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如何導致公司走向衰亡的

80後"富二代"接班人李兆會,用了11年時間(2003—2014),把父親留給他的山西省第二大鋼鐵企業、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海鑫鋼鐵敗光。

主管海鑫集團破產重整的山西聞喜縣官員曾向媒體表示,這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破產重整案。

從山西首富,一度被推上胡潤百富榜的第78位到如今每天都有債主上門,負債率超過100%,李兆會是如何一步步讓這個資產規模超過40億元的地方支柱企業走向死路的?

海鑫集團曾撐起當地經濟的半壁江山,現已是人去樓空

黃袍加身,少帥接班

2003年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槍案——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海鑫鋼鐵集團董事長李海倉,在辦公室被人開槍射殺,兇手隨後飲彈自盡。

當時,海鑫鋼鐵是山西省第二大鋼鐵企業以及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資產總值達40億元。這樣一家企業突然失去掌門人,影響到方方面面,而各方面都要求它儘快推出新掌門人。

槍案發生時李海倉48歲,春秋正盛,他從未想過自己會死,因此也就沒有留下任何遺囑。所以,新掌門人只能由相關人員推選。

李海倉雖然沒有留下有關接班的遺囑,但留下了一個幾乎定好由誰接班的股權結構。

當時海鑫鋼鐵大約有7個股東、10個創業元老,但它的股權分佈極不均衡,李海倉一人獨佔超過90%的股權。

富二代如何導致公司走向衰亡的

而根據《繼承法》規定,這90%多的股權由李海倉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即配偶、子女、父母平均繼承。李海倉父母、妻子都健在,還有一雙兒女李兆會和李兆霞,共五名繼承人,每人各得1/5。

在這種局面下,李春元似乎只能選擇放棄兒子李天虎而選擇孫子李兆會,因為他加上他老伴的股權只有36%,而他兒媳一家就有54%,如果他支持兒子李天虎,則必然寒了李海倉妻子的心。

在最後一次監事會會議上,李春元一錘定音:"我和海倉的母親都年事已高,海倉的妻子又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只有海倉的兒子(李兆會)來繼承。"

28天后,李海倉之子——沒有任何工作經歷,不滿22歲的李兆會被迫從國外中斷學業,回國接管了資產規模逾40億元,員工近萬人的海鑫集團。

出乎意料,成績斐然

當爺爺開始要求他接班時,李兆會是不幹的,因為他覺得自己承擔不起。但接班的程序已經啟動,李兆會不能對母親和爺爺的要求無所回應。

當爺爺在最後一次監事會會議上宣佈由他繼承家業時,他說:"我要照顧我的家,我的母親和妹妹。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裡。企業目前的條件比我爸創業時好了不止一千倍,我再做不好,就是我無能。"

接班初期,李兆會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改往日貪玩的習氣,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

據一位海鑫鋼鐵的董事回憶,李兆會上任後玩命地學習鋼鐵行業知識,而且很快弄懂了企業內部的運營,並很有悟性地瞭解了"董事長"的角色:30%的時間是從決策者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剩下70%的時間是在應付朋友和處理一些瑣碎事。

公司小的時候以董事長為核心,而公司大了就要靠團隊的力量,這時董事長的任務就是與團隊在同一個圓周上。

▲ 李兆會

富二代如何導致公司走向衰亡的

李兆會上任的第一年正值"非典"疫情流行,煤價高漲,用電受到限制,運輸也非常緊張。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好幾個月都處於連軸轉的狀態,要經常出差,回來後還要沒完沒了地部署工作。

2003年,海鑫鋼鐵的資產總值達到50多億元,上繳利稅超過10億元,是歷史上發展最快和最好的一年。

2004年,海鑫鋼鐵的資產總值更是達到70多億元,上繳利稅12億元,還成為當年度中國民企中的"第一納稅大戶"。當年8月,海鑫鋼鐵還在即將興建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原材料招投標中一舉中標。

憑藉這番亮麗的業績,李兆會讓公司內外的質疑者啞口無言,甚至把自己和家人嚇了一大跳。上任僅一年的他就穩住了局面,贏得各方誇讚,而之後他便開始模仿一個"少主"的樣子打造自己的王朝了。

