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有這樣兩對綠皮小慢車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

就穿行在河北承德的山區裡


有這麼一支“大筐隊”

一年四季坐著火車進城

挑著籮筐擔子賣山貨養家


三十多年來

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走出大山

為老鄉們開出了一條致富路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深秋的承德,夜間氣溫達到零下。一大早,家住新杖子鎮的果農張淑琴大姐正在用凍紅的手精心挑選著今天要進城的水果。大姐從16歲開始就摘酸棗、種水果,進城賣錢補貼家用,今年她61歲。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挑選好水果裝滿了籮筐後,張淑琴把籮筐搬上獨輪車,走山路推車下山直奔車站。2公里的山路,她僅用了20多分鐘。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在車站售票廳,老鄉們都提前準備好身份證和兩塊錢零錢,不一會兒就買到了車票。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沿著站臺的黃色安全線,近百個裝滿水果和山貨的籮筐正在“候車”,不少阿姨、大姐站臺上聊著天,時不時碼碼自己籮筐裡的貨品,蘋果、酸梨、山楂、布朗、瓜子、脆棗、紅薯幹、玉米……啥都有。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新杖子站一年四季都有“大筐隊”進城,大概每天有百十來人。小站職工和老鄉們都很熟悉,會盡可能地幫忙。

列車車次時間要是調整了,他們會第一時間告訴村幹部,通知到老鄉;給“大筐隊”開闢綠色通道,把貨運到離上車最近的地方;車站還會特別跟鐵路調度部門溝通,調圖時千萬別忘了給老鄉們留出帶著大筐上下車的時間。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9點02分,由興隆縣開往承德的6433次綠皮車緩緩駛入新杖子站。老鄉們挑起籮筐,分組排隊,兩分鐘不到,順順當當一個不落全上車了。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老鄉們樸實、勤勞,還特別配合鐵路部門工作。因為有的大筐重達50多斤,一般不放在行李架上面,所以大家上了車,都是先在乘務員的引導下把大筐靠一側整齊擺放。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小慢車上從列車長到列車員每天和老鄉們打交道,也把老鄉當親人。老鄉們一出去一天,捨不得買水喝,乘務人員就在車廂裡備足熱水,讓他們喝足了再帶上點兒;老鄉們上車下車,車上和車站的工作人員也一起幫著老鄉搬大筐。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火車上,有位大嬸算了筆賬:坐汽車從新杖子到承德往返得30元,一筐蘋果就白挑了;而坐火車一天打個來回才4元,所以她幾乎一個月有二十多天都坐這趟車。

而且,小慢車對他們來說時間正合適,上午正好趕上集,晚上又不耽誤做飯。

她特意向採訪記者展示了自己最近一個月的車票,厚厚一沓,52張,夠湊一副牌的啦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10點整,老鄉們在承德站下車,奔向自己熟悉的小區和集市,老主顧們也紛紛來定點採購。

小區居民劉女士說:“我們承德人就認新杖子的水果,沒有農藥、純天然,吃著口感好還放心。我去海南住都帶咱們這邊的水果去。”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晌午過後,張淑琴的幾十斤蘋果和紅薯幹就售賣一空,她還去車站附近的書店給上二年級的小孫子買了兩本書。

幾十年來,靠勤勞致富的張大姐家裡不僅蓋起了四間房子,還供出了全家族第一個大學生,她幸福而知足。

說起孩子們,她自己也笑得像個孩子。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三十多年來,從新杖子到承德票價從八十年代的2毛錢漲到如今的2元。寒來暑往,這輛不變的綠皮小慢車把山裡的老鄉拉到城裡賣貨賺錢,把城裡人們拉到山區旅遊趕集,拉動山區經濟,拉來了老鄉們的好日子。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其實這幾天氣溫驟降,老鄉們本該在家搶摘酸梨,但聽說記者要來,便自發組織“大筐隊”坐小慢車進城。

老鄉們讓記者多拍拍他們,他們說: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這趟車

我們的好日子指著這趟車呢

就希望它能這麼長長久久地

拉著我們一直這麼過下去!

這對讓“大筐隊”老鄉們心心念唸的6433/6434次小慢車,興隆縣至承德間全程101公里,全程票價只要6塊5毛錢,由承德車務段擔當值乘任務,車組同時還套跑通州西至承德的6419/6420次列車,這也是備受沿線老鄉歡迎的一對小慢車喲~

承德小慢車拉著“大筐隊”老鄉拔窮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