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和谐的离职:1.让公司觉得你无价值了;2.让个人感觉对公司损失很大,你觉得是哪个呢?

辣眼观天下


【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解析:员工在企业里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赚钱养家的;而企业聘用员工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则是为了创造利润。不管企业与员工离职时的表面关系如何,但只要离职影响到了任何一方的核心利益,这个离职就不可能是和谐的。


除非员工离职后,企业的核心利益根本没有什么损失,甚至还会有一些“额外利益”;而与此同时,员工离职后,员工的核心利益也根本没有什么损失,甚至还会有一些“额外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企业和员工都没有什么损失,甚至还都有一些“额外收益”,这个离职才有可能是和谐的。


我的观点是:不管是你给出的条件1,即让公司觉得你无价值了;还是给出的条件2,即让个人感觉对公司损失很大,都不足以构成“最和谐离职”的条件。而构成“最和谐离职”的必要条件是另外的两个,且必须要同时具备:即:

1、企业认为(不一定是真的,只是认为)员工离职对企业没有什么影响,甚至还有好处

2、员工认为(不一定是真的,只是认为)自己离职时利益没有任何损失,甚至还有好处


当以上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就构成了“最和谐离职”的必要条件(不是必要充分条件,仅仅是必要条件而已)。

企业和员工本质上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合作雇佣关系,员工能否和谐的离职,完全取决于双方的“利益”是否受损。

很多职场人会被表面迷惑,比如认为老板请自己吃了几顿饭,或者老板私下对员工说“你是我兄弟”等,就天真的认为,老板和自己的关系很好,自己离职时,公司也会对自己“好聚好散”,其实这只是员工的一厢情愿罢了。


1、如果员工现在离职,对企业的“利益”受损。企业一定会阻挠员工现在离职!

阻扰员工现在离职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打感情牌”,比如苦口婆心进行劝说,希望员工能够顾及到多年的感情,晚点离职;或者“打威胁牌”,比如故意拖延各种离职手续的办理。


其实企业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员工的离职,给企业带来利益损失了,企业必须要想办法把这个损失降到最低。


2、如果企业逼迫员工离职,让员工的“利益”受损,员工一定不会痛快的离职!

企业有时候也会逼迫员工离职,而且方法也很多,比如常见的有“绩效评估法”,就是逼迫低绩效的员工离职;或者“精神打击法”,就是对员工进行各种自尊和精神上的打击;或者“利益牵制法”,就是对员工降职降薪,缩减福利等。


如果员工在这种逼迫下离职了,其实员工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员工比如是不高兴的,自然也就难言和谐离职。


总结:

企业和员工本质上的关系,是一种以“利益为导向”的合作雇佣关系,离职相当于解除了这种合作雇佣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都会导致该方的不满意。自然就不可能出现“和谐离职”。

由于冰山效应的存在,使得不但“单方面”离职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即使是“郎情妾意”的双方离职,也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

所谓冰山效应,是说不论是企业还是员工,所能看到的都是冰山上的比较明显的部分,而冰山下到底是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这就造成了不但“单方面离职”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即使是“郎情妾意”的双方离职,也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


1、单方面离职,通常都会给另一方带来利益损失,这种离职一般都是“不和谐”的

不论是个人主动向企业提出离职,还是企业主动想解雇员工,其实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一种单方面要求的离职。也就是合作双方中的一方,在做另一方不想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离职自然就难言和谐。


2、企业和员工“郎情妾意”的双方离职,由于冰山效应,也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

企业认为员工“不合适”,想解雇员工;而员工也认为企业“不合适”,想要另谋发展;表面上看双方已经对离职这件事“一拍即合”了,双方应该皆大欢喜“和谐离职”才是啊,可现实常常不是这样。


在现实的职场里,由于冰山效应的存在,一切真相都是掩盖在冰山下面的,能看到的那部分,常常只是冰山一角。


举个例子:

比如A公司的员工小王,经常在公司抱怨“这公司我一天也不想干了,现在还在公司里呆着,纯粹是因为这五年的感情啊!其实只要给我补偿金,我也不要多,只要给我N就可以了,我分分钟离职走人。外面机会多的是!”


