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龙的书拍成电视剧后反响都一般?

蕙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古龙小说是真正的新派武侠小说,除形式上创新外,创作视野上也完全创新,重视人的内心和情感。古龙的小说都是写意的,他的代表作都是没有招式的描写,陆小凤的灵犀一指,李寻欢的小李飞刀,楚留香的武功,都是没有办法还原的。且古龙的小说不像金庸有历史结合,人物刻画的那么丰满,他的小说人物很单调,但又很高大,如果导演和编剧理解得不透彻,拍出来的效果自然不好。



【1】故事过于写意,无历史结合

古龙小说不同于金庸,更加注重写意,主人公往往都是浪子形象或高手,出场即巅峰。其主人公没有金庸小说人物逐步成长修炼的过程,并且武功招式更加虚无缥缈。没有具体的招式,往往以无招胜有招,这样的主人公不太好去刻画,招式武功也不好展示,所以导致了拍成的电视剧反响一般。我个人认为郑少秋的《楚留香》和张智霖的《陆小凤》系列改拍的都不错。

再就是历史的结合,金庸的剧,他的人物多取材于历史,再不济,背景也是真实存在过的。书中的人与当时的时代命运相连,比如倚天屠龙记的明朝背景,明教来历,跟历史结合的很到位。



【2】人物过于理想化,主线不明确

古龙小说里的人物,男的皆惊才绝艳,视功名利禄为粪土,女的皆倾国倾城,不食人间烟火。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跟其性格有关,古龙是个大男人主义的人,对女性伟大的一面描写得很少,他的小说人物 、角色 、剧情架设的太现实也太理想化,很美好,读古龙的书之后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大, 小说留白的地方很多。 每个人对留白地方的理解,电视剧编剧对书的想象或者理解都不同 ,所以拍出的效果也不同。




【3】编剧和导演未理解小说内涵

其实古龙小说有拍成影视作品很成功的,比如古龙在生前亲自操刀做过编剧,拍摄出来的《萧十一郎》就极为卖座,比如郑少秋、赵雅芝主演的《楚留香传奇》也极大的还原了原著中的人物,到后来很多导演拍的作品,胡编乱造,将古龙作品改的乱七八糟,观众看了自然不买账。

假以时日,能遇到对作品领悟深刻的导演,有一个好的编剧,再加上现在高超的武术特效,古龙笔下的那些大人物将能更美好的展现出来,当影视剧制作团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观众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以后,古龙的小说精髓终将在大荧幕上再次绽放出其独特的芬芳。


大志读书


如果你眼光高一点,往往会认为所有武侠剧都不如原著。不过金庸小说的改编剧,即使神不似,起码有不少做到了形似,可近年来古龙小说的改编剧,基本成了烂剧大全。如果你要找像点样子的古龙剧,甚至要追溯到梁朝伟和吴岱融版的《绝代双骄》。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跟古龙小说的风格有关。金庸小说要拍成电视剧,往往因为其宏大架构、超长篇幅和纷繁人物,必须要做减法。人物方面,桃谷六仙变成桃谷四仙算是经典段子。情节上更是要删减,不然几十集的容量根本拍不完。

但古龙呢?他的作品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区别明显。早期作品多半是模仿之作,而且模仿对象还是卧龙生和诸葛青云之流,加上古龙任性,许多作品烂尾,实在不值一提。中期作品仍是模仿金庸式的宏大江湖,格局比前期作品强得多,如《绝代双骄》、《浣花洗剑录》、《大旗英雄传》等,客观来说,这段时期的作品从文学性上来说比不上此后,但却是古龙作品最适合改变的,因为江湖格局宏大,兼具情节奇诡。

之后,古龙以《风云第一刀》的“小李飞刀”开创了自己的时代,《欢乐英雄》、《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等经典作品纷纷涌现。后期的古龙作品,风格延续过往,只是水准有所下降,当以《三少爷的剑》和《白玉老虎》为转折点。

但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古龙独创的散文诗体和短句风格。这种特质会带来相当的阅读快感,却很难在电视剧上完美呈现。同时,小江湖、少人物的格局,也使得这些作品很难在电视剧里铺陈。说白了,越是古龙的好作品,越不适合拍电视剧。


