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忽憶離鄉事,海沸天翻七十年。心緒如潮眠不得,曉星殘角五更天。回首人生,黃幸可以坦然的告訴在
臺灣的親人朋友,年少時離開家鄉,懷著一腔熱血投奔祖國大陸的抉擇是正確的,至今無怨無悔。”——題記
瞭解黃幸的故事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1924年,黃幸出生於臺灣臺南。在臺灣“日據時期”陰影下成長的他,遭遇了日本人對臺灣人的不平等待遇,他從年少時就意識到臺灣人和日本人是不一樣的。那時的臺灣,正處於“日據時期”,日本人常常欺負臺灣人,說臺灣人是失去了祖國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日本的認識和見解逐漸加深,黃幸深知:自己是中國人,並始終心繫祖國、心向祖國。
黃幸對日本人的認識,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小學的時候,他就發現臺灣人和日本人是不一樣的,因為當時臺灣人住的都是破破爛爛的筒子樓,而日本人都是一幢幢單獨的宅子,生活條件相差太大。
第二個階段是日本的差別教育,日本人要求臺灣人學日語,不講日語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從學校畢業後找工作也不一樣,臺灣人不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第三個階段是黃幸上大學的時候,他才慢慢的明白,當時的日本要求臺灣人當一個“好的日本人”。什麼叫“好的日本人”呢?就是可以跟著日本軍隊去打仗賣命。
大學時期的黃幸,從不與日本人來往,並加入了協志會。黃幸曾與協志會的同學一同參加反抗專制統治者的“二•二八”起義,並通過與協志會朋友的接觸,得知海峽的另一頭還有個“紅色中國”,心繫祖國的黃幸,懷著滿腔熱血、堅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光陰的故事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
海峽兩岸分隔已屆70年。
在京臺胞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親歷了臺灣光復前後的戰火紛飛;他們踏上革命之路卻因時局影響不得不接受親情、愛情的悲歡離合;他們見證了兩岸關係從對峙到日趨緩和;他們把畢生心力獻給了促進國家統一和實現民族振興。
“京彩臺灣”連續播出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榮譽出品的《光陰的故事》系列短視頻,展現這些在京臺胞篳路藍縷而又鮮為人知的過往,回味那段激情燃燒的光陰,重溫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京彩臺灣
閱讀更多 京彩臺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