A公司目前正在遇到转型困难,考虑裁掉一些员工节省人力成本,考虑到小王的需求,公司也非常豪爽,直接给小王开出了N+1的补偿金。按说这应该对小王来说,该是一个“和谐离职”了吧。


可小王却坚决不签字,反而质问A公司,为何要对他裁员?因为小王离开A公司后,根本就找不到比A公司更好的工作,小王在A公司的言语就是一种职场“伪装”。


总结:

正是冰山效应的存在,使得员工对企业,企业对员工经常产生一些错误的判断和认知,所以造成了不但“单方面离职”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即使一些表面看起来“郎情妾意”的离职,也不太可能是“和谐离职”。


既然企业和员工本质上是以“利益为导向”的雇佣合作关系,那么只有在双方利益都没有受损,甚至还有“额外盈利”的情况下,才可能“和谐离职”

如果离职时双方是真的“郎情妾意”,员工想离开公司,公司想裁掉员工,双方好聚好散,在条件谈好的基础上,就有可能促成“和谐离职”。也就是说,“和谐离职”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双方利益都没有受损。这在职场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



1、企业和员工的核心利益诉求具有不同的表象形式

利益是由不同的诉求模式的。企业的利益诉求可以是节省成本、也可以是更换年轻血、也可以是释放岗位、也可以是需要新的思潮等;而员工的利益诉求则可以是更高的薪资、更高的岗位、更有兴趣的工作模式、甚至是离家更近等。


举个例子:

比如小李从B公司离职,就是一种“和谐离职”。因为小李在B公司工作6年,却还是基层的技术员工,但却已经是所有基层员工里工资最高的。


B公司的想法:由于B公司实在是没有更高的空缺岗位提供给小李,从节省成本和技术更新的角度考虑,B公司早就想把小李换成更年轻、薪资更低、更有精力、学习力更强的员工。但考虑小李一直忠诚可靠,就这么一直拖着,公司也不好意思劝退小李。


小李的想法: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早就可以升主管了,但B公司确实没有主管岗位给自己,升职遥遥无期。虽然不舍得离开B公司,但再不升主管,自己三十岁还是个基层员工,考虑到中年危机,恰好C公司能够提供给自己主管职位,工资还翻倍。


小李向B公司提出辞职,B公司的领导先是挽留,然后隆重的举行了欢送会,欢送会上,领导同事都对小李依依不舍,希望小李把B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小李也感激B公司对自己的培养,并留下了真诚的感动的泪水! 而事实上,离职后,小李和B公司的领导同事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就是“和谐离职”啊!


总结:

这个例子中,小李之所以能“和谐离职”,根本原因还在于他的离职对公司有好处,对自己也有好处,双方的利益都没有受损,大家都很满意。


2、虽然利益有损,但利益受损方认为是“不得不接受的原因”造成的

也就是说,明明是利益有损,但利益受损的哪一方,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本质上这和“利益不受损”是差不多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可能出现“和谐离职”的。


举个例子

D公司因为厂址搬迁,许多员工因为新厂址离家太远,不得不离职。而公司也给出了优厚的补偿条件2N。虽然有本质上来讲,离职的员工确实是有些利益损失,但从整体而言,这依然是一种“和谐离职”。


总结:和谐离职的重要前提一定是“双方利益不受损”,或者即使是有一方利益受损了,但是他认为是由“不得不接受的原因造成的”,所以也就没必要追究了。否则的话,不论表面上多么和谐,都不能算是一种“和谐离职”。

总结及建议

不论是“让公司觉得你无价值”,还是“让个人感觉对公司损失很大”,其实都是一种离职的手段。严格来说,都是一种单方面影响的表述,而没有顾及到双方的利益,因此和“和谐离职”很难扯上关系。


而我的建议是:员工可以渴望能够“和谐离职”,但绝对不必为了追求“和谐离职”,而放弃自己的合法利益。这是因为:


1、“和谐离职”是一种双方行为,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没必要

员工自己再想“和谐离职”也是不行的,还要看企业怎么想。如果企业认为离职对自己损害很大,他必定会用各种手段挽回自己的利益,除非员工能够百般忍受,但百般忍受还能叫“和谐离职”吗?


