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呂蒙故里——安徽阜南縣

三國名將呂蒙故里——安徽阜南縣

1、 概況簡介:

1、 基本概況:阜南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上中游結合部北岸,國土面積1801平方公里,耕地10.8萬公頃,轄28個鄉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328個村(居),人口173萬。阜南區位獨特,歷史悠久,資源豐富。這裡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唯一的農業(林業)循環經濟示範試點縣、全省林業產業十強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阜南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三國名將呂蒙故里、中國柳編之都、"王家壩精神"的發源地。這裡有"厚重的文化"。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氏族部落在此定居。境內現存有新時器時代的賀勝臺...

三國名將呂蒙故里——安徽阜南縣

注:來至政府網站及當地縣誌;

2、 美食、美景

1、 美食

(1) 大眾美食;

三國名將呂蒙故里——安徽阜南縣

(2) 特色美食;

三國名將呂蒙故里——安徽阜南縣

2、 美景

(1) 自然景觀;

淮河公園

阜南淮河公園又稱南湖公園、南山公園。位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境內,是融自然風光、生態景觀、文化景觀和現代化的遊樂場於一體的示範區。淮河公園面積600餘畝,有休閒廣場、環湖特色建築、水上娛樂中心、動物山莊、兒童遊樂園等設施。2006年底被省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級風景區。

王家壩閘

王家壩閘,是蒙窪蓄洪庫水利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蒙窪蓄洪庫的進水閘。蒙窪還保留著沿淮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淳厚的民風民俗,王家壩鎮政府整合全鎮旅遊資源,利用蒙窪宜人的風景、民風民俗以及王家壩水利工程,著力打造"沿淮風情"及生態旅遊區,使蒙窪王家壩鎮成為沿淮一條具有很強吸引力的農業生態考察、旅遊觀光帶。

(2) 人文景觀

(3) 歷史古蹟;

萬溝遺址

遺址背坡面湖,靠近蒙河,高出地面1-3米,面積2500平方米。1950年萬溝小學校長劉金屏帶師生到湖捕魚進行生產自救時,發現此遺址,並採集到陶片、蚌殼和石器。經地、縣部門考察,確認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地面採集到的石器有石 斧、石錛、石箭頭、石刀、石鏟,其中有帶孔石器,陶器有陶鬲足、豆頸、鼎足、網墜和陶器殘蓋。陶質有泥質灰陶、紅陶和夾沙陶。紋飾有籃紋、繩紋、雲雷紋、 附加堆紋等。

賀勝臺遺址

賀勝臺遺址位於阜南縣城東20公里,黃崗集西南1公里,東距谷河與陶子河合流處200米。遺址高出地面6-7米,現存面積1000多平方米。文化堆 積層厚3.55-4米,土質呈黑灰色。在地表3-3.5米以下為0.55米厚的灰層,夾雜大量蚌殼、陶片和獸骨。1956年出土石器有帶孔石鏟1件,石斧 1件,石鏃多件;陶器有陶紡輪多件,陶鼎足、鬲足數量眾多。因遺址處於兩河口,每逢汛期四面環水,臺地東端臨河處大部分被水沖刷崩塌,形成陡峭斷面,文化 層清晰可辨。據考古資料分析,遺址文化層分兩層,下層為二里頭文化層,上層為商文化層。該遺址俗稱"賀勝臺",傳說岳飛大敗金兵後曾在此慶賀勝利,故稱。

原鹿故城

原鹿故城距今阜南縣城西南5公里許,谷河南岸。長方形古城遺址清晰可辨,東西約1500米,南北約1000米,夯土城垣突出地面,垣下低窪的農 田應即護城河。當地村落沿用古地名,稱作城裡、城角、前樓、後樓等,統稱"阮城樓"。城內有古井16眼。現仍可汲水。阮城東門外路北水井沿上有—斷碑,刻 育"古平輿縣重修蓮寺碑"字樣。解放後此地陸續出土的文物有戰國兵器銅戈、銅鏃、弓、戟、陶鼎、陶罐、陶爐、陶壺,楚蟻鼻錢、秦半兩,漢五銖、新莽貨泉、 大泉五十,還有漢銅鏡、銅印、銅帶鉤等。故城春秋時名鹿上,屬宋,後為楚所佔,西漢置原鹿縣,屬汝南郡,東漢為原鹿侯國,晉屬汝陰。南朝梁置平輿縣,齊周時廢。

富陂故城

富陂故城位於阜南縣城東南十餘公里處,故城東至呂家崗頭,西王七旗倉、花門樓—帶。北靠谷河南沿崗頭,南至王衝以南的楊莊、陶莊、腰莊、盧寨、大許 莊等村落。解放前後曾出土楚幣、漢銅鏡、陶器、陶井筒等古文物。西漢置富陂縣,東漢為侯國,永元九年(97)復置縣,東晉後廢。

