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士官朱銘放棄大城市工作返鄉創業當農民

在西藏戰友座談會上初識朱銘,他個子不高,身材瘦小,兩眼卻炯炯有神,骨子裡流露著軍人的本色,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同時還因為他在做自我介紹時,詳細介紹他返回家鄉湖北巴東縣信陵鎮駐紮深山養殖原生態富硒土雞。

退伍士官朱銘放棄大城市工作返鄉創業當農民

圖為:湖北廣電《湖北之聲》記者正在養殖基地採訪朱銘

為探究竟,近日,與湖北廣電《湖北之聲》記者一道,探訪了湖北巴東縣信陵鎮,得知,朱銘紮根西藏16載,先後二次榮立二等功,三次榮立三等功,5次獲得嘉獎,18次被評為兩級軍區先進個人,1次被中央軍委四總部聯合評為全軍優秀士官人才,2次被評為軍區優秀士官。

他退伍不褪色,深藏功名,放棄在武漢已安置舒適的工作,不忘初心,自願返鄉來到老家湖北巴東縣貧困山區創辦原生態養雞場。他的創業艱辛與立志帶動身邊戰友,農戶一同致富的創業精神受到了當地政府領導和村民的廣泛讚譽。

1999年,20歲的朱銘從河南鐵道部警校畢業後,回到生他養他的巴東縣茶店子鎮下坪村。正當他準備發揮所學刑事偵察專業知識、從警後為家鄉做出一番貢獻的時候,得知當年將在該鎮徵召入藏新兵的消息後。躊躇滿志的他,毫不猶豫地就報名應徵入伍了。

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卻想到西藏高原去當兵,家人及親朋、同學均不理解,更不支持。而朱銘想的是,自己還年輕,應該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朱銘通過層層考核,成了一名西藏高原兵。

入伍後的朱銘,剛開始在西藏軍區兵站,站崗、種菜、餵豬,一晃半年過去了。枯燥的部隊生活,讓朱銘感到困惑不已:“與其這樣,何必讀大學,何必來參軍呢?”看著雄偉的高原冰山,美麗耀眼的雪景,想著自己當初的志向,不安分的他觸景生情,提筆寫了第一篇散文《紅雨》,以此抒發內心的情感,並郵寄到《四川日報》社。不久,他就收到了《四川日報》寄來的樣刊。《紅雨》的發表,引起了部隊首長的注意。由此,他離開了原先的工作崗位,當起了連隊的通訊員。從此,他與新聞結緣,而且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順暢。10多年時間過去,朱銘已是西藏軍區專職新聞工作者,多家媒體的特約記者。

在這10多年裡,他用執著和勤奮譜寫著青春華章。在海拔4000米——6200米的青藏、川藏高原,留下了他的足跡;中尼邊境線上,閃現著他的身影;險象環生的世界屋脊上,灑下了他辛勤的汗水;零下40℃的氣溫和含氧不足40%的空氣,練就了他不屈困難的堅強性格和樂於奉獻的現代軍人的優秀品質。

2005年5月,西藏軍區汽車部隊給邊防送物資,朱銘受命隨行採訪。在海拔5200米的曲德貢山上,一天一夜的大雪深達1.3米,車隊無法前進,當地百姓給子弟兵支援乾糧和飲用水的情景、汽車部隊官兵團結鬥天災的畫面都成為朱銘要搶抓的新聞。持續6個多小時的時間,他顧不上強紫外線在雪面上的反光照射,在最危險、最艱苦的地方拍攝影像資料,記錄感人事蹟,並連夜寫出了報道。

由於長時間紫外線強光的照射,他的眼睛像進了沙子一樣刺痛,怎麼也止不住淚水。任務完成後,他被送到軍區總醫院住院治療20多天。而這,只能算是他10多年深入雪域高原採訪部隊官兵的一個縮影。

辛勤耕耘換來的是豐厚收穫。16年的軍旅生涯,朱銘由一個不諳世事的山裡娃變成了一名合格的優秀士官。10多年來,他始終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中,與狂風暴雪搏鬥幾乎是家常便飯。他先後被中央電視臺、西藏電視臺、解放軍報等6家中央及省級新聞媒體聘為駐西藏軍區特約記者,他有400餘件作品被中央級媒體採用,1000餘件作品被省級新聞媒體採用。

朱銘無數榮譽在身,又有著優秀新聞工作者的文筆和品格,退伍後是可以留在省電視臺工作的,可他被同入伍返鄉的戰友一席話而感動,戰友說:“朱銘你在城裡幹,你想想我們在家鄉是多麼的需要你,你能否回鄉與我們一起創業呢?”戰友真誠邀請,深深地打動了他,於是他放棄了電視臺的工作,2017年5月返鄉,來到當年同時入伍的戰友家所在的巴東縣信陵鎮黃家灣村;這裡平均海拔1200米,山多地少林大,同時是全縣的貧困村,村中多半是老人和留守兒童。就是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卻來了一群退伍兵,他們分工明確,幹活雷厲風行,互相配合,朱銘負責抓外聯、外銷,他同年入伍的退伍兵黃歡,主要負責生態養雞場管理工作;今年才25歲的退伍軍人黃祖兵負責雞舍打掃、雞食的補食、補水等勤雜具體工作。