2、“合法利益”必须要努力争取,没必要为了“和谐离职”而放弃

员工离职时,对自己的合法利益一定要全力争取,比如离职期限、比如补偿金、比如一些工作交接等,不能任由企业说了算,必要的时候甚至要不惜仲裁。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所谓的“和谐离职”而主动放弃。


3、想要“和谐离职”,首先让自己能够主动离职的能力和条件

企业怎么做怎么想,员工影响不了。但员工自己可以做到的,就是先保证自己“离职”后,利益不受损失,而想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要保证自己具备拥有主动离职的能力和条件。因此,平时的积累是很重要的。


4、定期对自己进行“跳槽能力测试”,是职业发展的好办法

所谓跳槽能力测试,就是过一段时间,比如一年或者两年,就包装一下简历,把自己放在人才市场上测测能力。看看其他企业能给自己什么职位,给自己多少薪资,这样你就会对现有的岗位和薪资做到“心中有数”了。


最后的总结:

“让公司觉得你无价值”,还是“让个人感觉对公司损失很大”,并不能带来“和谐离职”。能带来“和谐离职”的一定是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都不遭受损失的离职,由于企业如何是无法被影响的,员工能够做的,就是要保证自己拥有“离职”且“利益不受损失”的能力。


做好你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职场竞争力,就往“和谐离职”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你看看那些职场牛人,哪个不是说走就走的主。

-END-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世界500强资深经理人,2家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为你深度剖析职场问题,助你职场再出发!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职场再出发


本人近期刚辞职,我觉得我这次离职属于真正的和谐。和题主给的这两个选项都不同。

真正的和谐是理解彼此的选择,并真诚的祝福。

为什么说自己离职的很和谐呢?

本人也属于骨干员工,应届生入职,到离职时做了六年。

我提出离职的时候,直接领导只问了我一句:那你这就是不可挽留?我回答:是。

后来汇报上去的时候,有几个领导都找我只是询问了下,当我说明原因时,大家都说我的选择挺好的,都理解。

究竟为什么离职?

因为我属于个人异地在西安上班,老公孩子都在宝鸡。当宝鸡出现了一个好的工作机会时,我放弃了现在工作,但是也提前通知了公司,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本职工作,以及交接工作。

我的同事领导对我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也比较理解我的选择。

离职的时候,没有任何为难。领导说你要想回来随时回来。你离开对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但是对你个人是好的。祝你在新的单位工作顺利,也相信你的能力走哪都能干好。

而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内心也深深的祝福我的原来的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

没有任何狗血剧情,没有任何纠纷。

对,只有对彼此的祝福。这才是最和谐的离职吧。



原公司餐厅前留影。


About小七


题主可能对“人走茶凉”这句话没有真切的理解,误以为自己走了以后,原单位的人还会怀念你。

其实,你走还不到一周,就基本没人记得你了。如果非要记得,无非以下几种情况:

原来的你很强悍。你强悍到丧心病狂,让原同事头皮发麻,忍不住把你拿出来说说说。

你留下一堆BUG,需要别人善后。那应该会动不动提起你,并隐晦地埋怨你两句。实在不行,还得给你打电话。

.

如果你是平静地走的,即使你以前是个再好、再能干的人,也没几个人能记你超过一个月。

不是他们无情,而是大家本来就是陌生人,只不过暂时聚在一个屋檐下,为同一个组织做事罢了。

同理,你到了新的单位,过了不半个月,原单位的一切就开始模糊了。

.

那么,怎么样离职算是“和谐”呢?

和谐,即和睦协调。

和谐离职,也就是客客气气地分手,从此虽然再见的可能性不大,但相互还有点好的念想。

“最和谐”,即把“客气”发挥到极致。

.

怎么样和谐,才算最和谐呢?