叶克飞


好的电视剧往往都由好的小说改编而来。古龙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作家,所写的武侠小说,大约有73部,拍成电视剧的其实不少,也不能说反响一般。

至少,他的《天涯明月刀》、《绝代双骄》、《陆小凤传奇》、《萧十一郎》、《小李飞刀》、《楚留香传奇》等六七部,都是比较经典的了。大家围炉相聚,偶一谈及,画面感即便有些模糊,但印象还是深的吧。所谓新武侠小说三大宗师,我自己觉得在影视改编上,相较之下,最不见效果的,是梁羽生,而不是古龙。

但是,平实地讲,古龙的小说改编之路,若拿去和金庸度短衡长,确实又是比较失败的。金庸才是小说电视剧化运作的奇迹,古龙这点成绩,要去跟金大拿争奇斗艳,只能说马马虎虎。

这里面的原因,若辩称只是因为古龙命短1985年就去世,无“暇”顾及,恐怕也是说不过去的吧。


这里面,最核心的缘由,老生常谈,我以为是古龙作品的性质决定的。武侠电视剧最吸睛的,是打怪升级,什么秘籍流、吃药流、抗战流,这些俗套,古龙统统罢免。

一句话,古龙文如其人,太拽比,不按常理出牌,当“案头文学”意淫爽歪歪,可要真的搞成电视画面呈现,编剧只怕都会焦虑成便秘。要知道,新武侠三大宗师之中,古龙个性最狂放,文笔最奇异,加上也可能成名最晚,有金庸、梁羽生两大佬珠玉在前的缘故,他势必需要突围,更导致其文风、故事、情节,那种求新、求变、求突破的格调最明显。而这些反传统武侠套路的写作,使他在最大化赢取年轻读者、当代读者欢迎的同时,其实不自觉地,也更加远离了被电视改编的可能性。

本来,我们都知道,武侠面众的核心,是塑造江湖世界,是贯穿侠义恩仇,是通俗的,是大众的,是讲故事的,是说传奇的,是谈武功的,是颂英雄的,是有历史感的,是有现实投射的,这样的武侠才是最常规的,最保险的,也最适合做影视改编的。

古龙偏偏反其道而行,是以可以在文字经营上别具匠心,但真弄成拖沓的电视剧,这种毫无历史背景、情节时常断连、人物天马行空、注重内心活动、讲究氛围调适的武侠电视,不仅改编会很费劲,也让古龙小说的精髓大半流失,更会让观众看了也莫名其妙。

由此,可以说,相比之下,古龙小说,本身就是比较小众的。多数男观众觉得不够爽,女人对打打斗斗感到无聊,年纪大点的又嫌弃他不够厚重,是众口难调。


还有,就是古龙作品,历史感极其不足,搞成连续剧让人为难。因为历史感的确实,也就断了现实感的投射,结果说奇幻不是,说历史剧不是,说武侠剧又没啥传奇打斗,尽都是些男男女女莫名其妙的爱来爱去,弄成文学可以,整成画面很熬心。

像金庸和梁羽生这两大咖,最大的长处就是将武侠写得真实可感,构建江湖大环境,甚至直接和历史挂钩,改编起来就成了武侠传奇点缀的历史剧,足以大获成功,屡编不止。古龙简直就是武侠小说界的古龙.美斯特·邦威,不走寻常路的,基本不大理会这些。

比如,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放在宋元之交,呈现宋、元、金几方力量的博弈;《倚天屠龙记》讲元末中原武林各大门派最终走向反蒙之路,都更最好地让观众接受这些故事,还欣赏里面的侠客形象。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诸作,更都是直接和中国历史攀附的,家国情怀,儿女情长,有始有终,看的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是以导演徐克,是最爱弄武侠改编的了,什么还珠楼主,什么金庸,什么梁羽生,都反复不厌其烦改编,唯独古龙的东西,他直接罢手。看他访谈所说,不是不喜欢,也不是陌生,而是不敢。以他阅读之多之熟,以他才情之好,以他改编能力之强,都是噤不敢受的,何况其他庸才?


