的一个人,后来被围后去南京商量突围计划,也是舒适存代表杜聿明去的,徐州剿总参谋长文强只是负责剿总的日常工作。

现在其实也一样,比如一个领导被派到另一个地方当主官,他往往会自己带一个秘书,如果资历和机会合适,可以直接当秘书长,如果资历和机会不合适,就可以先当副秘书长,但是日常性的工作都交给秘书长,这个副秘书长负责这个领导的日常工作保障。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当了一辈子秘书或者跟着某个领导大半辈子的秘书人员。


而一个秘书长或者参谋长一旦到任,而随后干部调整比较快,自己原来的领导走了,自己的工作就会很尴尬了。比如解放战争时期国军在东北的秘书长赵家骧,是熊式辉带去的,后面跟着杜聿明打过仗,陈诚来了他还是参谋长,陈成走了,卫立煌来了,他还是参谋长,但陈诚和卫立煌时期的他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

张大彪被李云龙带到独立团的时候,一开始只是让他当营长,但是李云龙对他的信任显然是其他人不能比的,李家坡之战就是交给张大彪带突击队,后面几次作战,也都是张大彪带突击队往上冲。几次之后,张大彪的战功够了,就当参谋长了。再后来,李云龙当师长的时候,张大彪也还是参谋长。这就说明了张大彪对李云龙的重要性。


萧武


亮剑第一集,李云龙打坂田联队的时候,张大彪已经是李云龙手底下的兵,新一团的营长,可以说张大彪就是李云龙一手调教出来的。还有就是为什么旅长会答应?我觉得,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一,张大彪是李云龙一手提拔上来的,李云龙会去一手提拔,肯定不是窝囊废,而且还有几个特别显眼的特长,第一,刀法厉害劲道,早年张大彪参加西北军并担任大刀排的排长,西北军是出了名的武术部队,特别是刀法是出了名的厉害,而张大彪能够担任排长,刀法自然不会差,然后,就在张大彪加入了李云龙的麾下之后,张大彪就把这套刀法带到了八路军中,而且还是全面的推广,各部队都学习了张大彪的刀法。这一套刀法能够让战士们在白刃战中活命率大大的提升,由此可见,张大彪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第二就是有胆识,脑子转的快,在李家坡之战里面就可以看出,李云龙只是说了几个字,张大彪就理会出了用土工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推进。然后旅长为什么会同意调配张大彪呢?在山本袭击了独立团团部后,独立团士气下降,对于整个部队的战斗力打击是非常大的,最后李云龙调任独立团团长,要求把新一团的张大彪调任给他做副手,旅长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因为李云龙是旅长的老部下,麾下猛将爱将,只要是不过分的要求,旅长一般都会答应 旅长对于李云龙那是又爱又恨,再者说,独立团士气低落,要求李云龙在短时间内重整士气,光靠李云龙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张大彪是首选,也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SVIP患者


因为格局的需要

《亮剑》剧中李云龙虽然击毙了坂田联队长坂田信哲,为孔捷报了仇,但是李云龙因为战场抗命被总部机关撤去了团长的职务,被安排到后方当了被服厂的厂长。


后来孔捷因为部队指挥不当,导致部队伤亡较大,而且连敌人的一具尸体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定钢制日本头盔,八路军受到奇耻大辱,让总部蒙羞,总部机关撤去了孔捷独立团团长的职务,由原新一团团长李云龙接替。

李云龙虽然接到了任命的命令,但是却一肚子牢骚,不愿意上任,最后旅长亲自来到被服厂李云龙才愿意上任。

但是上任之前李云龙提了三个要求:

①回到原部队任职

②不用派政委了,团长政委一个人干

③把张大彪调到独立团

对于李云龙的这三个要求,旅长只答应了李云龙第三个要求就是同意张大彪的调派。

为什么只同意调派张大彪,却不同意其他条件呢?

先说说为什么不同意其他两个条件:

①为什么否决李云龙回到老部队

回到老部队不太可能,首先原部队已经有了丁伟顶替,不可能再次调换,而且让李云龙回到老部队就等同于放虎归山指不定要搞出什么幺蛾子,而此时独立团群龙无首,需要军事主官。所以旅长拒绝了。

②为什么否决李云龙团长政委一把抓

李云龙是个爱搞事情的主,如果没有政委相当于李云龙一家独大,就像旅长说的李云龙得反了天,而之前李云龙犯错都是因为没有人能制约李云龙造成的,如果再不派政委李云龙就要把天给掀了,所以旅长拒绝了。



为何同意张大彪的调派呢?

主要原因就是我开头说的,格局的需要,独立团因为打了败仗现在士气低迷,而且李云龙过去可能会受到战士的抵触,不好开展工作,所以李云龙临走的时候拿了200件军装,目的就是收买人心,且李云龙心里又有些委屈,如果不同意李云龙的这个条件,可能会让李云龙无心管理独立团,甚至说不去独立团赴任。

所以综合考虑下,旅长同意了张大彪的时候调派。

我是汤里放药,专注于影视剧分析,欢迎关注。


汤里放药


在苍云岭战斗中,李云龙没有听从总部的安排,竟冒险带领新一团从正面方向突围,虽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还击溃了坂田联队,但是战场违命并非小事,最终李云龙被撤了职,被调到后方服装厂当厂长。老李的厂长没当多久,孔捷的独立团就遭到日军特种小分队袭击,损失惨重,孔捷被撤职了不说,独立团还背上了“发面团”的称号,在八路军缺乏优秀军事主官的情况下,李云龙临危受命,接替孔捷的职务。

当老李收到命令时,还在发牢骚,不愿意上任,他只想回原部队任职,最后旅长亲自出马,李云龙只好乖乖赴任,但是老李却还向旅长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个是团长和政委一个人当,第二个是把张大彪调到独立团来。第一个请求旅长是不会答应的,我军从1929年开始实行政治委员制度,团级以上设政委一职,主要负责党政工作,政委与军事主官相互协作,共同掌控军队,又起到制约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我党对队伍的绝对领导。

旅长在拒绝了李云龙的第一个请求,如果再拒绝第二个,那就显得有些不尽人情了,毕竟调派张大彪比起第一个条件根本不算啥,所以旅长就只好答应。老李初到独立团,团里一些干部与老团长孔捷感情深厚,对老李这个新到任的团长根本不买账,再加上独立团打了败仗士气低落,李云龙的担子就更重了,而张大彪一直是老李的得力干将,把他调到独立团去有利于老李工作的开展。

张大彪也不是吃素的,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头脑也挺灵活,他还将自己当年在西北军学的那套刀法带到了八路军队伍中,故而将张大彪调到独立团可以提高部队战斗力,还能帮助李云龙重整部队士气,所以旅长就答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