  • 把该交的交清楚

这工作原来是你负责的、你经手的,那情况肯定是你最熟悉了。

最“和谐”的办法,就是把工作的情况细致地用文字记录下来,把注意事项备注下来,把有可能遇到的风险添加进去......

总之,做到让交接的人一看就很清楚,不用再打电话给你。

.

  • 不要让公司因为你而产生损失

即使曾经发生过很不愉快的事,基于“最和谐”的前提,也别搞小动作,以“让公司感觉损失很大”。

公司损失再大,好处也落不到你身上,只不过是想起的时候偷着乐乐罢了。

这有违“最和谐”的初衷,不能做。

.

  • 把该说的话说了

要走了,虽然心里对“原单位的人”带着些不屑和鄙视,甚至还没从受过的迫害中缓过来。

但既然要走了,“人走仇灭”,以前的不愉快就该一笔勾销,心里只想着“和谐”,不免要客气一番。

去向单位的各类人种道别,是很有必要的。人家会觉得你有情有义有礼貌,再加上被你灌进耳朵的各种甜言蜜语,只觉愉快。

在这个“文明时代”,没有什么是比给人面子、让人愉快更有素质的事了

.

上面的事做完,自然也就“和谐地离职”了。

.

这是最理想,也是最文明的分手方式:不吵,不闹,不打;脸上堆着笑,手里干着活,嘴上抹着蜜;

推门而去,江湖再不相见。


也许杂谈


最和谐的离职,其实不是以上两种,而是离职了还能达成共赢的合作。

深圳立讯企业董事长王来春以前在富士康工作,当时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底层职工,工厂的条件非常艰苦,经常断水断电,晚上经常还要摸黑起来工作,很多工人入职没几天就吓跑了,可是王来春却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甚至下班了她还会主动留在公司帮忙。

此外,领导层做培训,别人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王来春却认认真真的记笔记,力求把每个知识点都弄懂,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30岁出头,王来春被提拔上来做管理层。

不久后,王来春出来单干,成立了深圳企业,但不意味着她跟东家的关系破裂了,相反,王来春跟富士康变成了资深合伙人,形成了共赢的合作关系。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关系只是大佬而已,其实,这种情况在身边也不少见,就说我朋友公司的一个厂长吧。

朋友公司是传统工业,主要产品是电机,在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规模,这个厂长也是从基层提上来的,深得员工民心,也很受领导重用,他在公司工作了8年。

之后也是从原公司离职,成立了自己的电机公司,不过东家的胸怀很大,他一点也没有因此记恨他什么的,反而把单子交给这个厂长做,互相配合,形成一条成熟的生产链,而这个厂长也很珍惜这种合作关系,一直以高质量,高服务的精神运作产品。

最好的离职是什么?不是你降低自己的形象或者身价,让公司主动不要你,也不是你感觉对不起公司付出的薪水,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离开。

最好的离职是共赢,是双赢,是彼此成就,是有钱大家一起赚。

当然,要做到这般,首先你得有两把刷子,即便离开公司也依然有自己的价值,让人愿意支持你,跟你合作。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

1.人品好

人品是选择合作伙伴的第一个原则,从公司离开之后,如果你人品不好,我想老东家是不会傻到选择把生意交给你。

所以在别人的公司做事,首先人品是最重要的,人品好的人就是知行合一,讲话做事有信用,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靠谱。

2.执行力强

一个人是怎么获得别人信任的,就是执行力强。

我在踏入职场以来,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客户和同事,让我最放心的人就是那种说到做到的人,而不是做事拖拖拉拉,等你找他,他跟你说哦,不好意思,这事我忘了。

试问,这种人以后谁还跟你合作?言必行,行必果,承诺的事情就要去做,不管结果如何,首先你做了,就是承诺了自己的诺言。

3.能力强

不管是王来春还是这位厂长,他们都是能力很强的那种人,但他们并非起点比我们高,其实他们也是草根出身而已。

但为什么他们能够跟普通人拉开那么大的距离呢?能力强并非天赐的礼物,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他们虽然都是从基层做起,但一直勤勤恳恳的努力,遇到不懂的,不会的,不给自己借口去逃避和退缩,而是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不断突破自己的知识边界。