以上所说这些条件, 古龙有么,不说没有,至少也是极弱势的吧。再加推论,不仅如此,他的作品,时间、人物、情节其实都是缺失的、是支离破碎的,是混乱的。

他的作品,什么《小李飞刀》、《浣花洗剑录》之类,酒、男女、友情这三者才是核心,什么情节、什么打斗、什么武侠,基本都是陪衬。甚至说,他干脆消解了历史和现实,故事与人物纯属虚构,根本不理会历史、背景和现实因素。我们作为观众,对郭靖、杨过生活在宋末,张无忌生活在元时,陈家洛生活在满清,都耳目能详,但是有几人知道李寻欢、楚留香、谢晓峰、陆小凤、萧十一郎是哪朝哪地的人呢? 这样的小说,一切天马行空,任情任性,甚至要找到符合的演员都难,比如上官飞燕,任何女人来演,都容易演成狗屎。

古龙会这般操作,客观上是因他的现代派的文学理念,还有与为人的洒脱个性有关,但主观上,得坦白说,也是和他才情所限相关的。梁羽生、金庸这两位,出生早,家学渊源,是有深厚的历史学养的。金庸不说了,海宁查家,数百年诗书名门,自身所期就是要做一名史学家;梁羽生呢,毕业于岭南大学,曾师从太平天国史研究大家简又文,史学功底是极好的。


古龙呢,是淡江英专(淡江大学前身)背景,只是在那的夜校部读过一年书,既无金庸之家学渊源,也乏梁羽生的际遇,西方文学读的多,对中国史的谙熟程度基本上和我等常人无异。是以他肯定无法和梁、金二人那般熟练地驾驭历史材料,游刃有余地在中国历史中撷取素材进行创作。

加上他一生落魄潦倒,根本无法安心创作,除了有几部写的真不错,其余都不免有混稿费之嫌,像中后期的作品,似乎从未超过十六个字,除开《流星.蝴蝶.剑》和《楚留香》,剩下的越看多了越烦,几乎都是一个套路。原因在哪,其秘诀在以行算稿费而已,既然都混了,质量肯定下来。

这一点,他肯定不如金、梁,这二位爷几乎都精打细磨,是不是都是经典不说,至少都是认真的,是更完整的结构,自然也更容易改编成影视剧,而古龙能拿去改编的,也翻来覆去只能取《小李飞刀》、《绝代双骄》等寥寥数部,尽管他一共写了70多部,论数是最浩繁的。

他的这种学问路数、教育背景、生身经历等,实际也导致他的作品,不仅历史感不足,也是难以接地气的。那些哲学性的表述,诗化的语言,虚化的框架,人物呢,情节呢,环境呢,几乎什么都没有,连制造情绪和氛围都比故事重要。这等架构,早期邵氏公司拿去弄电影可以大受欢迎,但编成电视剧真是勉为其难。连他的文笔,其实也是富有争议的,爱的人爱的欲仙欲死,挑剔的读者会觉得纯口水,纯装逼。

可以说,古龙的创作生涯,自1960年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发表开始,迄于1984 年的《猎鹰·赌局》封刀,一以贯之都是如此做法。这种文风和取向,风格非常西化,写意飘渺,怪诞、象征、隐喻都成为文体要素,有着最大化的文艺范和西洋格调,最不符合世俗,与最通俗化的影视剧观众,必然也是有距离的吧。

不过,我想,是不是改编成电视剧,或者成功与否,对于古龙这位当事人来说,都不再重要了。逝者已矣,再多的名利、再多的热闹,都和他无关了。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他永远都在那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2019,3,16,晚,闲谈几句


刘愚愚


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武林外史》在荧屏上不声不响地播完了。金庸、古龙是新派武侠小说双峰并峙的大人物,可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古龙飘零一生、短命早死,他虽然拥有大量读者,但社会舆论对他的认定却不及金庸的十分之一。这种差别并不仅仅体现在文坛上,他们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后遭遇也不尽相同。金庸的作品,从早期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到一两年前多家电视台争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再到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央视版《笑傲江湖》,或成为武侠剧的经典,或引起巨大的争议,总能处于舆论的焦点。而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或默默无闻地从荧屏上消失,或遭到观众激烈的批评,比如多个版本的《小李飞刀》,比如《绝代双骄》、《武林外史》。

