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這個是真的嗎?

木劍溫不勝


常言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特別是在戰亂年代,為了生存下去,或者實現更大的利益,隨時都有可能改變立場。所以,海西女真葉赫部與建州女真愛新覺羅部之間的仇恨,並沒有多麼的深遠。

很明顯,野史中所記載的,葉赫部末代貝勒布揚古所說的,“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並不是真的。我們來看一下整個過程,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明朝萬曆年間,遼東地區的蒙古、女真部落經常入侵劫掠明朝邊境。眼看遼東就要大亂,大明朝一代名將,遼東總兵李成梁閃亮登場。李成梁秉持貪財,無賴,不要臉的大無畏精神,制定了兩大原則:一、槍打出頭鳥,誰強打誰;二、承諾隨便給,協議隨便籤,翻臉不認賬。而且,李成梁集運氣與彪悍於一身,率領僅有的兩三萬遼東鐵騎,在對蒙古和女真各部的作戰中,是怎麼打怎麼贏,經常打出以少勝多的勝仗。

努爾哈赤的外公,就是建州女真王杲部首領王杲,被李成梁擒獲,送到北京給剁了。王杲的兒子阿臺,也就是努爾哈赤的舅舅,兼堂姐夫(女真人的關係是剪不斷,理還亂),繼續率部抵抗。

阿臺戰敗,努爾哈赤逃往了海西女真葉赫部,受到了厚待。努爾哈赤甚至還與葉赫部貝勒清佳砮禮的女兒孟古哲哲訂婚。可見,此時的葉赫部對努爾哈赤是有恩的。

後來,阿臺、連同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父親塔克世,以及堂姐在古勒城一起被殺。這就是努爾哈赤七大恨中的其中一恨。此時的努爾哈赤,雖然得到了明朝補償的三十道敕書的交易憑證,三十匹馬,以及建州女真都督的任命,可是手下也就數十人,根本就攪不起什麼風浪。所謂的“十三副鎧甲”打天下,那就是痴人說夢。

原本,可以名留青史的李成梁,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將努爾哈赤納入了自己的保護,無意間為大明朝培養了一個強大的敵人。努爾哈赤成了李成梁一個忠實的小跟班。此時的努爾哈赤,還不足以跟海西女真中最強大的葉赫部抗衡,不過沒關係,有李成梁呀。

1583年,李成梁攻打葉赫部,屠兩千餘人,拉開了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大幕。葉赫部暫時消停了,整個海西女真也就暫時消停了,努爾哈赤可以安心統一建州女真了。在李成梁的幫助下,努爾哈赤徹底剿滅了建州女真尼堪外蘭部,並於1588年統一了建州女真。

努爾哈赤要統一整個女真,除了實力較小的黑龍江女真、東海女真(又名野人女真)之外,最大的對手就是海西女真。得了,野豬皮孩子不用怕,有李老爹在,幫你搞定。1587年,李成梁攻打海西女真哈達部,斬殺五百餘人;1588年,李成梁再戰葉赫部,斬殺六百餘人。剛剛開始恢復元氣的海西女真,只能再次休養生息去了。

好在,1591年,李成梁因為侵吞兵餉,冒領軍功,被御史彈劾罷官。隨著李成梁的罷官,努爾哈赤的統一之路也進入了停滯期。直到此時,努爾哈赤跟葉赫部都沒有直接的仇恨,他們跟明軍的關係也是時戰時和。

1592年,日軍侵朝,明軍遠征朝鮮抗日。努爾哈赤主動要求派兵入朝作戰,被拒絕。明軍在遼東的兵力空虛,努爾哈赤開始了吞併海西女真的征程。

自1593年開始,以葉赫部為首的海西女真各部主動與明軍結盟,開始與建州女真作戰。努爾哈赤雖然數次擊敗海西女真,可是少了李成梁的庇護,加上海西各部有明朝廷的支持,他也不敢輕易吞併。

不過,好運再次倒向了努爾哈赤,李成梁回來了。

1601年,李成梁復出遼東。1606年,李成梁又送了努爾哈赤一份大禮,主動放棄了遼東六堡,徙六萬餘戶居民入內地。努爾哈赤白白得了大片的土地。1608年,李成梁再次被彈劾罷官。但是,在李成梁的精心培養下,大明朝再也無法遏制努爾哈赤的發展勢頭了。

1601年,努爾哈赤吞併哈達部;1607年,吞併輝發部;1613年,滅烏拉部。海西女真只剩下了葉赫部還在苦苦支撐。原本,努爾哈赤在滅了烏拉部之後,差點順手滅了葉赫部。好在,明軍火器兵上千人及時馳援,努爾哈赤才悻悻而回。不過,從這時起,葉赫部徹底成了明軍的盟友,在明軍的保護下,牽制努爾哈赤的發展。這應該是努爾哈赤後來血屠葉赫部的原因之一。