就这样,他们不断地成长着,一步步向上生长,被上级看到,不断提拨上来,在更好的圈子里学到更多知识,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因此,想要成为能力强的人也没有那么难,只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你也可以。

作者:苏乐,前500强企业文案策划,爆文作者,富书,樊登读书,卡娃微卡特约作者,荔枝微课认证讲师,专注分享写作干货。

苏乐爱写作


我对“和谐的离职”定义是:离职后,还能与原公司领导和老板正常联络。而非题主所设的两种极端行为。

具体做法是:

1、工作时兢兢业业,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每一项合理任务。自己的付出要对得起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认真工作,也是在为自己的履历打工。

2、离职时把每一件工作交接好。不要离职后还被原公司的电话询问工作上的事,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都是交接工作没有做清楚。我建议是以文档的方式交接,交接好一项就打钩一项,双方都能一目了然,也避免后续繁琐的事情叨扰到你。

3、好好和领导、老板做离职面谈。挑能说的说,但千万不要说假话。比如,你觉得公司的制度不规范,但你的离职理由是“妈妈生病”。如果离职后,发现你的朋友圈晒你出去玩的照片,到时候你该如何解释?你在他们的心目中会有怎样的改变?

或者是,你事实上是被别人挖走的,但你提的离职原因是“工资不够高”。如果公司给你加工资,你是走还是不走?

所以,不要编造谎言。在离职面谈的过程中,最好也只是就事论事。你可以说“我觉得公司的一些制度我不太认可,比如XXX”,但不要说“我觉得XXX的处理方式不对,我不认可”,即使真的是某个人的处理方式不对,你用制度作为开头,老板也会明白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从而更认可你这个人。

对了,一定要感谢领导对你的栽培,以及老板给你提供的平台。不管怎么样,ta教会了你一些知识,以后万一遇到问题,还可以向ta请教。多条路,会多一个选择。

做好以上三点,我相信你离职后,依然会和原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所以在我看来,这是最和谐的离职方式。


至于“让公司觉得你无价值了”,还是“让公司觉得你离职会对公司的效益产生影响”。如果能选的话,我会选后者。

让公司觉得,你离职会对公司的效益产生影响,这就证明,我们的能力被公司认可。

这样的好处是,作为求职者的我们,说话有主导权。如果我们提要求,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公司都会尽量满足。

坏处是,你想离职,公司一定会想尽办法挽留你。当然,你确定离开时,以后的关系也不会特别好。因为老板会一直记得,是你离他而去。

让公司觉得你毫无价值,我想到的唯一好处,就是你离职容易。

你不觉得很可怜吗?竟然卑微到让公司觉得你毫无价值,你图什么?如果你的新公司要调查你的个人信息,你该怎么办?

所以,我觉得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做低自己的身份,不值得。


总之,我觉得离职不像情侣分手,不需要老死不相往来。工作中,多认识一个人,就多一次机会。毕竟,你做得好,以后某些领导有新的岗位,或某些领导有新的项目,都会想到你。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作者简介:重燃石,多年中小型企业高层管理,擅长向上管理、企业机制的构建、企业内部管理。关注我,和你分享职场小技巧,让你在职场中少走弯路。

重燃石


作为职场上的人,我们基本上不可能会一辈子待在同一个公司,那么如果我们想要主动离开上一个公司,应该怎么离职合适呢?接下来小编就来告诉大家一些离职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挑选离职时机

挑选离职时机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提出离职申请,以便留给公司足够的时间来安排整体人员的调度问题。在一些具体的时机选择上,我们不应该在上司为工作而烦躁的时候提出离职,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工作较为轻松的时候提出。

第二,选择离职方式

离职方式可以分为口头离职、书面离职。一般情况下而言,如果是一些较小规模的公司,就职之前没有签订任何的协议保障的话,口头离职就可以适用。如果是在入职前和某一个公司签有协议的员工,就必须要选择书面离职,以拿到离职证明为准。

