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錢龜的特徵習性及環境解讀

石金錢龜的特徵習性及環境解讀

石金錢龜的特徵習性及環境解讀

石金錢龜又稱黃喉擬水龜或石龜,和金錢龜外觀有點接近而著稱。大概分為南石(主要分佈在越南以及我國南部)以及北石(主要分佈中國境內),日本也有分佈(外觀方面跟北石中的大青相近)。而北石又分大青和小青

黃喉擬水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最新的2018年國家政策,將分為野生和人工繁育區別對待(具體可以查閱相關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這樣有助於烏龜保護和繁衍,對保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石金錢龜的特徵習性及環境解讀

外形特徵

石龜體長橢圓形,前部略窄,後部略寬,一般15~30釐米。

頭中等大,吻較尖突,頭背光滑無鱗,鼓膜圓形,側面眼後至鼓膜上方有1條窄的縱紋(南石縱紋顏色比較明顯,而被色相對較淺)。

背甲隆起較小,有3條縱稜,中央背稜明顯,兩側稜不清晰。其中南石殼色有黑殼、棕黑和黃殼,而北石有墨色、灰色和黃色。

腹甲較大,略與背甲之長相對,雌性腹甲平坦,雄性沿腹甲中線具縱凹陷,甲橋明顯,腹甲各盾片上具對稱的棕黑色斑塊。

四肢扁圓,前肢5爪,後肢4爪,指、趾間具全蹼。

其實無論南石或北石,在不同環境飼養下,頭色殼色都會有不同,可能是自然界動物處於自己的保護,會相應的根據周邊環境調整自己的保護色。

石金錢龜的特徵習性及環境解讀


生長環境

石龜屬水陸兩棲龜,野生的石龜多數棲息在丘陵地帶,半山區的山澗盤地和河流水域中,也常到附近的灌木及草叢中活動。白天多數在水中游戲交配、覓食,晴天喜歡在陸地上,有時爬在岸邊曬太陽。天氣炎熱時,常躲在水中、暗處或埋入沙中。而晚上也會有部分爬到岸上睡眠。最適合環境溫度在22度~30度,15度左右進入半冬眠狀態,10度左右進入深冬眠。每年11月份進入冬眠,次年3~4月份,氣溫回升到15度時復甦,22度時開始覓食。每次冬眠大概會減少50~100克體重。

石金錢龜的特徵習性及環境解讀


食物習性

石龜為雜食性,喜食魚、蝦、螺、蚌、蝸牛等動物性餌料,也吃嫩植物果皮、糠、玉米、薯類、青菜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以膨化飼料為主,蔬菜水果為輔。每年的4月低至10月底,活動量最大,6~9月食慾最旺,生長也最快。

石金錢龜的特徵習性及環境解讀

發育狀況

在自然條件中,石龜生長較慢,1齡龜30克左右,2齡龜80克左右,5-6齡龜500克左右。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生長較快,自然溫度下飼養,2年南石可達半斤;在溫室1年可達1斤。生長速度南石最快,個頭最大,個體對比:南石>大青>小青。

石金錢龜的特徵習性及環境解讀

繁殖特性

石龜的性成熟年齡為4-5齡。野生龜體重400克以上,可做親龜。人工養殖配組方面公母比例1:3~4,而北石可以去到1:5~6。人工飼養的3~4年石龜開始有小量蛋,但大部分不受精。石龜長年均可交配,每年5-10月份為繁殖期;廣東在4月末至8月末,6-7月份為產卵旺季,這時常見雌、雄龜在水中或陸地交配。在自然環境中,交配多在夜間進行,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常見白天在運動場或水池中相經追逐、交配。產卵於岸邊坐北向南、沙土鬆軟、隱蔽較好的場地,每年產卵1~2次,每次產卵(窩卵量)1~5枚,卵呈長橢圓形,灰白色,卵重10-20克,長徑314-553釐米,短徑175-267釐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