1615年,李成梁病死,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努爾哈赤恐懼李成梁,應該是發自內心的。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藉口,開始進攻明軍。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1619年,明朝發兵十一萬,四路齊出討伐後金,開啟了明朝在遼東的艱苦征程。海西女真葉赫部作為明軍的盟友,也發兵一萬助戰。可惜,明軍在兵力佔優,武器佔優的情況下,卻被一個驕傲自大,指揮無能的楊鎬給徹底破壞了。楊鎬宣戰時,竟然把明軍的進軍路線也告訴了努爾哈赤。然後,明軍被努爾哈赤輕鬆的一一擊破,薩爾滸一戰,明軍西路主力被全殲,接著北路潰敗,東路戰敗,南路潰逃,明軍大敗。

努爾哈赤趁明軍大敗之際,除了留下五千士兵防止明軍偷襲外,出動傾國之兵攻打葉赫。可見,葉赫部當時還是很強悍的。明朝策略有點失誤呀,應該採取東漢以南匈奴打北匈奴的辦法,傾全力支持葉赫部,招葉赫部繼承人入京培養,通婚,跟葉赫部互市,讓葉赫部以遊牧打遊牧,再加上遼東鐵騎,吃不了多大的虧。

但是,明朝沒有,結果葉赫部完蛋了。很快,努爾哈赤親自率軍攻下了葉赫貝勒金臺石駐守的葉赫東城。金臺石誓死不降,舉火自焚未果,被後金軍絞殺。布揚古得知了金臺石已死的消息,與代善協議保證葉赫部族人生命的情況下,開城投降。

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努爾哈赤並沒有履約,而是以參拜不恭為由,執意處死了布揚古。正是在被縊死之前,布揚古詛咒道:“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努爾哈赤在縊死布揚古之後,也覺得惴惴不安,才留下祖訓:“以此祖制,宮闈不選葉赫氏”

咸豐年間,海西女真葉赫部後裔的葉赫納拉氏入宮,咸豐死後,成了統治清朝長達40餘年的慈禧皇太后。在慈禧的統治下,大清朝一路向下,走向了滅亡的邊緣。慈禧死後,慈禧的侄女,同樣出自葉赫那拉氏的隆裕皇太后執政,並於1912年,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正式宣佈了清朝的滅亡。

這麼一看似乎真的是布揚古所留下的詛咒應驗了,葉赫那拉氏的一名弱女子終結了大清朝。實際上呢?並非如此。

努爾哈赤的後人後來自稱愛新覺羅,愛新在滿語中是“金子”的意思,而覺羅是“遠方”的意思。覺羅,肯定跟趙宋皇族毫無關係。當時,什麼野豬皮、豹子皮、老羊皮、獾、半大口袋之類的一大堆,類似“金子般的首領”,或者“金子般的遠方”這樣的姓氏,他們應該還想不到。

葉赫部滅亡後,愛新覺羅跟葉赫那拉的仇恨並沒有延續,葉赫部族人被分別編入了正黃旗與正紅旗,金臺石與布揚古的後代也都有世襲爵位。

努爾哈赤的側妃,也是清太宗皇太極的母親,就出自葉赫那拉氏,名叫孟古哲哲,被追封為孝慈高皇后。

康熙惠妃,就是葉赫部東城貝勒金臺石的曾孫女,葉赫那拉氏,康熙皇長子胤褆生母。

乾隆舒妃,同樣是葉赫納拉氏,而斷髮的乾隆繼皇后,則是輝發那拉氏。

咸豐納了慈禧,光緒納了隆裕,都是葉赫那拉家族的女兒。

由此,可以斷定,努爾哈赤沒有下過“宮闈不選葉赫氏”的祖訓,否則,以清皇室的一貫作風,應該會比較嚴格遵循。這也可以間接的證明,布揚古沒有發過那個詛咒。

這個詛咒目前可知的,最早出現在光緒年間惲毓鼎所著的《清光緒帝外傳》,而在《滿文老檔》,清朝的官方文檔,及正史中皆不可見。這一說法,後來又被《清朝野史大觀》、《清史通俗演義》等民國時代出現的書籍所採用,才廣泛流傳了開來。

那為什麼光緒時,有了關於這個詛咒的傳說呢?應該是光緒年間,有些明智之士看到了在慈禧統治之下的大清,已經腐朽不堪,離滅亡不遠了。再加上光緒又迎娶了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這時候,基本上可以斷定,清朝不亡於慈禧,也會亡於隆裕。

說白了,就是世人皆知,慈禧是將清朝推向了滅亡的深淵罪魁禍首。只是,這一詛咒,倒成了唯一能替慈禧洗白的藉口。慈禧可以堂而皇之的說,是為了給祖先報仇,才故意大興奢靡之風,大建陵墓、園林,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被迫成了滿奸,賣國賊呀!