金庸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往往成为造星运动,其实古龙的电视剧一样有明星当家。《小李飞刀》的主演是焦恩俊、萧蔷、俞飞鸿;《绝代双骄》则有林志颖、苏有朋坐镇,但是他们在剧中的表现总是无人喝彩。问题并非都出在演职人员的阵容上。古龙小说改编电视剧,到底是哪不对劲呢?崔承是焦恩俊版《小李飞刀》的制片人,他在全片拍摄完成后大吃一惊:“没想到比我预想的还坏得多。”于是只得在后期制作上下工夫,做后期的时间并不比拍摄时间短。崔承认为,金庸以情节带动小说发展,而古龙着重的是人物内心和意境的刻画,武打没招数,用镜头表现很困难。比如说,小说里写“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见过小李飞刀的都是死人。把这种神话一般的描写用镜头转变成一把实实在在的刀,怎么拍?怎么能让古龙迷接受?崔承说这一切太难了,他今后再也不拍古龙的戏了。

有位古龙迷则一腔怨气:“古龙的电视剧拍不好,是因为导演、编剧、演员都不好,他们都不领会古龙这种邪派高手的精神,动不动把它拍成言情剧。”

可是仔细想一想,古龙的文学手法未必就是电视剧的克星。古龙小说在情节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借鉴西方侦探小说的笔法,悬念极强,引人入胜,他成熟的作品奇丽诡异、匪夷所思,而又基本符合逻辑,环环相套,结局出人意料,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等等。这样的小说没有理由拍不了电视剧。问题在于,以往改编古龙小说的编剧们,对现成的素材视而不见,往往沉溺于多角恋爱不能自拔,甚至还要画蛇添足把情感问题弄得更复杂。结果古龙笔下那些性格分明的人物无一例外变得婆婆妈妈。

另一个问题是表现人物。古龙的小说人物不像金庸那么生活化,有时候甚至是造作、不合理的。这在文字阅读中能带来意外的快乐,变成影像却需要费一番周折。其实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已经提供了优秀的范例,这部电影的人物来自金庸,而其中的剧情演进,人物内心、情感、对话,却基本是古龙式的——其要诀就在于诗意的夸张。当然,这种夸张要根据不同的人物精心设计,最起码要表现出小李飞刀和沈浪之间的差别。

至于古龙来无影去无踪的招式,用镜头表现应该不成问题,它需要的是一点有想像力的特技效果。其实对一部电视剧而言,特效从来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能讲好故事,演好人物,观众应该不会过度挑剔小李飞刀是否看得见。

古龙生前寂寞,身后凄凉,留下的惟有大批良莠不齐的小说和大量拥戴他的读者。如果古龙的作品能够通过优秀的电视剧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那么上可以告慰这位江湖怪才的在天之灵,下可以达成千千万万古龙迷的心愿,而对于电视剧自身,也是一种新样式的探索和突破。


好歌抢先听


翻开古龙的书看一下,无论陆小凤,楚留香亦或是沈浪等人,武功智谋过人,心胸宽广,飞度翩翩!当然,现实中是没有这样的人的!但是,我们大家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有一个近似于完美的人,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他的处境会怎么样?我敢说一定不会有多少人接近他!就像古龙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样!而金庸的小说,无论再怎么样去写,都离不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看看郭靖黄蓉,再看看萧峰杨过,无论之前经历过什么,最后最终会保家卫国,抵御外族!而这样的故事或许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吧!特别是在当今的国际形式之下,南海有菲律宾,东海有日本!都想蠢蠢欲动!这时候就体会了金庸的武侠精神!因此,大多数人会认为金庸的书改编的电视剧要更好一些!


我问你这瓜保熟么


为什么古龙的剧都反响平平?

