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氟多淨利潤連跌六個季度,“全球氟化工龍頭”造車夢碎?


河南多氟多淨利潤連跌六個季度,“全球氟化工龍頭”造車夢碎?

鋰電池造得好,跨界造汽車未必能好!

2019年10月22日,河南省焦作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多氟多”)發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營收約為10億元,公司淨利潤約為140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62.0%,淨利潤自2018Q2以來已連續6個季度下跌。

河南多氟多淨利潤連跌六個季度,“全球氟化工龍頭”造車夢碎?

營收增長有限,淨利潤連續下跌,多氟多遭遇了怎麼樣的困境?

據瞭解,多氟多與*ST海馬的境遇如出一轍,從造車“轉行”到房地產的*ST海馬正面臨退市風險,而跨界到新能源造汽車的多氟多,主業發展受到了“拖累”!

多氟多主業是什麼

根據多氟多官網顯示資料,多氟多成立於1999年12月,現擁有14家控股子公司,員工4000餘人,產品涉及高性能無機氟化物、電子化學品、鋰離子電池及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研發、生產和銷售,屬於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於2010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是我國無機氟化工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其中,在鋰電池研發生產方面有一定成效,成功研發了鋰電池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鋰併產業化,現已形成3億安時產能,打破了國外壟斷,產銷量居全國、全球第一。鋰電池裝機總容量國內晉升前十名,三元軟包鋰電池全國排名上升到第二位。

河南多氟多淨利潤連跌六個季度,“全球氟化工龍頭”造車夢碎?

此外,鋰電池產品還穩定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外市場,是三菱、三井、宇部、比亞迪、新宙邦、杉杉等一批高端優質客戶的供應商。

如此看來,多氟多可以算得上國內動力鋰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然而,它並不滿足於此,而是藉助鋰電池產業優勢不斷向新能源汽車進軍。

向下遊延伸,進行產業鏈佈局

從2014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因為國家政策而走到了汽車行業的風口。但多氟多並非盲目跟風,而是早有準備。

因為氟化工領域產品過於單一,怕受行業週期性影響,多氟多一直都在尋求產業升級轉型的機會。作為鋰電池原材料的生產廠商,多氟多開始向行業下游轉型,試圖打造從鋰電材料到新能源整車的全產業鏈模式

多氟多在2010年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多氟多新能源,主營汽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儲能電池等,是奇瑞、東風、長城等中高端汽車製造廠的配套供應商。此時的多氟多,已經研製出了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鋰離子電池。

為了進軍新能源,多氟多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動作頻出。

河南多氟多淨利潤連跌六個季度,“全球氟化工龍頭”造車夢碎?

2015年9月,多氟多宣佈以1.5億元收購河北紅星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簡稱紅星汽車)72.5%的股權,自此取得了整車生產資質,也被業界視為多氟多擴張其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舉措。

隨後,多氟多又以2億元自有資金對紅星汽車進行增資,並開工建設了年產30萬套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項目。

資料顯示,多氟多此次擬收購的紅星汽車位於邢臺縣,始建於1960年,已有五十多年的建廠歷史,具備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汽車製造工藝,擁有面包車、微型麵包車、SUV、MPV、卡車、改裝車等多種類型的整車生產資質。

此後憑藉多年的研發和積累,公司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汽車製造工藝及技術基礎。只是後來紅星汽車由於管理、資金等各方面的原因逐漸沒落,而被收購。

收購之前,多氟多已經具備包括氟化鋰、六氟磷酸鋰、動力鋰電池總裝等在內的動力鋰電池完整產業鏈。而此次收購的紅星汽車屬於具備整車資質的下游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

結果自然可知,隔行如隔山,此後多氟多的造車之路並沒有預期中順暢。

2016年2月,多氟多又收購山西皇城相府宇航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簡稱宇航汽車)、山西皇城相府中道能源有限公司(簡稱中道能源)兩家企業51%股權

此次併購成為了多氟多打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又一重要佈局。多氟多可利用宇航汽車和中道能源所擁有的優勢,完善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底,皇城實業兼併重組了山西宇星客車有限公司並更名為宇航汽車。隨後在太原投資16.8億元建設新廠,規劃形成年產5000輛傳統及新能源整車的生產能力。

