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破風”之力展現壯美廣西

借“破風”之力展現壯美廣西——2019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綜述


借“破風”之力展現壯美廣西


2019“環廣西”比賽車手經過南寧新地標。 記者 周 軍/攝

10月22日,為期6天的2019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以下簡稱“環廣西”)圓滿收官。900多公里的賽程,18支世界頂級車隊的激烈競逐,為全球觀眾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速度與激情”。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藉助“破風”之力,“環廣西”以神來之筆書寫壯美廣西的新篇章。據自治區體育局主要負責人介紹,3年來廣西舉辦了包括“環廣西”在內的國際大賽超過50項、自治區級以上賽事250餘項,通過賽事使得更多人對體育產生興趣,提高了賽事參與度,激發了群眾健身意願,促進了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些賽事還向世界展示了一個風景優美、熱情好客、文化多彩、開放發展、奮發有為的新廣西,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氛圍。

賽事組織高標準

作為中國唯一的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與同級別的“環法”“環意”等賽事相比,“環廣西”還是國際頂級自行車賽事中的“新兵”,但在連續3年的賽事籌辦、組織運營中,從賽前到賽後,從硬件到軟件,有關各方都嚴格執行國際自盟的賽事標準,併力求精益求精。

在賽事首站北海,整個賽事組織規範有序,全市幾十個單位和部門、上萬名工作人員參與賽事組織工作,始終保持步調一致、高效順暢。

一位來自英國的記者讚歎說,南寧的組織很科學,所有車手入住同一酒店,這在歐洲很少見,就連“環法”這樣的傳統大賽都很難做到。這證明南寧有能力做好世界大賽的接待工作。

波蘭記者戴維說,“環廣西”進行得高效而流暢,這樣的辦賽能力讓人羨慕。

國際自行車聯盟理事會主席戴姆說,縱觀3年“環廣西”賽事組織工作,讓人感到非常高興,他表示:“‘環廣西’是今年所有世巡賽中賽事運營做得最好的比賽之一。”

中外媒體齊關注

在北海,國際自行車聯盟競賽技術總監克羅西提·簡盧卡再次強調了“環廣西”對於世巡賽的重要性:“‘環廣西’已成為國際自行車聯盟最重要的賽事之一。世巡賽中如果沒有中國賽段,就稱不上世界巡迴賽了。”

作為世巡賽年度收官之戰,每屆“環廣西”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本屆“環廣西”同樣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全球120多個國家(地區)和400多家媒體對比賽進行了轉播和報道。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直播了比賽開幕式並錄播兩場比賽,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西衛視等20餘家國內媒體以及2家海外電視臺更是首次完成“環廣西”6天6個賽段的全程直播。

賽事傳播取得良好的效果,極大提升了廣西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廣西新聞網開設了《2019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專題,共發佈稿件73篇,官方微信、微博發稿23篇,抖音號發佈視頻1個,壯觀客戶端直播1場,合計發稿(視頻)98篇(個)。北海賽段,在百度搜索“2019環廣西+北海”,共有1500多萬個詞條;柳州-桂林段比賽網絡直播點贊超過1.5億次。

英國記者馬克·科恩說:“每一天我們都會對賽事進行網絡直播,全世界各個角落的觀眾都可以看到別具一格的‘環廣西’,他們的評論反映出這項賽事是多麼的受歡迎。”

賽道風景美如畫

“環廣西”賽道不僅是展現運動員車技的舞臺,也是展現廣西風光的秀臺。車輪所到之處,眼前盡是山水之間的壯美廣西。

作為“環廣西”賽事的首站,北海是展示中國西部城市開放發展的重要窗口。為更好地展示城市新風貌,今年北海城市賽段起終點調整為北海園博園。新增的13.6公里賽道線路,沿途經過新圖書館、新體育館,讓人們欣賞到全新的北海之美。

北海-欽州賽段的比賽線路既經過欽州市盛產海產品的沿海鄉鎮,也經過市區的欽州市園博園,終點設在網紅景區白石湖公園。

南寧城市賽段今年調整後,比賽線路納入了風景優美的青秀山風景區和初具“國際範”的五象新區。百里秀美邕江、南寧大橋、廣西文化藝術中心、五象總部大廈等掩映在綠樹繁花叢中,讓車手們一路領略了半城綠樹半城樓的壯鄉首府魅力。