奕天讀歷史


這是句比較富有傳奇性的詛咒,相傳為葉赫部首領為愛新覺羅所滅之時,奮而喊出的那句話——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子,也要顛覆你愛新覺羅!

乍聽之下,倒也符合他當時的場景,畢竟部落被滅,自己也即將遭受極刑(後來被砍成兩半)所以放放狠話,是非常合理的。而此時的愛新覺羅部老大努爾哈赤也覺得這個詛咒有點意思,於是乎下令不允許葉赫那拉氏女子成為后妃,防止其干政導致政權出現危機,可是過了不知道多少年,慈禧太后橫空出世,是為葉赫那拉氏。而大清王朝就在這位老女人的手中,走上了終結——這意味著詛咒應驗了嗎?


葉赫那拉的由來——葉赫族生活在那拉河畔,於是稱葉赫那拉

葉赫部和愛新覺羅部同為女真族。此時的關外就是各個女真部落,並沒有統一,而明朝也無力或者說是無暇顧及,任他們自己打來打去。葉赫部曾經十分輝煌,打的愛新覺羅部是滿地找牙,奈何努爾哈赤這個人比較會來事兒,攀附了當時明朝的邊關大帥李成梁,並在他父子的幫助下,成功的統一了各女真部落,其中就有當年看不起自己的葉赫部

葉赫部的首領自然很不爽,但是也沒得辦法,畢竟此時的努爾哈赤實在是太強,但是不甘心就此滅亡的他,只能發出那句詛咒。而據《崇陵傳信錄》記載:“天命朝,大兵定葉赫,頗行威戮,男丁罕免者。部長布揚古臨沒憤言曰:‘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這個意思就是說“愛新覺羅的兵將對葉赫那拉部進行了殘酷的屠殺,而葉赫部的族長,只能在死前憤怒的詛咒:除非你們將葉赫那拉氏的族人全部殺掉,否則我們葉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顛覆你愛新覺羅氏!”

行了,樑子就這麼結下了。努爾哈赤倒是不以為然,畢竟這就是臨死之人的最後掙扎,說說狠話而已,還真能實現是咋的?但是,迫於這句話聽起來實在是有些毛骨悚然,所以還是不得不防呢!於是努爾哈赤留下了這樣的指令——凡是葉赫部女子,不得入宮為正妃,以避免其擾亂後宮,控制外戚,最終為禍國家為禍皇族!

努爾哈赤的擔憂,葉赫部族長的詛咒,真的應驗了嗎?

要說根據努爾哈赤的指令,葉赫部的人應該永世不得翻身啊,別說是女人了,就算是男人也不應該被重用,以免愛新覺羅被顛覆,可實際上滿清一朝,有不少葉赫那拉氏的名人出現,身居高位不說,還十分得寵

比如清朝名相納蘭明珠,此人之名氣絕不亞於紀曉嵐和珅等人。除了他有個特別出名的兒子(納蘭性德,也就是納蘭容若)他本人也是地位顯赫,迎娶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起家於藍翎侍衛,而後平步青雲,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可謂是身居要職。與此同時其人能力也非常卓越,在康熙裁撤三藩、統一臺灣、抵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常有存在感的了

而另外一個葉赫家的名人,就是蘇克薩哈。正白旗出身的蘇克薩哈,官至太子太保,曾為多爾袞之親信,卻在多爾袞死後叛變,成功的踩了多爾袞一波,也狠狠的抬了自己一手!也正是這波投機,使得他快速成為核心保皇大臣,並在康熙初年為遺詔託孤四大臣。然而,與鰲拜不和的蘇克薩哈屢屢受到欺壓,並最終不敵鰲拜而被處以絞刑。後來鰲拜覆滅,康熙為其翻案,復官及世襲爵位。作為正白旗當時的領軍人物,蘇克薩哈在和鰲拜的內鬥中處於下風,兩黃旗的地位得到了有效提高,改變了清朝建立之初由多爾袞引導的權力抗衡局面,可以說蘇克薩哈雖然為一代重臣,卻沒有太多亮眼的表現