第三,阐明离职原因

在向上司提出离职时,我们要阐明我们离职的原因。大部分人离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个人发展问题,二是薪资问题。当现任公司询问离职原因时,我们应该坦诚的阐述我们离职的原因,只不过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坦诚的人更容易获得励志公司的好感。

第四,保留离职信息

这个保留离职信息,不仅仅是要保留离职证明的问题,还有离职信息要在上司批准之前,尽量做到保密。如果离职信息提前泄露,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做好离职交接

在离职的时候,我们要做好离职交接。在做离职交接这件事时,我们要尽量毫无保留的将所任职位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经验教授给交接人员,使其能更快的适应工作,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

最后小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没有十分必要的原因离职的话,一直保持工作的稳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老张的粪斗史


正常的离职流程是提出离职申请 -> 进行工作交接 -> 办理离职手续 -> 结算工资和整理个人物品。

我觉得在「提出离职申请」的流程,你是否有主动权,可以体现和谐度。

让公司觉得你无价值了,是被劝退

公司是一个讲究商业利益的群体,如果你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赚取利润,那它将不会继续雇佣你。

最有力的案例就是大多公司不招聘35岁以上的员工,或者是逐渐清退35岁以上的老员工。

35岁是一道分水岭,大多数超过35岁的员工会出现工作效率低的现象,一方面是不能像年轻的时候做高强度的工作,加班会让身体吃不消;或者是有孩子,需要分散一部分精力放在家庭上;另一方面是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变差,甚至有些人一毕业就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每天上班都是在混日子,得过且过,公司宁愿招聘应届生进行技能培训,也不愿意对老员工进行“回炉重造”,毕竟成本太高,有时还不一定重造成功。

那当公司觉得你没价值了,会做些什么?

1. 最常见的做法是频繁调岗。既然觉得你没价值,那哪个岗位有空缺,就通知你去支援,或者哪个岗位最近比较忙,人手不足,就通知你去打打杂,然后你会发现在岗位A做不到一两个月,刚熟悉工作内容,就被通知下周去岗位B支援,又得重头开始适应。

最终你太累了,不单单身体觉得疲惫,精神上也感受到不受重视,没动力,不得不提出离职申请。

2. 被通知降薪或者是不涨薪。如果公司觉得你的工作能力比较差,不愿意支付你高薪资,会降低你的薪资,这时你要么被动接受,要么离职。

3. 被裁员。如果公司的经营状况不理想,会缩减开支,首当其冲就是裁掉多余的人力,把无价值的员工裁掉。

所以我觉得被劝退是最不和谐的,不仅你的信心被打击,而且会陷入迷茫。

让公司感觉损失很大,是跳槽

让公司感觉到损失惨重,说明你有很大的价值,失去你,公司可能会失去部分利润,或者暂时找不到人顶替你的工作。

这个时候老板肯定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挽留你,承诺给你加薪,升职等等。这也不难理解,对公司有好处,自然会挽留你。

所以我觉得最和谐的离职是面对老板的挽留,你依然坚定地说:“谢谢老板的好意,但是我还是想辞职,谢谢!”。

如果老板平时对员工还不错的话,我可能有点于心不忍,但会尽力做好交接工作,减少公司的损失。

如果老板平时刻薄剥削的话,看着他焦虑的表情,我便心安理得离去。

最后让我来选的话,我肯定会选择后者。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你对和谐的离职有何看法?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职场的小世界


辞职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辞职的原因可以是家庭原因、个人发展原因、亲戚结婚等,但最好是说出真实原因,看公司能否满足当事人的要求,满足不了再辞职。

员工提出辞职时,人力资源部需要了解员工辞职的真实原因,看是否能在不打破公司平衡的前提下给予解决,如给员工更大的平台,或调岗,或满足更高的薪水要求;如果不能解决,再申报到老板那里,由老板拍板。辞职前请理性思考目前的工作状态,如果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不愉快,不满意,甚至抱怨,那么去新单位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是自己希望寻找更大的发展舞台,现单位已经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了,那么辞职者可以大胆的跟公司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远大抱负。