作為“環廣西”的皇后賽段,南寧-馬山弄拉賽段途經的武鳴伊嶺巖景區,山頭已染上唯美的秋色;馬山段沿線,金黃稻田片片如畫。

柳州-桂林賽段則在山水畫卷之間穿行,不僅途經歷史文化氣息濃厚的窯埠古鎮、永寧州古城牆,也有風景宜人的柳州環江濱水大道、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鹿寨響水瀑布、香橋岩溶國家地質公園。整個賽道堪稱柳州、桂林兩座城市的旅遊索引。

桂林城市賽段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精華呈現在世人面眼前。

從南寧到弄拉景區,一路風景如畫,讓年輕車手克魯茲感嘆:“這個比賽真的非常棒。沿途的風景,完全不同於我們在歐洲比賽時看到的景緻。我們總能夠看到不同的風景,這也是公路自行車賽的魅力所在。一路走來,廣西的人們也非常友好,這種感覺太棒了。”

民族文化展風采

“環廣西”既是一部頂級自行車比賽大片,也是一部民族文化大片。

在“環廣西”開賽當天,北海用傳統戲曲《傳承》反襯時尚的自行車比賽,用民族舞蹈《南珠賦》展現該市特產南珠的雍容華貴;在欽州、南寧,人們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跳嶺頭”、嘹囉山歌,對遠道而來的車隊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深深的祝福;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馬山,賽道沿途設置有9個民俗文化展演區20個展演點,全面展示壯族會鼓、三聲部民歌、扁擔舞等“馬山文化四寶”為代表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在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同胞特意趕到發車點,獻上了獨具特色的蘆笙舞……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通過中外媒體一個個鏡頭、一篇篇報道,廣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由此“飛”向了世界,展現了廣西的文化自信。

馬克·科恩表示,南寧城市賽段的暖場表演很有意思,“穿著民族服飾的演員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你們把體育競賽和文化內容結合得非常好,無論是參賽車手還是我們記者,都覺得很棒”。

全民健身熱潮興

為看幾十秒,守候幾小時,是“環廣西”吸引觀眾觀看的魅力所在。在馬山,8萬觀眾頭頂秋陽為車手助威;在桂林,數萬市民、遊客冒著細雨為車手加油……無論是日曬還是雨淋,途經城鄉的賽道兩旁總是擠滿了觀眾,這也凸顯出群眾對觀看高水平體育賽事的巨大渴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環廣西”正是自治區黨委、政府順應人民群眾需求而舉辦。不止“環廣西”,近年來,“中國杯”國際足球錦標賽、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中國-東盟國際龍舟邀請賽等重大賽事先後在我區舉行,較好滿足了群眾觀賽需求。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廣西還以賽代促,激發群眾健身動力。“環廣西”組委會副主任、自治區體育局局長李澤表示,3年來,廣西舉辦的自治區級以上賽事都超過250項,國際大賽50餘項。通過賽事使得更多人對體育產生興趣,提高了賽事參與度,激發了群眾健身意願,促進了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也由此提高了。

風生水起“體育+”

藉助“環廣西”賽事機遇,沿線各地積極探索“體育+”發展模式,打造體育經濟,推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帶動旅遊、餐飲、服務業等經濟發展。

近年來,馬山縣持續推進體育產業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形成了“體育+文旅+扶貧+縣域發展”的馬山模式。隨著“環廣西”馬山弄拉賽段等重大賽事活動的舉辦,馬山“體育+”模式的綜合效益更加凸顯,城鄉變得越來越美,各項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吸引大批遊客和體育愛好者前來觀光旅遊和進行運動體驗。2018年馬山縣全年共接待遊客502.65萬人次,同比增長57.72%,體育和旅遊產業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率達20%以上。

“這裡屬於大石山區,過去人往外走,現在發展生態旅遊業,一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回到家鄉,成了弄拉景區的‘上班族’。”弄拉旅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榮光說,在“環廣西”賽事的帶動下,景區遊客多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新聞鏈接

“破風”一詞,源自自行車比賽中的“破風手”。在比賽中,“破風手”負責為車隊主將“衝線手”擋風阻、卡車位,為衝線手在衝刺前保存體力、創造最有利的衝線環境。(記者 鍾文昌 玉智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