原因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

因为,人们可以承认“流氓”有才华,但必然不会推崇他。

王家卫曾说过:“因为古龙是流氓,有才气的流氓。所以我拍的时候会想,要是古龙去写这场戏,他会怎么去写啊?我喜欢反差,就试着用古龙的口吻来讲金庸的故事”。

这部古龙的口吻、金庸的故事,就是《东邪西毒》。

古龙说:“一个人如果沉溺于酒,必定有他伤心的事,而伤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

豪饮。多情。

于是。

世上有了醒不了的谢晓峰、醉不倒的李寻欢。

人间有了翩翩人凤陆小凤、独一无二楚留香。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以下引号内内容摘自知乎郑小乔):

"金庸:XX末年,张家村有个李大爷,大爷有个小孙子叫小李子,小李子外出打猎,不小心掉一个坑里了,没想到坑里居然有秘籍!!小李子苦心修炼终成一代大侠。(完)

古龙:大漠 ..风沙..男人武功高强的男人..女人..艳若冰霜的女人..酒..烈酒..唯有沉默(完)"

是的!金庸作品中的人物更符合大众的期待,平凡的孩子神奇的际遇,各路名师齐上阵,教功夫还送内力,总之一路打怪升级,瞬间神功大成。不仅如此,主角光环满满的他们,在人品修为上几乎没有任何污点(韦小宝不算)。即便杨过断臂难续、无忌年幼孤苦,可除了命运对他们的捉弄,他们本身的人设几乎完美。

古龙从不去迎合观众,去描述那些年少至成名的美好。他笔下的沈浪、傅红雪身负血海深仇,李寻欢在爱恨之中痛苦,楚留香、陆小凤看似游戏人间,实则深情之人自有他的无奈与束缚。

金庸的作品,是让平凡的人变得伟岸,一步步走向光辉;古龙的作品,是扒开了那些伟岸的人身上的光辉,让你看他们流着血的平凡。

不仅如此,金庸笔下的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国恨家仇的背景下,慷慨澎湃,让人心潮激荡;然而古龙笔下的大侠,都把柔情留给了最爱的人,他们冷漠疏离傲世独立,不问正不问邪,只问我心。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蔚然不动。

显然,主流价值观更倾向于前者。

因此,你会看到,古龙的小说拍成剧,要改、要大改,删掉不能演的、改掉演不出的,改编过后,编剧只能在忠于古龙风格和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之间,尴尬地权衡。毕竟,古龙笔下阴郁压抑的氛围,不是人人都欣赏;毕竟让主角既闪耀人性光辉也暴露人性丑恶,不是人人都接受。

个人认为,金庸的作品都在写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连贯有序,这样的作品适合拍成电视剧;古龙的作品大多再讲某个人某段人生的一件“事”,他不想交代原因,或许没了也没个结果,这样的作品更适合拍成电影。

有人说,古龙的作品多一气呵成,即便有瑕疵也绝不改,或许改一改,拍出来更好看。

可是,没机会改了。

因为,古龙本身就是他笔下的浪子。

他爱酒、爱女人,很多酒、很多女人。

他不在乎命是否长久,只看他心是否愿意。

所以,他去那个他心中热爱的世界仗剑驰骋、惩恶扬善去了。

古龙的剧并不是不好。它们是热爱者心里的热爱,却无法像金庸剧一样让所有人爱。

推荐几部古龙的好看的剧刘德凯版《流星蝴蝶剑》,如果你想感受古龙笔下那强烈醉人的氛围,就去看它。

《武林外史》,虽然经过很大改编,但是不影响它非常好看。王艳的飞飞很棒,黄海冰的沈浪很浪!

张智尧的《楚留香》、张智霖的《陆小凤》。

它们播过,它们不火。

可是真正的热爱,谁管他火与不火?

最后,怎能说反响都一般?秋官的香帅、四爷的萧十一郎、林志颖张卫健两版的小鱼儿与花无缺,焦恩俊的李寻欢,难道不都曾大热过?在那一代人心中留下恒久的烙印?


