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生意難做有“六大症結”,你知道幾個?

14年期間大批實體店盲目追崇互聯網的熱潮,似乎一夜之間,都將實體店銷售業績增長不佳歸咎於網絡衝擊,對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則視而不見,也缺乏深刻檢討,卻寄希望於上網開店,發展實體O2O其實,這是個誤區。

實體店生意難做有“六大症結”,你知道幾個?

1、只看人家怎麼做,不考慮我是誰

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即喜歡看別人怎麼在做。近幾年行業門店的裝修和佈局高度“神似”,就是這個原因。

我們近10年來天天倡導和強調:每個門店要以商圈的顧客需求為導向!店的顧客是誰?他們的消費習慣和購買偏好怎樣?顧客每次客單的結構和返店週期是怎樣的?等等,這些都需要了解,而不是老是去看別人的店怎麼整。

你們有看過屈臣氏每個門店的裝修是一樣的嗎?是不是與其他店鋪與眾不同?我們很多本土的零售店,其實都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所以不要老看別人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最後迷失了自我。

實體店生意難做有“六大症結”,你知道幾個?

2、只考慮自己想賣什麼樣的商品,不考慮顧客是誰

我相信大部分零售店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管是誰進店,都只想推自己最想賣的商品。

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這也是門店目前最嚴重的誤區和癥結!特別是今年以來,零售店面臨的經營成本壓力比較大,這種只想賣自己最想推的商品的現象有變本加厲之勢。

只考慮自己,不考慮顧客的感受,更忽略和不尊重顧客的真實需求,這種單向式的經營思想,你認為還能走多遠呢?

實體店生意難做有“六大症結”,你知道幾個?

3、只考慮客單價,不考慮提籃數

什麼叫客單價和提籃數?如果你的平均客單價是50元,那這個客單裡面是一兩個商品,還是三個以上的商品,意義完全是不一樣的。

客單價越高,提籃數越低,意味著有利潤、有客單的產品銷售佔比過高,能培養人氣的商品和基礎品類佔比過低,也說明店員都在主推她們想賣的商品。

客單價越低,提籃數越高,則表示人氣商品和熱賣品類佔比更高。當然,目前大部分零售店存在的問題都是前者。

4、只考慮商品的毛利率,不考慮商品的“流轉率”

有些名品或容易熱賣的人氣商品,可能毛利很低,但流轉率高。

以白酒為例,假如它是10個點的毛利(低的要死人),是不是毛利空間就很小?但如果說它每個月可流轉1次,一年可流轉12次,以本金10000元為例計算,也就意味著一個月可以掙1000元的毛利,一年下來週轉十二次,就產生了毛利12000元,那它的年毛利就是120%了!

同時,更重要的是,這10000元一年週轉十二次,還意味著為你帶來了大量的關注、消費名品的主流客流和人氣。另外,我們自己有利潤的一些產品,一定要敢於拿出毛利空間來做活動,以提高它的週轉速度和商品流轉率。

可是,現實經營過程中,實體店在這個方面卻只認死理。因此,品類結構不合理,坪效更無從談起。

5、只考慮促銷方法,不考慮實體店的“進店率”

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於是很多店主天天琢磨,看對方怎麼做活動自己也怎麼做,卻忽略了做活動是為了提高門店的進店率。

如果零售店所在的商圈普遍缺乏人氣,進店率不足,如果活動都是為了提高成交率和銷售業績,而沒有考慮去提升顧客進店率,那麼即使有再豐富的銷售技巧和活動打折,沒有顧客進店,成交又靠什麼實現呢?

6、自我麻痺,用同行生意的冷淡來安慰自己

阿Q精神,今年大環境不是很好,所以很多人就先看看對面的店,也偶爾出去看看其他地區的店,發現人家生意好像也不是那麼好,心裡就踏實了,晚上睡覺就覺得很安穩了!

以上這六大錯誤的習慣性思維,那麼這六大錯誤的思維會給我們的實體店朋友帶來了什麼巨大困境,如果去解決這些問題呢?讓我們下一期為大家講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