2017年6月3日,多氟多以1.35億元戰略投資一步用車。可為多氟多帶來城市電池運營的關鍵數據,還可使其藉機切入城市新能源的市場

2017年6月4日,多氟多與修武縣產業集聚區投資有限公司、焦作龍瑞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河南多多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多多新能源),從事電動車的研發和生產經營業務。多多新能源註冊資本2億元,其中多氟多出資1.27億元,佔股63.845%。

2017年底,多氟多戰略入股知豆汽車。具體入股比例雖未公佈,但此後知豆汽車在電池總成的採購上,優先採購多氟多控股子公司焦作新能源生產的產品,採購金額佔年度總採購金額的比例不低於40%。此外,多氟多每年購買知豆汽車不低於1萬輛安裝多氟多電池的新能源汽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知豆汽車是由吉利集團、新大洋機電集團、金沙江聯合創業投資企業等多家企業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於2015年1月在浙江寧波成立,註冊資金為11億元,主營電動汽車批發及零售、電動汽車及零配件的技術研發、諮詢和轉讓等業務。

2018年1月,多氟多又出資4900萬元對知豆汽車進行了戰略增資。而此時的知豆汽車正處於高光時刻!從2014年至2017年,知豆汽車已銷售超過9萬輛,佔國產新能源汽車6%的市場份額,佔純電動乘用車15%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微型電動車中銷量排名第一。

如此看來,多氟多與知豆汽車真是“天作之合”。多氟多方面也曾表示,與知豆汽車建立戰略合作,有利於多氟多進一步拓展電動汽車領域的產品與市場,促進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

從六氟磷酸鋰到鋰離子電池,再到整車製造繼而佈局低速電動市場、共享新能源汽車,多氟多的新能源汽車戰略佈局從產業鏈初端向末端無限延伸。不難看出,多氟多在逐漸完善其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拼圖。

總體來看,無論是自身產業發展,還是戰略佈局新能源汽車的時機,多氟多都算得上佔有絕對優勢。可是,多氟多最終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獲得了多少成效呢?

新能源汽車成累贅

最近,有眾多媒體報道,知豆汽車深陷債務危機,已停產一年有餘,行業上下游廣受波及。多家上市公司受損,其中就包括多氟多。

曾經發展如日中天的知豆汽車,現今為何到了如此地步呢?

此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大多依靠政策補貼,沒有補貼企業幾乎很難盈利。現如今,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滑坡的大背景下,小型汽車製造商不得不面臨出局。

根據八二法則,20%的頭部企業把控80%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頭部企業都不能盈利的背景下,小企業想生存更難。知豆汽車在2018年停產,也是迫不得已的自然選擇。

而此前廣泛佈局新能源汽車、戰略投資知豆汽車的多氟多,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

除了大環境的影響外,還有行業的技術問題。此前,就有多氟多內部人員在公開場合表示,且不說從多氟多所處的材料行業跨界到汽車行業,就是從電池行業跨界到電機、電控也存在著巨大的技術障礙。這也可以看出,多氟多跨界轉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困境。

多氟多雖然獲得了國家政策的相關補貼,但那相對於造車需投入巨大資金而言,猶如杯水車薪。

在整個車企行業都處在寒冬期的大背景下,多氟多的造車之路將會更加艱難、崎嶇。

如今,多氟多在季度財報中也表示到,利潤下跌的主要原因為氟化鹽產品盈利能力所有減緩,以及新能源汽車應收賬款風險加大。

除造車受困外,多氟多還將面臨其主打產業的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比如化工產品價格回落、產能供給過剩。

自從新能源汽車風口過後,多氟多的股價每況愈下。

河南多氟多淨利潤連跌六個季度,“全球氟化工龍頭”造車夢碎?

就在昨天,多氟多發佈公告稱,截至2019年10月20日公司股東戶數為12.59萬戶,較上期(2019年9月30日)減少1196戶,戶均持股5.83萬元,減幅為0.94%。

從股票走勢來看,預示著危機的降臨!

現如今,國家補貼退坡、汽車製造技術受困、新能源汽車領域群雄逐鹿,多氟多的新能源汽車成了“燙手山芋”。

如何從造車困境中抽身,應是多氟多的當務之急!

河南多氟多淨利潤連跌六個季度,“全球氟化工龍頭”造車夢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