苏的小福


作为一个古龙迷,这个问题还是要分两方面来回答。我以例子来说明。

八九十年代,香港拍了一系列古龙剧,1985年的《陆小凤之凤舞九天》,万梓良饰演陆小凤在当时有不错的反响,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演绎,都相当出色,作为一个80后,也是近期才看了这部电视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下。

1986年刘松仁主演的《九月鹰飞》1991年的《边城浪子》,张兆辉和吴岱融主演,吴岱融的傅红雪是最贴近原著的,演技也是一流。

这些电视剧,对于年轻的朋友来说,确实很陌生,而内地所拍摄的古龙剧,往往因为情节变化太大,太雷人而没有收到好评。即便是被奉为经典的《武林外史》读过原著的人对这部电视的评价并不高,而类似于《策马啸西风》(改编字古龙小说,算是大杂脍)这一类的电视剧,更是雷中之雷,图片就不放上来了,太辣眼睛,有兴趣的自己查。比如《三少爷的剑》,加入了朱棣夺权的故事,失去了古龙小说的一个特点,不涉及历史,而焦恩俊版《小李飞刀》中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加的情节太不古龙,虽然我很喜欢焦恩俊的扮相,可是还是欠缺一些古龙味。

内地有一部不怎么知名的古龙剧,可能也只有资深古龙迷会注意,《凡人杨大头》,改编字《大人物》,主演吴京,剧情还可以,但总觉得欠缺些什么,拍古龙小说,最难的就是就是所谓古龙味。事实上,古龙小说最适合拍成电影,70年代邵氏拍了不少古龙电影,无奈年代久远,除非是铁杆古龙迷,很少有人会去翻那么旧的电影。

古龙小说重意境,而意境恰恰是最难拍出来的,读过古龙大多数作品,想来想去,也只有《绝代双骄》和《多情剑客无情剑》等少数几部小说适合拍成电视剧。


又见叶飘零的飘零驿站


古龙的小说比较传奇,主角的很多经历,很多见闻都很传奇,并且有很多是不符合中国电视剧的播出规则的,而这样的情节如果拍成电视剧很可能被退回,比如楚留香见到石观音和她的婢女的那种同性之间的爱,肉体的爱和情感的爱,都有;比如陆小凤里面宫九的受虐倾向;比如小说中沈璧君是结婚了的,可她还是爱上了萧十一郎,如果照实拍出来沈璧君就是出轨了;比如白飞飞真的嫁给了快活王和他成亲而快活王的确是白飞飞的亲爹等等,很多情节即使拍了也不会播出的,小说中可以写,但是播出却是另外一回事,古龙的小说中有很多这种情节,并非古龙变态,只是他的人物性格及其生长环境决定的,不能照拍就只能改编,所以每一部古龙的电视剧都与原著相似度极低,也造成了书迷不喜欢的原因。而金庸的小说则是按照历史写成,很多事情都插在历史事件中,让人更加有代入感,也没有那么多不能播出的情节,完全可以照着小说拍电视,比如郭靖杨康的名字,就在靖康之耻之后,也由此而来;比如朱元璋曾经依靠过的明教,在倚天屠龙记中就成了主要描述对象,这些与历史符合度很高又不过于影响历史观价值观的故事情节拍成电视剧自然也会受到很多人喜欢,原著书粉也会因为还原度高高度赞扬,所以看金庸小说的人看了电视剧也不会不满意,而看了电视剧的人会更有看小说的兴趣,反过来,看了古龙小说的人觉得电视剧完全是瞎扯,而看了电视剧的人又觉得小说不如电视剧美好,过于悲伤,因此造成了古龙电视剧反响并不大的原因之一


大雪满弓刀


我是一个古龙粉,不爱看金庸,不请自来。

反响都一般……?

首先你需要了解的是,古龙作品被搬上荧幕基本上是最早和最多的,翻拍数量可能也是最多(没查过)。《小李飞刀》,当年在整个东南亚,歌手开演唱会不唱它的主题歌就可以直接下台了。

《楚留香》《陆小凤》《绝代双骄》哪一个影响力不够?只能说,在大陆,相比金庸,影响力不足,但也没有题主说的这么不堪。

不过在大陆,影响力确实比金庸低一些。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大陆因为播金庸剧比较多,大家看的多认可的多不假,但是请不要随便就说人家古龙的不红。

