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日本人有和服,洋人有西装,韩国有人汉服,而我们中国人,则有汉服。自古,汉服一直都是被老祖宗拿来视为“国之颜面”的东西。在海外,当人们赞叹韩服的雍容华贵、和服的美丽端庄时,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韩服只是明朝汉族的一种礼服,而和服只是几款唐朝汉服而已。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风雅一身

一梦千年

汉族自古就是个相对内敛的民族,对美的追求不是极致的细腻就是低调的奢华,加上纺织业的相对发达,绫、罗、绸、缎、丝、帛、锦、绢……每个时期都营造了让人惊叹的服饰之美。

汉服,意指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止于清代“剃发易服”。并非人们误以为的“汉朝的衣服”。几千年来,汉服虽历经多个朝代的润色,但最初的“深衣”仍是汉服的不二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汉服的样式

从形制上看,汉服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和“襦裙”制(襦,就是短衣)。

深 衣

深衣就是指上下连在一起的汉服,又有曲裾深衣、直裾深衣、直缀深衣和圆领衫袍几种款式。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传统深衣有三大讲究。一为“交领右衽”,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汉服为向右掩。二为“褒衣宽袖”,汉服的衣服都宽松,且袖子宽大,长过手臂。三为“系带隐扣”,汉服的衣服大多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依着如此特性,古人在身着汉服时,走起路来自然会潇洒飘逸,轻挥衣袖,便带起一阵清风。

明代多作为士人的礼服,用于祭祀、冠礼等传统礼仪场合,日常并不随便穿着。深衣用白色或玉色,交领,宽袖敞口,领、袖、衣襟、底边等处施皁色或青色缘边。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人的生活起居顺应四时、十二月之序。衣身上下分裁,腰部以下为十二幅拼缝:大襟四幅,后襟四幅,两侧各一幅,小襟二幅。穿深衣时,头上戴幅巾、腰束大带与组带、足穿素履。(摘自撷芳主人微博)注:这里主要说是明代深衣,非朱子深衣。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曲 裾

今天看来,曲裾深衣有着别样的风韵。不论是下摆宽敞的曲裾,还是楚风浓郁的汉代鱼尾式“三绕膝”,都最能体现女子婀娜优雅。

像《汉武大帝》《大汉天子》《美人心计》等影视剧,基本都是曲裾。

直 裾

直裾深衣不绕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

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及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为深衣的主要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圆 领 衫 袍

圆领袍衫出现很早,但真正流行起来是在隋唐时期,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明,可谓是经久不衰。

襦 裙

汉服款式之一,即上襦下裙,交领右衽。襦裙从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从战国到明朝的两千多年间,它的长短宽窄有些变化,但是其基本形制并没有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道 袍

交领右衽大袖长袍,领子常镶白色护领,收袖口,衣身两侧开叉,从外襟的左侧和内襟的右侧开叉处分别接出一片布,一般打三道褶,纳入后襟至中脊处,谓之 暗“摆”。

褙(bèi) 子

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对襟长袖,直领,领緣直通底部,穿着时衣襟多敞开,衣身有长有短,有宽有窄,两侧开裾,最高开衩可至腋下。明制褙子和宋制稍有不同。明.三才图会 写,褙子,即今之披风。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披风同色领緣多只到胸前不通底。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披风】男女皆可穿用,直领对襟,袖子宽大,两侧开衩,衣无镶边,与衣同色的领缘到胸前,披风和其他便服搭配。披风和氅衣(又叫鹤氅)类似,区别是,氅衣多衣身缘边且多数两侧不开衩。(注:披风和斗篷是不一样的,斗篷为披在肩上的无袖外套。另,披风下摆交叠问题一直很郁闷。)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汉服浓缩的文化

汉服,它不仅形制多样,更是浓缩了华夏大地最古老的文明。除了“避寒暑、御风雨”等一系列实用功能之外,还有着“知礼仪、正名分”等特殊意义,那上衣下裳,代表天地阴阳;那圆袖交领,代表天圆地方;那中缝垂带,代表人道正直。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清淡平易,天人合一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

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衣服的上片由四块布拼接而成,意味着一年有四季,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十二幅,以应一年有十二月之意。 以最典型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绳、权衡”。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汉服的袖子皆为圆袖,意为天道圆润;汉服的交领处则成矩形,以应地道方正,就是衣襟向右掩,深衣的衣领交叉呈字母y形。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人每天穿衣时,都不断在激励自己,规矩做事,规矩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刚正不阿,君子之道

深衣背部的正中间,有一条贯穿首尾缝合的线,叫做“中缝”。 当你穿上汉服站直时,中缝垂直于地面,代表正直;下襟与地面齐平,代表权衡。

《礼记·深衣》: “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 背缝垂直而领子正方,象徵政教不偏,义理公正。正所谓君子之伤,君子之守,一个人遇到困难,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他的志向和德行,这才是君子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佩玉而思德

古人的裙子上常常配有一块玉,它的名字叫“玉环绶”。用条带系于腰间,垂下来。“玉环绶”的作用一个是美观,另外就是可以压住裙幅。《礼记•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认为玉具有仁、智、义、乐、忠、信等美德,以象征君子之德。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汉服之美,如醇酒寂寞,一梦千年。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汉服是多少女孩一个美丽的梦。“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民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汉服,也必将回归我们的生活之中。也许,这就是一个民族传统服饰的魅力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之美


汉服最美丽的归宿,莫过于是在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时,我们都可以郑重其事地换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汉服,做一些充满仪式感的传统习俗。比起那些时髦的新衣服,想来只有延续华夏千年的汉服足以撑起这个角色。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身穿汉服的中国人可以惊艳全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