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勁產生的條件:腰、胸、背、膝、足、手、眼、身法等要領詳述

腰部之訣竅

腰乃一身之主動機關,亦且發動之關鍵。故左右、前後、上下反正之趨向,欲其合宜,皆以腰為主。而腰之竅在於定、在於活。定如鵪鶉奮鬥,蹲腿而沉腰,以為發動之準備。力不要重,氣不要濁,有如猛虎居山,雖無聲色,而有氣魄自雄之概。至其活,活如遊動之神龍,擊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動,擊其腹則首尾俱應。有如鳥飛魚躍,忽然在天,忽然在淵,出沒隱現無可捉摸。即或欲上不能高,欲下不能深之時,應於腰腿上求得機勢。至於前後反正,亦莫不如是之,進應沉腰,以踏其足,使腰部之壓力達於腰胯,以至足踝、足趾,全身之力貫於足而無極,然後輕起大趾臥步而行,即所謂鹿伏鶴行也。若遇轉身疊步,先動肘,而動足,次掰膝,再拗跨,後沉腰隨之。高低隨就,疾徐隨動,渾以不倒翁隨手起伏之意,如此乃為得之。

胸部之訣竅

挺胸則身後無力,實胸則氣道不舒,且兩膀伸縮不能靈敏。涵胸緊背相合,實為吸胸之訣竅。然此形之故,氣道舒暢,吸氣沉至丹田而返命門,過腦橋出於上顎兩孔,自鼻孔呼出而成一氣混元。力有悠往而無窮,氣則有一發莫遏之勢。故真氣來如潮湧,吸之鯨吞,力發以氣,氣之運不顯力,而力自無窮。如大海泛舟,飄飄蕩蕩,雖千百萬鈞,猶如一葉之舟順風而下,真空運轉必靈,圓轉自如,進退如意。夫胸能涵空,背能圓緊,前肘曲垂,後肘疊掩,成風蓬旋轉之象。若遇使手變手,胸如涵空有含蓄之力,變化乃能靈敏。更為提氣之上功夫,不可不講也。


內勁產生的條件:腰、胸、背、膝、足、手、眼、身法等要領詳述


背部之訣竅

緊背空胸為掌之根,蓋胸不能空,背不能緊,膀不能松,肘不能墜,腕不能塌,掌心不能虛,掌根不能固,掌指不舒矣。故凡動勢須要:頭懸、頸豎、背緊、胸空、垂肩墜肘、揚掌塌腕,兩手虎口開圓,動若牛舌,雙腳前虛後實,行似流水,步若趟泥,精神專注,氣入丹田,支撐八面,身如擰繩,穩準後再求迅速,在於學者心領神會也。

膝胯之決竅

膝要屈而不要死,前要虛後要實,前稍橫後要直,如此才能屈伸自如,進退活便。所謂屈而不要死者,若膝屈成方角,上肢大腿骨與腓骨脛骨失卻顫動之力,此謂之死。故應屈成橋孔狀之半圓形,屈中合有伸意,不至曲板不靈。

胯者前要縮而後要直,胯乃上下身之主要關節,如兩胯俱縮則身前無力,兩胯俱直則身後失力,故須前縮後直,使身前身後均有力。且雙胯俱縮則沉而不靈,雙胯俱直則浮而無力。故前縮後直垂腹吸胸,成小月彎鉤之狀。後胯微直,似直非直,沉腰而收臀,以成斜槓之狀也。進則舉足平踏,前跨仍縮,轉則後變為前,直縮互易,有如轆轤之旋轉,毫無滯留也。


內勁產生的條件:腰、胸、背、膝、足、手、眼、身法等要領詳述


足之訣竅

足之三訣,乃趾、根、心也。即是足趾、足根、足心。三者用法不一:

立定時:足心踏地乃能中正不倚,且無前栽後仰之患。足趾抓地,方免軟膝之病。足根委地,可避前僕之失。此立定樁步之功夫也。

行動時:進則先抬足趾,尤要先撬拇趾。退則先起足跟,再行退步,自無跌僕之患。

發招時:前足尖略向里扣,膝蓋骨須要屈實,使脛骨之下部得以保護。每發招時後足須跟步往前,以腰腿一齊送之,務必足尖點地,欲其輕靈,以免後足力重,震動前掌之發動也。

餘之扣步須疊腰,掰步須揚腰,快步須沉腰,慢步須直腰,轉身步須磨腰,跑步須探腰,倒步須抽腰,連環步須先沉腰而後長腰,偷步須吸腰扭胯,二蹦步須跟步,跟步須顫腰。總之步以腰為軸,腰以腿為輪,並以足趾為根也。

手眼身之訣竅

眼欲平視,若高視揚脖,胸則不能空,腳則不能平穩,膀根無縮力。若低視則中樞滯死,必使全身動轉不靈。若兩肘無掩疊,兩掌無腰力相隨,必至發而不速,發而不中,即或能中,亦如螳臂擋車,毫無效力。發招要穩,要準,即靜以定動之意。穩則明虛實,手足有序,準則免人脫化而走,使我失勢落空。故穩則不慌忙,從容中矩,準則不偏不過,恰合機宜。至真速,真變,應於腰腿運用上求之。動要有含蓄之力,不可用之過猛,猛則遇空而失。力不可先足,先足而無續力,初發五成,見其根拔身懈,再續四成。如此我常有餘,變招自靈,進退必利,此乃常勝之道也。用兵要有訣:知其道者,則能指揮兵將。無或少違,百體聽命,拳術之技擊又何獨不然。


內勁產生的條件:腰、胸、背、膝、足、手、眼、身法等要領詳述


內勁產生的條件:腰、胸、背、膝、足、手、眼、身法等要領詳述


內勁產生的條件:腰、胸、背、膝、足、手、眼、身法等要領詳述


內勁產生的條件:腰、胸、背、膝、足、手、眼、身法等要領詳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