永安故城

永安故城位於王堰鎮的永店孜,距阜南縣城26公里,洪河北岸。遺蹟長1500米,寬1000米,地面土層鬆軟,呈灰褐色,土中雜有蚌殼、陶片、磚瓦 殘礫。50年代以來,陸續出土楚"郢爰"、漢及唐、宋銅鏡、錢幣及銀錁等古物。北千米許,有夯土高臺,長寬各百餘米,高兩米許,上有居民十數家,鄉民稱它 "古城孜",為永安子城。上有古井一眼,水位恆定,今仍飲用。永安縣為隋置,唐武德六年(603)廢。會昌中(841-846)復置縣,五代初廢。

潁水故城:

故城即今地裡城,位於阜南縣城南16公里處。元至順三年(1322)置縣,至正十一年(1351)劉福通率紅巾軍攻破潁水縣,縣廢。故城南門在今地城 集南頭,洪河分洪道左堤下,居民喬印富住處尚埋有石門枕。北門在今地城小學,宅後有溝,為古城壕。西門為老街西巷口,古雙塔福寺之東北隅。東門為集東巷 口,三因橋之西。

財邱故城

財邱故城位於阜南縣城西南20公里處,南距洪河兩公里。南北朝時梁置財邱縣,屬財邱、梁興(今艾亭)雙頭郡,東魏置財州,北齊廢。財邱故城遺址今稱 財城崗、財神崗,財城東西兩土丘相連,東起古法華寺、西至湖岸長1.5公里。南起分洪道,北至古城北關寬0.5公里。有古井數眼,還有4間廟宇的法華寺。 現寺已不復存在,廟址已建起財城小學。城西有柴王墓。傳說為宋太祖趙匡胤所封柴王子要之墓。

焦邑故址

焦邑故址位於阜南縣城23公里焦陂鎮東1公里。楚大夫伍舉食邑,宋置焦坡鎮,為潁州十鎮之一。焦陂鐵佛寺有宋寶元二年(1039)立的石碑,碑文有 "焦坡前代置鎮"。皇祐元年(1049)歐陽修知潁州,常遊焦陂。舊時的鐵佛寺、佛寺塔、東嶽廟、焦陂塘、清河茶園遺址尚依稀可辨。集內外有古井30多 眼,尤以原東嶽廟左側的九龍泉水質最佳。留有"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魚肥膾如玉"等名篇佳句。

五皇廟建築群遺址

五皇廟建築群遺址位於阜南縣城東北9公里柳溝集西南隅。柳溝南北走向,溝東有云臺寺,溝西並排建立迎水寺、東嶽廟、三官廟、地藏寺,形成一組錯落有致的寺群。為南朝梁時所建。梁亡,廟廢。明中葉在雲臺寺舊基重建,更名玉皇廟。

注:排行、圖片均來至網絡;

三國名將呂蒙故里——安徽阜南縣

三、經濟水平:

1、基本經濟概況:2018年阜南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8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59.7億元,同比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70.5億元,同比增長14.1%。三次產業結構由2017年的30.4:32.6:37.0調整為27.7:33.2:39.2,工業化率由2017年的28.3%提升至28.9%。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0431元,較2017年增加1043元,可比價同比增長8.9%。

2、薪資水平情況:3000元/月左右;

3、房價及消費水平;均價6000元/平米左右;

4、當前GDP億元:180億元:

5、人口數:是否有少數民族;

注以上數據來至統計機構發佈數據;

四、企業數量

1、在業狀態企事業總數:59037家;

2、批發零售企業數:29704家;

3、物流快遞企業數:720家;

4、互聯網、電子商務企業數:1374家

5、製造業當地產品數:4907家;

6、其他在業企業總數據:22000家左右;

注以上數據來至工商局公開數據;

五、所在縣域互聯網、電子商務用戶數等數據:

1、智能手機數:160萬部;

2、平均在線時長:4.1小時/天;

3、人均年線上消費金額:4800元/年;

4、各類門店數:超過50000家;

5、渠道商(代理商)企業數:2500家左右;

6、街道、鄉鎮數:截至2018年,阜南縣轄28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一個農場:鹿城鎮、方集鎮、中崗鎮、柴集鎮、新村鎮、朱寨鎮、柳溝鎮、趙集鎮、田集鎮、苗集鎮、黃崗鎮、焦陂鎮、張寨鎮、王堰鎮、地城鎮、洪河橋鎮、王家壩鎮、王化鎮、曹集鎮、會龍鎮、王店孜鄉、許堂鄉、段郢鄉、公橋鄉、龍王鄉、於集鄉、老觀鄉、郜臺鄉、安徽阜南經濟開發區、阜濛農場。鹿城鎮為阜南縣區委、縣政府所在地。

注:以上數據來至國家互聯網中心2018年數;

三國名將呂蒙故里——安徽阜南縣

六、縣域經濟圈發展潛力最佳結合點:去中心化電商(可理解為區域電商,不同點去中心化電商是機遇區塊鏈技術開發,服務末端供應鏈既縣域經濟圈);

