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堅守 任歲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舊

鄂爾多斯是個好地方,不僅有準格爾的煤、蘇格里的氣以及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羊絨,還有跨越八百年的堅守。

在內蒙古高原上,黃河以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從東、西、北三面將鄂爾多斯環繞,將其納入“幾字灣”的懷抱。同時長城又橫亙在幾字灣的南端。形成了黃河如弓,長城如弦的地形。東、南、西與山西、陝西、寧夏接壤,北與巴彥淖爾隔河相望,東北與呼和浩特和包頭緊鄰,形成了發展潛力巨大的“呼包鄂經濟圈”。前些年,媒體報道的鄂爾多斯“鬼城”之說,如今成為內蒙古的“樣板工程”,鄂爾多斯又恢復了發展的動力,繼續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領跑。

鄂爾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堅守 任歲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舊

高樓大廈中的鄂爾多斯

​在鄂爾多斯高原上,數千年來演繹出一幕幕中原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不斷碰撞,不斷地滲透和融合。秦始皇、漢武帝沿著縱貫鄂爾多斯南北的秦直道布略巡察、司馬遷乘車採風尋夢、酈道元編繪河經緯、赫連勃勃建都立國等等,這些就如一部草原文明史讓鄂爾多斯人引以為傲。但更能扣動鄂爾多斯人心靈的卻是另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蒙元帝國的締造者成吉思汗。正是因為這個人,他們一直在堅守著,八百年來,任歲月匆匆流逝,鄂爾多斯人仍然初心依舊。

(1)

八百年來,他們在堅守著。因為每一種堅守都有期待,而他們的堅守是為了繼承祖先的那種職責。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在親征西夏的途中病逝,結束了其戎馬一生。成吉思汗死後,按照蒙古族習俗實行了秘葬,不起墳壠、不立墓碑,安葬完後用萬馬踏平,所以800年過去了,成吉思汗的陵寢究竟在哪,成不解之謎。

鄂爾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堅守 任歲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舊

民國時期的成吉思汗陵

​不過蒙古族認為,人去世靈魂不滅。他的後代在成吉思汗生前使用的八座白色宮帳(俗稱“八白室”)前舉行祭奠活動。明朝中期,成吉思汗的八座氈帳經過輾轉遷徙從漠北來到鄂爾多斯,於是,這八座氈帳就成為成吉思汗陵寢的象徵。

最初,“八白室”由鄂爾多斯部落守護,而每個部落每年都逐水草搬遷,所以蒙古族人祭奠成吉思汗也都隨鄂爾多斯部遷移。至清代順治年間,“八白室”被固定在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抗日戰爭時期,為防止日軍偷襲陵寢,蒙古族群眾把“八白室”遷至青海塔爾寺存放。途經陝甘寧邊區時,延安軍民曾組織迎送。建國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於1954年春把“八白室”迎回原地,於1956年建起固定的成吉思汗陵供人瞻仰。

成吉思汗守靈群體,是守護成吉思汗宮廷的鄂爾多斯部的組成部分,俗稱達爾扈特部,達爾扈特有“擔負神聖使命者”之意。成吉思汗生前,這一群體被稱之為“守護鄂爾多的人們”,即鄂爾多斯部的前身。1204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怯薛軍”(輪流值班守衛之意)。其總數為一萬人,由成吉思汗九員大將之首博斡兒出統領。

鄂爾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堅守 任歲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舊

守護成吉思汗陵的達爾扈特人

​成吉思汗去世後,這支部隊仍履行守護成吉思汗祭靈白室的義務。根據達爾扈特家譜,成吉思汗守靈人主要由大將博斡兒出、木華黎的後裔或他們的屬民組成。並且博斡兒出、木華黎等大將的之子都擔任領班,他們的子孫後代繼承了祖先的職責。達爾扈特這一群體就這樣成了專門守護成吉思汗陵寢的人。

年復一年,代代相傳,他們不為別的,只是一種職責,這種職責是源於他們的初心未改。

(2)

堅守是寂寞的,有多少人還能堅守最初的方向,不會迷失了自己?鄂爾多斯人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那份執著卻異常堅固。

鄂爾多斯人就是這樣,為了堅守,他們也在失去。

1226年,成吉思汗遠征西夏。在前後兩年的時間裡,雙方傾注了各種力量,進行了五次交戰,終於將西夏攻滅。成吉思汗本人,也病死在西夏亡國之前。

鄂爾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堅守 任歲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舊