2.叙事手法。金庸写作手法以叙事为主,反转较少,古龙思路反转多且写作手法在当时“比较另类”不符合大众审美。

3.金庸作品之间有关联,将大量真实历史人、物代入小说,给人有连接的代入感。最明显的是“时间线”,例如《天龙》是北宋,紧接着南宋《射雕》和《神雕》,明朝的《倚天》。古龙小说之间大多数没有太大关联,且时间、地点人物大多为虚构,人物代入感不强。

4.人物成长。首先看武侠小说男生比女生多吧?而且什么时候男生看小说多?学生(没读过书的看不懂字就别杠了)。学生有个特点,穷(金钱或者事业上暂未证明自己)但怀有志向。金庸主人公大多身世坎坷,逐步走上巅峰,这和广大劳苦人民通过拼搏走上人生巅峰的理想抱负是一致的,所以易产生共鸣。 然而古龙小说主人公一出来就是满级,花不完的钱,举世无双的武功和智慧,最重要的,世界最美的人都要倒贴。 这分明就是高富帅! 别说以前,现在的穷酸学生和屌丝对高富帅是什么态度?所以结果一目了然。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民工热血漫那么多的原因之一。

5.可能还有一点,古龙死的太早了,没办法扩大影响力。


叶飞175698837



​/<font>首先,金庸对人物的师承来历写得非常清晰。比如郭靖一开始由江南七怪传授武功,期间偶遇全真教的道士马钰学了全真教的气功,后来遇见丐帮掌门洪七公,一是这小子运气好,也是黄蓉嘴皮子会说,加之厨艺不错,所以七公传给了降龙十七掌的前十几掌,后来又补全了後几掌。在桃花岛时,老顽童周伯通骗他学了九阴真经、又学了空明拳和双手互搏。

古龙就不是这样,比如他写李寻欢飞刀厉害,但是哪个门派的,谁传的,怎么练的,练了多久,都没说。

另外,金庸的武侠小说建立了一个庞大完整的武侠体系。差不多几本书看下去,就很清楚武林主要几大宗派,怎么开创,代代又有什么厉害人物。这个和上一点是有联系的。对古龙小说还没做到通览,不敢肯定,但是就我所知,这个和古龙也不同。

​​
还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取材历史,联系历史,甚至频繁有历史人物出镜,这个写作特点和我之后要提到的金庸的写作风格也有关。比如射雕英雄传的成吉思汗,更明显的还有鹿鼎记,很多人说鹿鼎记的暗线就是康熙盛世。在金庸小说中,历史既是背景,也是情节推动,书中人物亲身参与、见证、甚至左右着历史,或者被历史做左右,书中人物的人生观和最终的命运,也和时代紧密联系。比如郭靖曾见证过蒙古大军屠城,这个和他后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是有紧密关联的,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殉城,不得不说,他身处的时代和他的个人际遇决定了他的思想,进而又决定了他的命运。


写作手法来说,
差别太大,完全不同,古龙当年写作据说是按行付钱的,结果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特殊的文字风格。金庸的手法很有古文底蕴,所以他写历史背景的东西不是不犯错,但是就文字上到底驾重就轻。
嗯,放一段感受一下。‘
/<font>
​很经典,也很多段。
金庸小说比如 天龙八部的第一章叫 青衫磊落险峰行
再比如《神雕侠侣》
/<font>

​情感表达,
个人感觉,金庸是,虽然也有写作主旨,比如鹿鼎记很重要的立意是,借韦小宝来反面讽刺官场甚至为人处世之间的虚伪狡诈,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雪隐鹭鸶飞始见, 柳藏鹦鹉语方知。”但是他中间有意无意也会表露出很多人世间的其他情感,比如小玄子和小桂子之间的感情还有放一段倚天屠龙记中心爱的段落。
/<font>
殷离这一段,实在很触动人心,很显人生洞见和经历。但是退一步说,这个洞见,助推了情节(否则张无忌可能还要和殷离在一起),也是作者有意无意的一个情感流露点。
金庸的情感表述,一方面自然要借力于复杂、好看、体系完美的情节,另一方面也会被情节束缚,金庸构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就是所谓的“戴着镣铐跳舞”。架构分明,舞姿动人。/<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