1、去中心化電商的優勢:

(1) 不打破現有分銷體系——不樹立敵人;

(2) 不打破現有價格體系——充分發揮商家積極主管能動性;

(3) 不自建物流——眾包模式,輕資產運營;

(4) 成熟商業模式直接複製,無需自建技術團;

(5) 頂層設計縣域經濟圈即將迎來大爆發;

(6) 幫助家鄉經濟發展,成就人生價值成為區域商業領袖;

2、 社會價值:

(1) 節能減排,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2) 造血不抽血,讓資源、資金、人才留在本地;

(3) 縮小經濟發展不均衡現象;

(4) 優化完善商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村"城市化;

(5) 即時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6) 讓每一個居民享受到優質商品;

注:如有願意從事去中心化電商者,請私信給我具體溝通;

7、 歷史、榮譽:

1、 歷史:

阜南縣在夏、商兩朝屬豫州;周為宋地;春秋時期歸於楚;秦屬泗水郡鹿上縣;漢改鹿上為原鹿(治所在今公橋阮城),後被原鹿與富陂兩侯國分領;三國時期隸屬富陂縣,晉為原鹿縣;南北朝劃歸汝陰郡;隋、唐至五代為潁州治下,宋改潁州府為順昌府,置焦陂(今焦陂集)、永安二鎮。

元廢路置省,屬河南行省汝寧府潁水縣(治所在今地裡城),後併入潁州,明為鳳陽府潁州所領;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潁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為府,原潁州改為阜陽縣;民國時期為安徽省阜陽專區阜陽縣之三(焦陂)、六(地城)兩區轄地;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闢阜陽南鄉,建阜南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撤縣後,設阜南辦事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改辦事處為阜南縣,隸屬安徽省阜陽專區,轄原阜陽之趙集、苗集、於集、公橋和原臨泉之方集,原潁上之黃崗共六區;1952年阜陽之柴集、許堂、朱寨三區劃歸阜南縣,確定了今天阜南縣的基本行政格局。

2、 歷史名人:

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期汝南富陂(今阜南縣呂家崗)人,東吳名將。焦千之,生卒年不詳;字伯強,汝陰椒陂(今阜南縣焦陂鎮)人,北宋官員。

張鶴鳴(1551—1635),字元平,號達野,潁州(今阜南縣柴集區天棚集)人,明朝官員。

張鶴騰(1555—1635),字無翰,號鳳達,張鶴鳴之胞弟,明朝官員。

張大賡(1600—1674),字楊甫,別號實水,潁州(今阜南縣柴集區天棚集)人,清代畫家。

劉體仁(1624—1684),字公勇,號蒲庵,潁州薛集劉寨(今阜南縣城關鎮)人,清代詩人。

周作雨(1846—1888),阜陽縣柳溝集(今屬阜南縣)南周小莊人,清朝官員。

朱炎昭(1835—1921),字鴻升,號飛仙,阜陽縣朱寨(今屬阜南縣)人,著名塾師、畫家。

倪嗣沖(1868—1924),原名倪毓楓,字丹忱,阜陽縣柴集(今屬阜南縣)倪新寨人,兇殘多變的軍閥。

王治國(1866—1925),字利用,阜陽縣趙集(今屬阜南縣)會龍鄉西王寨人,系軍閥幕僚。

張耀先(1901—1931),原名張進榮,號省三,阜陽縣趙集(今屬阜南縣)冷寺張小莊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

周洪猷(1907—1932),字宣甫,阜陽縣趙集(今屬阜南縣)周油坊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

丁待聘(1898—1932),原名丁保珍,又名丁允章,阜陽縣趙集(今屬阜南縣)河寨丁小灣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

冷純修(?—1932),字全善,阜陽縣雙碑鄉(今屬阜南縣)東冷寺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

楊席清(1907—1938),字靖華,阜陽縣黃崗鎮(今屬阜南縣)東楊寨人,愛國志士。

劉玉瑛(1905—1946),阜南縣城郊區民安鄉劉家窪人,著名畫家。

劉銘經(1873—1947),字永鑫,阜南縣三塔集劉寨入,著名的教育工作者。

唐惠亭(1891—1947),字開暢,阜南縣唐家灣人,教育工作者。

呂和笙(1886-1957),字大鏞,阜南縣趙集區會龍鄉呂小圩人,進步人士,教師。

方端臣(1894—1959),阜南縣方集人,俗稱"方老端",愛國武師。

呂子厚(1897—1963),原名呂世培,阜南縣趙集區何寨鄉呂老寨人,醫師。

孫超群(1906—1967),阜南縣白果鄉人,參加過紅軍長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

聶鶴亭(1905—1971),阜南縣會龍鄉彭莊人,參加過紅軍長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

張炳恆(1925—1980),阜南縣方集區王莊鄉人,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等功臣。

注:來至政府網站及當地縣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