創業之初,上山下山就是走在崎嶇的羊腸小路上,養殖基地的所有物資全靠肩挑背扛,蓋房子,修建圍欄、圍網養殖設施,投資成本極高,在困難面前,當地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關心退伍軍人的創業,從各個方面,盡最大努力關懷、支持退伍軍人回鄉創業。

信陵鎮黨委書記書記焦旭東,看到退伍軍人養殖基地存蓄天然水難的問題,現場辦公多方籌措資金約18萬元,為基地修建了蓄水池,解決了缺水的難題。鎮長萬運泰為了基地的長遠建設與發展,提出要致富,先修路。因為路不通,雞場客戶增多,加之每天員工上下山很不方便,於是萬鎮長拍板,召開相關部門現場辦公,不到三個月,一條崎嶇的上山羊腸小道,建成了一條能通車行的沙石子路。

萬鎮長接受採訪時說:“我們鎮黨委與政府十分重視回鄉創業的退伍軍人,他們為國建功立業,保衛國家安寧,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部隊,作為地方基層政府,我們要盡一切努力服務好退伍軍人、落實好各項創業優惠政策,並表示全力支持退役軍人創業項目又快又好的發展,承諾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繼續籌措資金修建一條水泥路,從山下直通山頂養殖基地,徹底解決基地道路建設的後顧之憂。

退伍士官朱銘放棄大城市工作返鄉創業當農民

圖為:三個退伍軍人後排朱銘(中)黃歡(左一)黃祖兵(右一)與村裡幫扶對象合影

據朱銘介紹:他們合夥興辦的養殖基地人員分工明確,各負其責。經過近二年多的打造,目前生態養殖基地初具規模,散養含富硒的土雞近三萬只,按專業術語,他說,叫林下養殖的生態土雞,雞苗平時在山上啄青草、喝山泉、吃昆蟲、棲灌木,同時輔以當地原生態種殖的玉米、小麥等餵養,真正是風味十足天然正宗的富硒土雞。

為了把大山裡的富硒土雞銷售到武漢。2019年初,幾個退伍兵商議合夥在武漢市東西湖區一清路上,開了一家名叫“木雞養到”的特色餐廳。體驗店雖不大,門口大屏目上有生態養殖基地實時監控播放,讓顧客可以真實看到深山裡的土雞長什麼樣,吃什麼等等。 整個餐廳分上下兩層,兵味十足,樓道或餐廳包房的牆壁上,掛著老闆朱銘的軍旅之作,不少是在《解放軍報》上發表的文章,餐廳菜餚以富硒土雞為主題,雞湯鮮美,地道的瓦灌雞湯,由於原生態散養,其湯味讓人回味無窮。一位孕婦經朋友推薦來此光顧後,敦促老公每週到店裡來買雞湯。

朱銘為適應武漢市民口味,他帶著廚師四處品嚐,造訪老字號無湯不成席的“小桃園”,學習雞湯的做法,研究武漢人的口味,結合富硒土雞的自身優勢,熬製了有特色的恩施土家族風味的靚湯,讓顧客享用獨特“富硒土雞的美味,如今只要到店品嚐的顧客,自然不會放過品雞湯的機會,不少顧客吃完後,還主動要求定製購買富硒土雞,回家自己煲湯。朱銘說:我開的這家“木雞養到”餐廳,所有顧客吃到的一定是巴東老家天然散養的土雞。酒香不怕巷子深,目前銷售對象主要有機關、企業食堂和私人會所上門團購,另外,孕婦、哺乳期婦女、老年人等人群上門定購,我們包郵到家。

為擴大知名度,不善經營的朱銘,最近把廣告也做到了武漢出租車頂燈上,目的就是讓武漢市民能吃到正宗的深山散養的富硒土雞。

隨著銷售市場的不斷擴大,朱銘也有了自己的發展思路,他不僅自辦養雞場,也動員周邊的農戶開始散養土雞,隨著市場對正宗土雞的需求,特殊人員進補的需要,作為有1000多萬人口的大武漢,富硒含量高的原生態土雞,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退伍士官朱銘放棄大城市工作返鄉創業當農民

圖為:原湖北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黃永生(右一)得知朱銘功名後,專程為他題字合影

朱銘說:“下步進店體驗品嚐的顧客會越來越多,定購銷售會成常態,把好養殖關,讓大眾人吃的放心,吃的滿意。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父老鄉親對我的養育之恩,對得起默默在邊疆保衛祖國的戰友們。”(楊澤文 韋永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