蒙古族的祭火儀式

​在征戰中,由於地域關係,鄂爾多斯不僅是這次西征的必經之地,而且還是攻佔西夏的一個角戰場。這件事情,後來對鄂爾多斯生活的人們影響非常之大。輻射到歷史、文化、風俗的各個角落,滲透了普通牧民的日常生活。成吉思汗陵最終落戶鄂爾多斯,就可以看作是影響鄂爾多斯的最高表現形式。

在鄂爾多斯生活了18年的郭雨橋是位蒙古族文化的學者,他在《成吉思汗祭祀全書》中說,成吉思汗的點滴,在鄂爾多斯的生活無不處處體現。由於成吉思汗征戰西夏,鄂爾多斯的“曆法”都改變了。正月過去不是二月,而是直接進入五月,民間至今仍有使用。

這是由於成吉思汗征討西夏之時屯兵鄂爾多斯,與西夏皇帝約定,在農曆五月決戰於黃河之濱。後來成吉思汗再一尋思:五月的黃河冰消雪化,哪能渡河作戰呢?於是他在一過完正月,就迅速下達與西夏的作戰的命令,乘著黃河結冰未融化之時,蒙古鐵騎長驅直入,直搗西夏的老巢。

鄂爾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堅守 任歲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舊

鄂爾多斯農曆

​從此鄂爾多斯就沒了二月之說,正月過去直接就是五月。然後一直往下排,排到十月,又從秋中月、秋末月、冬初月、冬中月、冬末月排起,到一月又趕上正月。鄂爾多斯民歌裡唱道:“八月的牧草鮮花,那是八月風光美麗,這裡的八月說的就是五月,至今鄂爾多斯的一些上了年齡的老牧民,還是把五月十三的祭敖包說成是八月十三。

一個生動的例子記錄了鄂爾多斯過完正月就是五月的事實,當年跟隨成吉思汗陵西遷去甘肅興隆山三人之一的阿力賓巴雅爾,就是因為在履歷表上誤填了鄂爾多斯農曆的出生年月,本該是離休人員結果辦成了退休人員。當然這是一個個例。

堅守對於鄂爾多斯人來說,只是一種本質,他們不圖回報,只是守護。

(3)

堅守讓我們折服 ,感動讓他們頑強。鄂爾多斯人在堅守的路上讓人敬畏。

在鄂爾多斯高原上,幾乎每戶牧民家的門前都有一根高高聳立的旗杆,杆頭是一柄明晃晃的三叉,叉上有日月圖形,杆上還懸掛著一面長方形的藍旗,那旗幟上彷彿有騰飛的駿馬在隨風飄動。

鄂爾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堅守 任歲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舊

祿馬風旗飄揚在鄂爾多斯高原

​也有些牧民在家門口左右對稱地埋兩根旗杆,中間用細繩連接起來,上面垂掛紅黃藍白綠五色彩旗。風一吹過,這些旗幟就“嘩啦啦”地一起飄起來。若仔細去看,三叉中間的那一股形如箭頭,另外兩股則酷似一張弓。這個神秘的之旗就是“祿馬風旗”,祿馬風旗是鄂爾多斯蒙古人心中的“神聖不可侵犯”之物。

成吉思汗死後葬於鄂爾多斯,雖然葬地仍然在爭議,但成吉思汗陵在鄂爾多斯這是不爭的事實。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武器蘇魯德和旗幟仿製下來,豎於自家門前,逢年過節,必得朝拜,日久成俗,就形成了祿馬風旗。祿馬風旗蒙古語叫嘿毛利”,意思就是“希望之馬”或者“時運之駿”。

祿馬風旗已經成了鄂爾多斯蒙古人的精神支柱,即使再窮的鄂爾多斯蒙古族牧民,門前也要豎立祿馬風旗。每到新年除夕之夜,家家在門口東南都要燃堆旺火,將新制作的祿馬風旗在旺火上面旋轉著烘烤幾下,再爬到旗杆將舊的祿馬風旗取下來,換上新的。

鄂爾多斯跨越八百年的堅守 任歲月匆匆流逝 你仍然初心依舊

牧人家們前的尼瑪杆

​除夕以後,祿馬風旗就只能供奉不能再動了。如果有小孩兒出生,特別是生了男孩兒,祿馬風旗要換新的。還有娶媳婦的時候,祿馬風旗也要更新。當然,在一家之主死了,一定要把祿馬風旗降下來。

鄂爾多斯蒙古族自言人生只有三宴,出生滿月時有去發宴,成年娶妻時有婚禮宴,老人去世時有入土宴。前兩宴都是升旗,後一宴是降旗。

這種堅守是對生命的敬仰,這種堅守是一種挺拔,也是一種溫情和關懷。

堅守是一首鄂爾多斯草原文化的動人讚歌。時間可以作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