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三套車”成西域美食名片,為何沒能像蘭州拉麵那樣走出去?


“冰雪遮蓋著伏爾加河,冰河上跑著三套車,有人在唱著憂鬱的歌,唱歌的是那趕車的人”,這首耳熟能詳的俄羅斯民歌在上世紀傳入中國,至今讓老一輩西北人聽了倍感親切。而這首歌在西北一座城還最能勾起人們味蕾,這就是位於中國河西走廊著名"絲綢之路"要衝的武威,這裡有種響噹噹的美食,叫涼州“三套車”。

何謂“三套車”,於外地沒見過沒吃過者不解其意,而望文生義者,總以為是三駕馬車。小編第一次聽到這詞時,腦子跳出的是西安兵馬俑的戰車畫面。而當地人告訴你說,“三套車”指茯茶、行面、臘肉三種食品的組合,它們如三駕馬車一樣,缺一不可,也是涼州人的快餐。

武威古稱涼州,河西四郡之一,所以“三套車”成為當地傳統美食,這名字也是起的很有歷史文化。為了一探這“三套車”到底咋吃,在當地人帶領下,走進了武威一家比較知名的做“三套車”的餐館肘子行麵館。


餐館食客眾多,桌上少有大魚大肉,一碗麵一杯茶一碟肉見兩個當地人正在桌前吃。第一眼印象,難道這就是涼州大名鼎鼎的“三套車”?

看了一眼這家店的廚房,一大盆橘紅色的辣子最顯眼,幾位身著白衣戴著口罩的大廚正在裡面忙碌。不得不說,看廚房裡大廚們這身打扮,感覺在一般地方小吃店這麼正規的行頭還是少見。必定,於涼州人來說,“三套車”不過是當地人的一種快餐,如北方人在街頭巷尾吃蘭州拉麵安徽板面一樣普通。

找個桌子落座,服務員來給端茶倒水。滾燙的水中倒出的發現不是白開水不是綠茶,而是一杯如紅糖色的茶水,而在每個杯子一旁還放有一小包糖。心中多了疑惑,西北人難道這麼愛吃甜的,喝茶居然還要加糖?


服務員笑著解釋說,這是涼州"三套車"行面、滷肉、茯茶中的茶,為紅棗茶,這是三套車中的第一套,先來杯紅棗茶暖暖身。喝一口下去,熱乎乎的,有點甜,有種大棗的香,感覺冷天喝著最好。

倒完了紅棗茶,上第二道,這大概是滷肉了,不過這家是肘子行麵館,這豬肉應該是豬肘子肉。每人一盤,盤子裡放著幾塊肥瘦相間的豬肉,上面撒了蔥花。

這最後一道才是正餐,一碗熱氣騰騰帶著鮮紅辣椒色的湯麵上桌。第一眼瞄見這顏色還以為辣的吃不下,吃時還好沒那麼辣,裡面的紅似乎有西紅柿的顏色。由於第一次吃還不知道咋吃,又向服務人員請教,人家又笑了,肘子肉可單獨當菜吃,也可拌在面裡吃。

這三套車中的重頭面,約半寸寬,裡面有肉片兒、黃花菜、黑木耳、豆腐皮兒、黃瓜絲兒、蒜薹等,然後就是油潑辣子。第一次吃有點找不到北,不過吃起來感覺味道還不錯,全吃下去於食量小的有點難度。

武威為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為甘肅省下轄市。於當地流行的這種“三套車”面,其實外地遊客更好奇的不是這面咋“醒”出來的,更想知道的真相,是為啥它叫這麼個車的名字。

原來相傳與清代民將左宗棠有關。當年他路過這裡車馬勞頓,人困馬乏,有人用當地紅棗茯茶滷肉再配以涼州民間盛行的行面獻於左將軍,食之大喜,贊稱“此乃我軍三套車也,缺一不可”,此後"三套車"在涼州等地廣為流傳。在武威,做三套車的集中在北關市場一帶,那裡緊挨鬧市,出行方便,店舖是一家挨一家。而體驗的這家店,吃套“三套車”需19.9元。

涼州還有種特色美食為涼麵,但遠沒“三套車”名氣大。涼州“三套車”集中體現了涼州的飲食文化,已成為西域美食的一張名片。


不過行走多日在武威,發現各縣名吃往往不是“三套車”,而又各具自己的地方特色,出了武威,似乎少見它的蹤影,更別說走出甘肅。20一大碗麵吃的很顯高檔有面子的一套面,為何它就沒能如蘭州拉麵一樣走出去,或許與它太厚重的文化名詞有關,不知是不是這個道理。 這裡是·圖說故事520的原創圖文,嚴禁轉載盜圖搬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