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多难,父母都要给孩子希望、信心、方法、祝福,让孩子有奔头

不管多难,父母都要给孩子希望、信心、方法、祝福,让孩子有奔头

在教育孩子时,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痛苦的记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是成人,最怕贴黑标签。什么叫黑标签?你真笨,你不行,你天生不是这块料,这就叫黑标签。

一般来说,生活中无外乎衣食住行,没什么难的,所有人都能学会。不是人人都要当冠军,不必要求那么高,普通生活常识不需要那么高的天赋,您不要着急下结论。外语、数学、语文打不了满分,但基本生活常识肯定能学会,而且把这些学会很重要。

为什么不要指责?如果孩子开始尝试做的时候被指责,就在心里形成了苦,他下一步就不想做了,他开始逃避、找借口。孩子来帮您刷碗,刚刷一半,被您训斥:“这碗让你刷的,浪费这么多水,没见过这么刷碗的。”第二天您再让孩子刷碗,“妈妈,对不起,我要写作业。”他为什么不愿意再刷碗了?不是不愿意刷,是不愿意刷碗之后被你指责。

不管多难,父母都要给孩子希望、信心、方法、祝福,让孩子有奔头

包括孩子上学,为什么很多孩子上着上着就不愿意上学了?不是不想上进,是不愿意接受在学校的那种心灵痛苦,所以他要选择逃避。为了逃避,才出现了借口,这时候您如果不帮他,不理解他,还和学校一起逼迫他,孩子快疯掉了。

孩子和大人不一样,我们会的,孩子不能马上就会。想当初我们学东西,也没有马上就会了,也是学好几次才会的。在行上不能急,开始就急于求成的话,容易伤到孩子,慎于始。有不好才会有好,有不会才会有会,教育少不了这个过程。孩子内心想上进,您要给他这个过程。

不管多难,父母都要给孩子希望、信心、方法、祝福,让孩子有奔头

做教育,要在鼓励中等待,在等待中鼓励,给他希望、给他信心、给他方法、给他祝福,让孩子有个奔头。“爸爸,这次我数学考得不错。”“是吗,女儿,我发现你对数学挺有天分。”“爸,将来我好好学数学。”给她一个希望,希望是动力源,她会带着希望往前冲。

给她信心,“妈,您说这事儿我能行吗?”“你行!”“爸爸,这事怎么办好?”给她方法。等她做完以后,给她祝福。当孩子看见希望时他愿意做,当孩子有信心时他愿意做,当孩子有方法时他愿意做,当孩子被祝福时他愿意做,这就是使作善的那个“使”字。

“妈妈我考大学行吗?”“没问题啊。”“妈妈我怕考不上。”“考不上也能成人啊,我儿子是个人才。”“什么是人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谢谢妈妈。”这是给希望。

“妈妈我外语恐怕不行。”“没问题的,妈妈外语当时不好,后来学得也很好。”这是给信心。

“学外语有方法,妈妈告诉你怎么学,一学就会了。”教方法,给方法。

“儿子,祝你成绩越来越好!”给祝福。

这些比指责训斥管用。不要让他绝望,不要让他自卑,不要给他强制,更不要给他诅咒。我们经常做错的,第一个不给希望给绝望,你别学了,没用的,你不是那块料,孩子信心一下子就没了。我看你这次考试悬,基本全班你最后一个。说这干什么?就不能祝福他一句吗?不符合这四个标准的,都是错的。

有一个词叫“毒舌”,看看我们这些父母亲有没有过毒舌?他是孩子,他不会是您不会教,问题出在您这里。怎么使作善,什么时候该示弱,什么时候该引领,什么时候该帮助,帮他一下他就过去了,孩子很开心就会了,就成长了

不管多难,父母都要给孩子希望、信心、方法、祝福,让孩子有奔头

选自《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李柏映 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不管多难,父母都要给孩子希望、信心、方法、祝福,让孩子有奔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