有很多员工工作多年,跟公司或多或少还是有感情的,辞职的时候也好意思开口。所以在苦思冥想的编理由,希望老板不要为难。其实,企业需要的是真实的离职原因,把离职工作交接好,对企业来说是真正的帮助。员工确实有更好的发展,只要不违反禁业协议,正规的企业是不会刁难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就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须任何实质条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可。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


程建民3


首先要澄清一点,离职分为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而针对你的问题,如果离职时让公司感到你价值很高,通常是主动离职;而自己在公司做不下去发挥不了价值再离职,通常是被动离职——还没等你向公司辞职,公司已经先你一步让你离开。

这两种离职中,主动离职是证明自己价值的最好方式。并且职场人不应当回避这种让自己在前雇主和同事那里最后一次闪耀的机会。如果你真的是金子,你离职时想保持低调都难,因为你在公司的角色太重要,关进项目和你所处的关键岗位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但是对于被动离职,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试想你对公司的价值已经是鸡肋,你在公司无法获得关键项目,关进岗位,无法见到关键大客户积累资源,也无法得到领导赏识而晋升或加薪,这时你自己就会如坐针毡。不要以为公司对你的这种情况不知晓,其实老板作为发工资的人,心里对公司每位员工的价值一清二楚。你在公司温水煮青蛙一般的工作,只会让你最后发现团队已经不再需要你。这是即便你主动提离职,也是一种失败的黯然地退场。

所以,不要在公司认为你没价值时才提离职,而是要在你对团队价值最高时提离职。

有人会疑惑,对团队价值很高,为何还要离职呢?这就是职场高手思维和普通人思维的区别:高手看格局,看整个行业的格局,看整个时代的格局,而不是看自己在公司内部的岗位,因为这个格局太小。真正的优秀人才会在自己即便对公司很有价值时,也不忘记到行业里寻找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平台。只有自己对自己不断迭代升级,在一个公司实现价值后立刻去寻找新的挑战,才可以最大化自身的价值。

综上,离职时让公司所你恋恋不舍,倾尽全力挽留,才是优秀职场人应该达到的境界。


另眼看职场


恕我直言,上班挣钱又不是搞对象,都要离职了还讲什么和谐不和谐的?

针对你说的,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人往高处走,别让人看不起

题主就算你想和谐离职,也不一定非得让人觉得你没有价值了呀!你觉得让公司觉得你没有价值了,就可以很顺利的让你离职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以后应当怎么办?

作为职场人,每一次的就职经历都是你人生的资本啊!要走也要让你的公司觉得可惜了你这个人才。

在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如果你以后再去别的单位找工作,面试你的人如果认识你原来公司的人,去了解你在原来公司的情况,结果一了解是因为你在原来的公司没有价值才离开的,你怎么能面试成功?

所以,走也要走得有价值,你离职了原来的公司就和你没有关系了,少点儿女情长,你这是离职啊!还是那句话又不是处对象,就别讲什么和平分手。

在公司工作本来就是互利互惠的过程

咱们在公司上班,人家给咱待遇,咱给人家业绩,现在觉得工作不适合了,想要离职换一个工作,实际上公司培养你半天,从公司的角度看来,培养你这么久,结果你离职不干了,本身就是一种损失,但是就一个公司来说本身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个人的离开根本对公司造不成什么损失的。

打工的过程本身就是双赢的过程,觉得能和这个企业绑定在一起就干,觉得不合适就解绑,换一个更合适的企业重新绑定,所以请一定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别追求完美主义,离职就别想和谐

一味的追求和谐离职,到头来痛苦的还是你自己,看得出来你对原来的公司还是有感情的,如果是你的上级想挽留你甚至还会跟你说,如果对公司有感情就还留下来之类的话,到那时你是离职还是不离职,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如果你要离职,那就快刀斩乱麻,按照公司的离职流程走就可以了,叫上关系不错的同事,踏踏实实的吃上一顿散伙饭就可以了。

千万不要追求完美主义,追求什么完美的句号,记住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