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看待中國經濟

樂觀看待中國經濟

文 | 挪威

這是新90後早起推的第 158篇文章

前幾天,國家統計局發佈了最新的經濟數據:

前三季度的GDP平均增速6.2%,其中,第一季度為6.4%,第二季度為6.2%,第三季度為6.0%,你可以看到,是緩慢下降的。

並且,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說:

下一階段,世界經濟大概率還會延續放緩的趨勢,我們看一些先行指標和國際機構的預測,都不太樂觀。

這意味著,經濟下行,還可能繼續。

怎麼看?

我認為依然可以保持樂觀。

這不是結論性的判斷,而是思考。每個人都應該關注

自己國家的經濟形勢,並基於經濟學常識,而對其有所思考。

畢竟,國家經濟形勢,和一些關鍵性的經濟指標,遠比微博上一些漏胸漏屁股漏腹肌的明星,對你而言,重要得多,僅次於你朋友圈裡好看的小姐姐。

有這種思考的,不止我一個,還有任澤平先生,他是恆大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

他的原話是:

未來二十年,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全球頂級的投資大師查理·芒格,也有類似的思考。

2019年的情人節,這位95歲的老頭子在演講中說道:

中國的投資機會比美國好很多,中國會出現很多世界級的超級公司的。

乐观看待中国经济

查理芒格對於中國經濟的判斷

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形勢做出基本的定性判斷,不需要你會看懂很多繁雜的經濟數據,只要你有一些切身體會,以及有基本的經濟學常識。

作為一個市場主體的法人,我常與企業打交道,也常廝混與廣州與深圳的寫字樓和創意園。

我看到的,是一片熱氣騰騰:到處可見的年輕創業者,洶湧澎湃的創意與點子,深夜燈火通明的寫字樓。

這是我的切身體驗。

一個經濟不太行的社會,房價不會硬挺,更不會有所謂的限購;一般也不會加班,年輕人不會這麼早掉頭髮,更不可能有所謂的996.

限購,禿頭,996,這些雖然不太美好,但這背後,就是澎湃的中國經濟。

只有業務量充沛,員工才需要加班,甚至需要996連軸轉來支撐公司運營。

基本的經濟學常識性分析則基於兩點:

第一,雖然增速6.0%,但這個數據放在世界來看,依然很亮眼,並且,由於我們的盤子巨大,從絕對值來看,我們依然創造了巨大的增量財富。

第二,中國正在做對的事情,就是:減稅降費。

1981年,里根就任美國總統,當時他接手的美國,就是個爛攤子,經濟增長近乎停滯,通貨膨脹嚴重,美國面臨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當時里根的做法即是:推行最大規模的減稅,大幅降低社會福利,減少政府支出,大幅減少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營造公平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

在這種大的導向下,美國經濟很快復甦,並強勁增長。

雖然社會福利削減了,但由於整體經濟在上升,美國全部階層人員的收入,都漲了。

並且,自由競爭還催生了新經濟產業,像互聯網、信息服務等產業,都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催生加速。

中國正在做類似的事情:

推行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把原本要抽取的錢,還給企業。

一件靜悄悄,你可能都沒意識到的事情,正在中國發生,它意義重大。

2019年10月,國務院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

名字很長,內容很多,也很專業,你不需要知道具體條款,你只要知道這份方案的目的:很簡單,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這份方案,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它是為兩個目標服務的:

1、不刺激房地產,以此拉高經濟增速,某種程度上,你可以說房價會因此得到控制。

2、讓地方政府有減稅降費的動力。

在此之前,中國一直實行的是分稅制。

大部分財稅,上交到中央,中央政府手握財政大權,地方政府財政比較緊張

形成的局面就是:中央政府手握資金,開始修路架橋,大搞基建;缺錢的地方政府則開始搞土地財政,簡答來說就是:賣地。

不把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這需要地方政府去執行。

只有地方政府有錢了,才能擺脫對於土地財政的依賴,才不會盯著企業的稅收不放,給企業更大的盈利空間。

這個方案,你可以認為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

中央把錢,留給了地方,地方就會有動力把錢留給企業,企業看到盈利空間,就有更大的動力把資金投入到再生產與研發,創造更多社會財富,帶來更充分的就業。

更深的意義在於:

這是對市場、對商業的尊重。

相信市場和企業,能更高效地利用好這筆資金,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

當下的中國,正在從邁向中國高收入階段,中國也在從全球產業鏈的中下游,往中上游爬。完成這個任務的,就是中國企業。

一個基本的經濟學常識是,政府不是財富的創造者,企業才創造財富。

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產業鏈的競爭,也是中國企業,包括諸多國企和民企。企業做大做強,國家才會更大更強。

一個人,一個社會,要創造財富,變得富有,必須尊重市場,尊重商業。

商業可能是人類發明最偉大的模式,這話不是我說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哈耶克說的,他的原話是:錢,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哈耶克把財富的分配方式分為兩種:

1、權力體系:愈靠近權力中心者,愈能分配得到更多財富;

2、金錢體系:越有錢的人,財富越多。

雖然金錢體系也有這樣或這樣的弊端,但對比權力體系而言,優秀太多。

金錢體系的基礎是交易,錢是要流通的,這代表開放;權力則不然,權力是封閉的,一旦擁有,是可以世襲的,在內部流通。

所以,哈耶克說了另外一句話:

只有金錢才會對窮人開放,權力則永遠不會。

並且,金錢體系尊重人趨利的本性,遠比權力更能刺激人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

尊重市場,尊重商業,就是尊重人趨利的本性。

趨利並沒有什麼可恥的,優先為自己創造財富,也不是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我的認知裡,這是很光榮很正當的事兒。

一個人為自己創造財富,再通過市場交易,滿足他者需求。

在社會的整體面來看,整體的財富都增加了,用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話來說,你自己掙錢,同時也為社會創造福利。

一直有一種很蠢的觀念,認為商業是下流的,不道德的,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仇富心態爆棚。

而事實是,一般持有這種觀念的人,即使把富人的財富都劫掠光了,你也改變不了貧窮。

觀念才是窮根。

商業比公益偉大,只不過公益在輿論上佔據更多道德優勢。

商業才是可持續的,是公平交換,公益至少需要一方的付出與犧牲,只能作為商業的補充,而無法代替。

現在冒出一些很道德綁架的說法:企業不做公益就是不道德的,很蠢,完全沒看到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和稅收。

事實上,只有商業更發達的社會,公益才會更繁榮。

過高地舉著公益旗幟對企業進行道德綁架的做法,會導致商業湮沒,最終,公益也會沒有生存的土壤,人也會過分卑微貧窮。

所幸,我們正在做對的事情,減稅降費,尊重市場與商業,尊重企業的創造。END

*本文封面圖來自電視劇《北平無戰事》

乐观看待中国经济
乐观看待中国经济乐观看待中国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