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子公司“挖人:年薪480萬 銀行背景勿擾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隊伍的逐漸擴大,人才隊伍建設被列為頭等大事。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某招聘網站上發現,近期,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層出不窮,且職位年薪不斷創新高。日前,“某資產過2000億元的上市銀行”甚至開出300萬元-600萬元的高薪招聘理財子公司負責人。

證券基金人才頗為搶手

昨晚,“某特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出240萬元-480萬元的年薪招聘首席權益投資官的消息刷屏。

頗有意思的是,這則招聘信息明確指出,“目前理財子公司正在籌建當中。銀行背景的人勿擾,基金、證券背景的人可以私聊。”

银行理财子公司“挖人:年薪480万 银行背景勿扰

上述情況並非個案。記者發現,某目前在籌備理財子公司的知名股份制銀行發佈的權益投資官招聘中亦提到,“有證券、信託、保險資管或投資公司從業經歷者優先”,該職位年薪是240萬元-480萬元。

此前,原中投公司資產配置部總監範華加盟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任招銀理財首席投資官;嘉實集團旗下金貝塔網絡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戴京焦也據傳即將離任,出任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首席投資官,戴京焦曾任職平安證券、平安保險和嘉實基金等金融機構,擅長大類資產配置。

由此可見,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有證券、基金行業相關經歷的人才青睞有加。事實上,不少證券、基金的人也對理財子公司的崗位躍躍欲試。

“現在每天都盼著有獵頭來找我到理財子公司工作。”某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業務人員小王(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銀行有渠道優勢,不缺資金,業務開展起來也會容易很多,而且工資待遇未必會比證券公司差。

“銀行理財子公司資管這塊現在屬於藍海,機會不錯,應該會有很多人搶著去做。”某私募人士表示。

事實上,銀行理財子公司一向被認為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擁有類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雙重資格。背靠銀行這棵“大樹”,理財子公司擁有天然的渠道優勢。一位銀行系基金高管就曾坦言,一旦銀行設立自己的理財子公司,渠道資源肯定是向子公司傾斜。

招兵買馬 補齊短板

除了看好證券、基金行業相關經歷,銀行理財子公司還欣賞怎樣的人才?

有分析人士稱,投資界是“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領域。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利好資本市場,將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帶來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對於資管人才的選擇,實戰盈利能力的強弱應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這一能力的練就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沉澱。不僅要能看懂趨勢,而且要有知行合一的行動力和良好心性,才能確保理財資金的安全和為投資者帶來合理回報。

某銀行研究員亦表示,未來決定理財子公司市場競爭力的很大因素在於其投研能力和人才儲備。銀行作為間接金融為主的標準化產品發行者,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或者去一級市場“打新”,是一個突破。股權投資要求做相當細緻的盡職調查,對於企業和行業發展要有較好的前瞻性研究,對於風險要有精準的把控能力和配置能力。過去銀行理財主要藉助類信貸和資產池的運營模式開展業務,在大類資產配置體系搭建、全面的投研體系建設以及市場化的薪酬管理機制上都相對不足。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理財子公司團隊、平臺等搭建尚不成熟,短期內恐難“挖走”大量人才,但長期而言,理財子公司高薪吸引人才有望成為趨勢。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