內鬥不斷,拋棄鋼鐵玩資本

在李兆會接班初期,為防止李兆會因沒有經驗而導致決策空白或混亂,海鑫鋼鐵內部成立了一個"總調度室",實行集體決策和集體領導,成員包括總經理李天虎和副董事長辛存海。

換句話說,這個時候李天虎和辛存海還是掌握實際決策權的,但這種局面維持的時間極短。

緊接而來的事實則是李兆會先是將創業元老、海鑫集團副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辛存海調離權力核心,之後,李兆會的五叔李天虎也被巧妙地“趕走”。

▲ 副董事長辛存海

隨後,李兆會請來了自小與自己關係最近的“六叔”李文傑,此後很長時間內李文傑都是海鑫鋼鐵的實際掌舵人。2009年之後,李文傑逐漸從海鑫的管理層消失。

現在,李兆會的妹妹李兆霞被海鑫集團內部認為是實際上的控制人,她控制著公司的財務大權。但李兆霞目前已在上海結婚生子,回公司的時間很少,只在出現重大問題時才會露面。

和公司核心管理層地動山搖相比,李兆會則淡定的醉心投資業務。投入在鋼鐵事業上的精力越來越少,甚至他本人也很少在海鑫集團出現。

10年時間,海鑫的鋼鐵生意日漸沒落,但在鋼鐵圈之外,李兆會卻“玩”得風生水起。

2004年,李兆會以海鑫實業名義,以每股3.7元、共5.9億元接手民生銀行1.6億股,成為民生銀行的第十大股東。這也是李兆會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投資,海鑫實業在2007上半年的牛市高點,拋售了手中民生銀行近1億股,套現超過10億元。

李兆會還入股過光大銀行、大連銀行、民生人壽、興業證券、山西證券、銀華基金等多家金融機構,但大多數是快進快出。

海鑫集團在停產後,也曾幾番嘗試復產,但終究無果。2014年11月12日,受上海海博鑫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等五家債權人分別申請,山西運城中院裁定海鑫集團五家下屬公司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國際鋼鐵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國際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國際線材有限公司破產重整,並指定了管理人。

看到這裡,你不禁要問:“曾經興盛一時的海鑫鋼鐵為何在李兆會手中從繁盛走向了破產?”

因為兒子和父親有很大的不同,最後管理企業的結局和命運也不一樣。我們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解密這個山西曾經最大的民營企業,海鑫集團倒閉的九大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其前掌舵者也曾是山西首富。

富二代如何導致公司走向衰亡的

1 李兆會太年輕,接班時自稱壓力太大

李兆會曾在接班時說,“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裡。”十年後終於還是敗在了他的手裡。正如李兆會自己說:“現在財富對我來說是種壓力,我明白海鑫有9000多人等我開飯,我一個決策失誤,會砸掉許多人飯碗。這個壓力對我太大了。”

2 李良好的政商關係也在李兆會手裡中斷了

據在海鑫集團工作多年的人士介紹,集團創始人李海倉精明能幹,眼光長遠,又善於和各種人交往。

在世期間,李海倉和當地官員經常來往,把政商關係處理得頭頭是道,為地方政府稅收、就業、政府面子工程出力、出汗、出錢。

而接班人李兆會,海外留學背景,含金鑰匙出生,經常看不起地方政府官員,當地的政府官員想見他都找不到人。

3 管理混亂

李兆會這個不滿22歲的小夥子具有“留學”背景,雖然執掌海鑫集團卻似乎並不喜歡實業,但是不擅長管理企業,導致企業管理一片混亂。

有當地海鑫集團的工人表示,李兆會成為董事長後,鮮見他到工廠巡視,倒是李海倉的五弟李天虎顯示出企業管理的才幹。在叔侄倆發生矛盾之後,李天虎被趕走,海鑫的局面更加每況愈下。

