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两座桥,世界独有

在中国民间,有三座传说中的“桥”很有名气,一是鹊桥,比喻夫妻相会;一是断桥,比喻夫妻分手;一是蓝桥,比喻夫妻殉情。

提起断桥,大家都知道她坐落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白蛇传》中,白素贞与许仙就在此桥上分手,悲悲戚戚的,一个叫着“娘子”,一个叫着“相公”,此时狂风大作,大雨磅礴,法海在半空中拿着照妖镜,厉声断喝,许仙与白娘子伤痛欲绝……这悲惨的一幕,一夜之间烙印在了国人心中,以至于家喻户晓。

而鹊桥和蓝桥,在全国的知名度恐怕不及断桥,有些人即使知道鹊桥与蓝桥的传说,却不知道其发源地在山东省沂源县。在沂源县民间,牛郎织女与蓝桥相会的传说,都能找到她们的民俗痕迹和实物景观。近年来,随着沂源县对牛郎织女传说文化的不断挖掘、宣传,特别是该县成功申报为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鹊桥”的名声确乎是有了很大提高。与“鹊桥”比起来,“蓝桥”简直就是默默无闻。

蓝桥相会的故事发生在沂源县张家坡镇王庄村。春秋时期,现在的红水河叫蓝河,河西王庄村童养媳蓝瑞莲有一天到井边打水,巧遇河东村书生尾秀石,两人几番言语后互生爱慕之情,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后经几番幽会,情意更深,瑞莲亲自做了一双鞋子,送给尾生作为定情之物,并相约某日私奔,约定的地点就在蓝桥之下,该日尾生早早就来赴约,瑞莲因家人看管甚严而无法按时赴约,恰巧此时雷雨滚滚,山洪暴发,河水上涨,痴情尾生仍抱柱等候瑞莲到来,河水越来越大,最后竟将尾生冲走……设计逃脱的瑞莲赶到蓝桥时,只见到了河边尾生未冲走的鞋子,瑞莲明白尾生已为她而死,于是毅然跳河殉情,随尾生而去。

“水淹蓝桥”是中国民间流传的最古老的爱情故事之一,它讲的是在战国时期,鲁地有一个青年,名叫尾生。他与一位女子约好在蓝桥之下见面,时间已到,女子未来,河水在不断上涨,但尾生终不肯离去,最后抱桥柱被淹而死。《庄子·盗跖篇》云:“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苏秦亦云:“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战国策·燕》一)

由此可见,尾生水淹蓝桥故事当时就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士大夫也以之作为忠信的榜样广泛引用。从此之后,在中国古代的诗、文、词、曲以及小说中,这个故事都多次被征引。无论在上层还是在下层,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就引用了这个故事,说:“尾生,古之信士,与女子期于桥下,待之不至,遇水而死。”

到元代,有一比较著名的剧作家李直夫,写下了杂剧《尾生期女淹蓝桥》。曹楝亭本《录鬼簿》、《今乐考证》、《曲录》并著录此名。贾仲明本《录鬼簿》别作《尾生子水淹蓝桥》,简名《水淹蓝桥》,《太和正音谱》、《元曲选目》均作简名《水淹蓝桥》。李直夫,或作真夫,似应为字误。其名不详。女真族人,本姓蒲察,人称蒲察李五,居德兴府,官至湖南肃政廉访使。与元明善相交,时有诗文往还。乃至元延祐间人。其所作杂剧现流传于世者一种,仅见佚文者一种,全佚存目者十种,共十二种。

古代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是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文化内涵的地域发展是缺乏竞争力的。后人应当多挖掘一些古代文化遗产,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