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兩座橋,世界獨有

在中國民間,有三座傳說中的“橋”很有名氣,一是鵲橋,比喻夫妻相會;一是斷橋,比喻夫妻分手;一是藍橋,比喻夫妻殉情。

提起斷橋,大家都知道她坐落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白蛇傳》中,白素貞與許仙就在此橋上分手,悲悲慼慼的,一個叫著“娘子”,一個叫著“相公”,此時狂風大作,大雨磅礴,法海在半空中拿著照妖鏡,厲聲斷喝,許仙與白娘子傷痛欲絕……這悲慘的一幕,一夜之間烙印在了國人心中,以至於家喻戶曉。

而鵲橋和藍橋,在全國的知名度恐怕不及斷橋,有些人即使知道鵲橋與藍橋的傳說,卻不知道其發源地在山東省沂源縣。在沂源縣民間,牛郎織女與藍橋相會的傳說,都能找到她們的民俗痕跡和實物景觀。近年來,隨著沂源縣對牛郎織女傳說文化的不斷挖掘、宣傳,特別是該縣成功申報為牛郎織女傳說發源地,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鵲橋”的名聲確乎是有了很大提高。與“鵲橋”比起來,“藍橋”簡直就是默默無聞。

藍橋相會的故事發生在沂源縣張家坡鎮王莊村。春秋時期,現在的紅水河叫藍河,河西王莊村童養媳藍瑞蓮有一天到井邊打水,巧遇河東村書生尾秀石,兩人幾番言語後互生愛慕之情,大有相見恨晚之勢,後經幾番幽會,情意更深,瑞蓮親自做了一雙鞋子,送給尾生作為定情之物,並相約某日私奔,約定的地點就在藍橋之下,該日尾生早早就來赴約,瑞蓮因家人看管甚嚴而無法按時赴約,恰巧此時雷雨滾滾,山洪暴發,河水上漲,痴情尾生仍抱柱等候瑞蓮到來,河水越來越大,最後竟將尾生沖走……設計逃脫的瑞蓮趕到藍橋時,只見到了河邊尾生未沖走的鞋子,瑞蓮明白尾生已為她而死,於是毅然跳河殉情,隨尾生而去。

“水淹藍橋”是中國民間流傳的最古老的愛情故事之一,它講的是在戰國時期,魯地有一個青年,名叫尾生。他與一位女子約好在藍橋之下見面,時間已到,女子未來,河水在不斷上漲,但尾生終不肯離去,最後抱橋柱被淹而死。《莊子·盜蹠篇》雲:“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直躬證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蘇秦亦云:“信如尾生,期而不來,抱樑柱而死。”(《戰國策·燕》一)

由此可見,尾生水淹藍橋故事當時就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士大夫也以之作為忠信的榜樣廣泛引用。從此之後,在中國古代的詩、文、詞、曲以及小說中,這個故事都多次被徵引。無論在上層還是在下層,都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漢書·東方朔傳》顏師古注就引用了這個故事,說:“尾生,古之信士,與女子期於橋下,待之不至,遇水而死。”

到元代,有一比較著名的劇作家李直夫,寫下了雜劇《尾生期女淹藍橋》。曹楝亭本《錄鬼簿》、《今樂考證》、《曲錄》並著錄此名。賈仲明本《錄鬼簿》別作《尾生子水淹藍橋》,簡名《水淹藍橋》,《太和正音譜》、《元曲選目》均作簡名《水淹藍橋》。李直夫,或作真夫,似應為字誤。其名不詳。女真族人,本姓蒲察,人稱蒲察李五,居德興府,官至湖南肅政廉訪使。與元明善相交,時有詩文往還。乃至元延祐間人。其所作雜劇現流傳於世者一種,僅見佚文者一種,全佚存目者十種,共十二種。

古代流傳下來的傳說故事,是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沒有文化內涵的地域發展是缺乏競爭力的。後人應當多挖掘一些古代文化遺產,為經濟文化社會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