4 遠離主業

在這鋼鐵行業由“香餑餑”走向“白菜”的十年裡,李兆會遠離鋼鐵主業,頻頻活躍於資本市場。“拋棄鋼鐵玩投資”讓他飽受爭議。

2004年11月,海鑫旗下的山西海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5.9億元的價格,受讓中色股份所持民生銀行1.6億股,並在2007年上半年的牛市高點拋售,套現超過10億元。此舉將李兆會推上了當年胡潤百富榜第78位,成為最年輕的山西首富。

在這之後,李兆會先後在資本市場買入山西證券、興業證券、銀華基金、中國鋁業、益民商業、魯能泰山等多家上市公司股票,均無法再現當初民生銀行的成功。

5 親友忙著賺錢歡,卻置企業生死於不顧

在停工前的最後一年多,李兆會已經不再信任他的叔叔們,而是安排他的妹妹李兆霞管理海鑫集團。

有人士稱,實際上,在海鑫走下坡路期間,很多“親近”的人都在忙著為自己賺錢,沒有人再顧及企業利益,而這種情況在李海倉和李天虎執掌時是不可想象的。

最終海鑫集團倒下了,成為家族企業傳承失敗的一個典型案例。當地不少企業界人士感嘆,如果當初海鑫集團傳給李海倉的兄弟而不是涉世不深的兒子,企業命運也許會被改寫。

6 大環境惡化

富二代如何導致公司走向衰亡的

除了海鑫鋼鐵家族式管理的原因外,鋼鐵行業經濟環境的惡化也成為加速海鑫集團倒閉的原因。

2014年鋼鐵行業就已經進入寒冬,2015年依舊如此。據中鋼協統計,1月至4月,會員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下降15.76%,企業遭遇大面積虧損,甚至一些民營鋼企都難以為繼。陷入經營困境的海鑫集團也不例外。

7 銀行抽貸

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銀行還要抽貸,這簡直就是雪上加霜了。

據業內分析師稱海鑫倒下也有銀行抽貸的原因,銀行正因為鋼鐵行業吸收資金過猛,最先開始從鋼鐵貿易商抽貸,後來又對生產商抽貸。

自海鑫集團全面停產後,資金漏洞再難以東挪西補。海鑫債權人超過4000戶,這些債權人一方面是金融機構,包括平安銀行南京分行、中信銀行上海分行、江蘇銀行上海分行、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等。

另一方面是與海鑫有工程合作的大大小小的建築隊、工程公司、供貨商等。面對海鑫兵敗如山倒的債務壓力,銀行不抽貸才怪。

8 涉嫌造假

據從稅務、工商等部門獲取的會計報表等資料顯示,海鑫集團涉嫌造假賬、偷逃稅款以及向關聯公司輸送利益轉移資產。

其中“造假賬”的指控依據來自兩份山西海鑫國際線材有限公司會計報表,各項數據存在巨大差異。

以2013年4月為例,海鑫國際線材公司會計報表上的高線平均售價為每噸2934元,而其市場報價為3550元到3620元之間;

會計報表上的棒材平均售價為3097元,但其市場報價(大同地區)在3550元-3580元之間。

海鑫的破產現在不能排除人為故意的嫌疑,它長期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銷售產品給自己的關聯公司,涉嫌偷逃稅款,轉移資產,最終難以為繼。這債務問題還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9 負債累累成為壓垮海鑫集團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海鑫鋼鐵的真實負債,新華社引用公開數據稱,海鑫鋼鐵現有負債及對外擔保數字約為104.59億元,而整個集團的賬面資產僅100.68億元,這意味著其負債率超過100%。

事實上,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因2014年初一筆30億元的逾期貸款未能及時歸還,“潘多拉的盒子”悄然揭開,海鑫鋼鐵的6座高爐,終於被迫全部熄火。

這個曾擁有9000多名員工、納稅額佔全縣60%的“萬畝鋼廠”。目前淒涼一片,集團門外的牆上密密地貼著法院的多份公告,集團大樓裡則空空蕩蕩,敞開著的辦公室裡隨處可見各種關於海鑫破產的文件、報告。

而與集團大樓隔路相對的萬畝鋼廠,更是一片死寂。海鑫集團在停產後,也曾幾番嘗試復產,但終究無果。

曾經的繁華已經如落花流水一去不復返了,一聲長嘆,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