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羽毛球中的“松和紧”,征战5个小时也不会累

看高手打球,是一种享受。轻轻松松的高远,行云流水的步法,石破天惊的暴杀,游刃有余的网前,在高对抗多拍中耐心地寻找机会,直至最后的封喉一剑。



学会羽毛球中的“松和紧”,征战5个小时也不会累



而大家有没有这种实战经历:脚下时不时传来短促而频繁的吱吱声;被动时手上全力挥拍,球却疲软无力,发出“扑扑”的声音;更糟糕的是,有时呼吸仿佛会突然中断,产生无以为继的感觉。


有一个球友说过:“做到能在场上任何一点拥有两种以上打法”。加上主动和被动回球的变化。就可以超越一般的选手。这是技战术上的变化。


学会羽毛球中的“松和紧”,征战5个小时也不会累



“变化”,包括各个单项技术,综合能力的整合,乃至和你对手在场上时时刻刻存在的斗智斗勇,构成了羽球的魅力,也是羽毛球上不变的追求。

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基础上,保持放松的心态和放松的身体,“行有余力”,方才能够变化。


一、羽毛球中张和弛:力量的源泉,变化的根本

到底高手如何在高速移动中,自如地控制着手上,脚上的力度,而不显疲态呢?仔细想想,虽然绝对力量肯定有差异,但真懂得什么时候要紧,什么时候要松,才能做到张弛有道,力量生生不息。


学会羽毛球中的“松和紧”,征战5个小时也不会累



二、何谓张,何谓弛?

肌肉放松为弛,肌肉紧绷为张;精神集中为张,精神放松为弛。张弛之道,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要张,什么时候要弛,而什么时候要衔接,转变,什么时候又要亦张亦弛。


学会羽毛球中的“松和紧”,征战5个小时也不会累



个人体会,从发球开始,精神就开始集中,直到一球结束。其中,双方击球前后高度集中,击球后移动中稍稍放松;而身体,应该做到有张有弛:局部张,整体弛,小部分时间张,大部分时间弛。这样,才能做到“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才能保持节奏,行有余力。


三、发力离不开张弛之道。

大家都知道,放松的肌肉,提供了最大可能的爆发力。如高远,击球前的放松,挥拍时肌肉波浪式的加速,随后手指的握紧,制动后整个地放松收拍。


学会羽毛球中的“松和紧”,征战5个小时也不会累



正是一个松--紧--松的过程,才有效地传递了全身的力量,并给下一拍的发力做好准备。有人为了体会一开始的松,甚至在引拍时飞快地松开握拍,进行一下“松-紧”的预热。(作为题外话,也再次提请大家注意后场上手球的收拍,一定要到左侧,放松的同时,减少了受伤的机会。)


四、启动离不开张弛之道。

在对方出手前瞬间,停下自己的脚步,腿部放松,略为提踵,以一个小跳(从不动或低速开始),或者运动中的自然衔接开始,侧身,起跳脚蹬地,完成从0到60码的提速。与此同时,对方的手,羽球以及对方击球后的移动,都被高速运转的大脑接收,然后得出落点,指导腿部的移动。


学会羽毛球中的“松和紧”,征战5个小时也不会累



手上同时开始引拍,放松。所以这时候,下肢是张,上肢是弛。


五、步法当然离不开张弛之道。

上网或后退的步法,迅速而轻灵。回位的步法,放松而不失弹性。如果回位时依然主动用力,很难保证下一步启动能有足够的爆发力。回位的时候也不是机械地回中,而是根据自己的回球和对方的选项进行选择。


学会羽毛球中的“松和紧”,征战5个小时也不会累



例如放网以后的后撤,自然地斜退一步,注意力60%放在网前,准备起跳,40%放在后场,侧身后撤。

所以脚下似动非动,手上不高不低,整体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


六、网前局部也离不开张弛之道。

从迅速的启动,到稳定的支撑,扑到网前的千钧之力,化为手腕,手指的轻轻一捻。全身的冲力瞬间烟消云散,在高点上被切削的羽球,完全没有前冲的影响,仅仅是一颤,翻滚而下。

网前步法的迅速,手感的柔软,同一时间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张弛之间的变化,也就是0.1秒的瞬间。


学会羽毛球中的“松和紧”,征战5个小时也不会累



可以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说明羽球上张弛的变化消长。大的可以到整个比赛节奏的控制,小到每回合每一个技术的运用。正是找到了合理的张弛之道,才能得到场上体力和精力的保证,从而在双方的千变万化中找到先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