果然,詛咒還是“應驗”了,只不過是另外一種方式

葉赫族在滿清一朝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且顯赫的家族。但是好像和一開始的走向不怎麼吻合,說好的要顛覆愛新覺羅呢?怎麼就變成了輔佐了?終於,還是有一個人出現了,此人便是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最後一個女人

清朝晚期,可以說是慈禧太后一個人扛起了整個國家,也可以說慈禧太后一個人攪黃了整個國家。雖然她在內政外交上也有一些亮眼的操作,而她的目的也不是要顛覆清朝,但是她的所作所為卻為清朝的覆滅積極的加了一把火。無論是其個人攬權方面,還是奢侈無度,都加劇了清朝的覆滅

在權力掌控方面,他在咸豐之後便一直大權獨攬,搞的皇帝是一點實權都沒有,大事兒小事兒全部都由她這個老佛爺定奪,而作為一個喜歡享受的女人,自然把個人享樂放在了第一位。挪用海軍經費修園子,導致吉野號這艘超級戰艦被日本買走,並最終成為擊潰北洋艦隊的大殺器。一心想著過大壽,看大戲,對外作戰對內平反是毫無作為,被迫出逃的是她,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是她,利用義和團的是她,聯合侵略者絞殺義和團的也是她,總之她在作死大清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裡外一通亂捶,提前送大清朝上路。甚至說,臨死之際也不忘了在加一把火——秘密害死光緒後立宣統,用價值上億白銀的珠寶為自己陪葬,風雨飄搖的大清是徹底被折騰完了

作為清朝晚期最有權勢的女人,慈禧太后的一生絕對是過大於功,甚至說她基本上沒有什麼貢獻,更多的是在醜陋的苟延殘喘。年紀大了,只顧享受一時的樂趣,置整個國家整個民族於不顧,這就是葉赫那拉最後一個女人的表現

但是,好像也應了當年葉赫部首領的那句話——我葉赫部只剩一女子,也要顛覆你愛新覺羅。雖說慈禧太后可能是無心之舉,卻也真的為顛覆愛新覺羅,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呢!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傳說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有世仇,過去愛新覺羅氏把葉赫部滅了,葉赫部的人便發誓哪怕以後男丁死絕,家族僅剩一個女子也要報仇。慈禧出身葉赫那拉氏,最終把愛新覺羅建立的清王朝埋葬了,似乎有種惡有惡報的宿命感覺。

其實,這只是民間借慈禧亡清這個歷史巧合對清王朝的編排。

事實正相反,清朝的興起還跟葉赫那拉氏的幫助有一定關係。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被明遼東總兵李成梁誤殺。努爾哈赤因此脫離李成梁控制,逃去葉赫那拉氏部落尋求幫助。

葉赫貝勒楊吉砮非常器重努爾哈赤,不僅送他馬匹、弓箭、盔甲,而且還把小女兒孟古哲哲許配給了努爾哈赤,之後還把他送回了建州左衛(建州女真聚居地)。

這個孟古哲哲正是皇太極的生母,所以說愛新覺羅氏的後裔是有葉赫那拉氏血統的。

試想,如果葉赫那拉氏真的發過“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的誓言,清皇室怎敢冒險讓皇太極後來登上皇位。

愛新覺羅應該立下對應祖的制才對——“宮闈不選葉赫那拉氏”。

有人可能會說,這種毒誓肯定都是暗地裡發的,愛新覺羅可能並不知道。

但在歷史事實上,葉赫那拉氏根本沒有發這樣毒誓的可能。

明末,東北地區的女真部落分為三大部: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葉赫部是海西女真四部之一,早期與建州左衛關係良好,後來在擴張地盤等問題上發生了衝突。

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率大軍滅掉了葉赫部,但並沒有對葉赫部大開殺戒。

清朝官修史書記載,努爾哈赤以寬大為懷,未念葉赫諸貝勒舊惡,其諸貝勒、大臣,均加豢養。葉赫二城所有大小貝勒,不論善惡,皆不損其家產,父子、兄弟、親戚、不令離散,盡行帶來。未拿婦人之衣領,未取男人之弓箭,其各戶之財帛器皿等一應物件,仍由原主收取之。

有人可能還會說,官方說法向來有所諱飾,不可信。

如果真像傳說中說的那樣,葉赫部在努爾哈赤的大屠殺下,男丁罕有幸免者,那之後愛新覺羅不可能善待這種結下深仇大恨的死敵,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葉赫部被滅後,降民被遷至建州,入籍編旗,成了努爾哈赤的臣民。原葉赫部首領的子孫不僅可以擔任要職,有的甚至成了額駙,清宮后妃中也不乏葉赫那拉氏。

這種現象,怎麼看也不像兩家結下過血海深仇。

況且努爾哈赤還是有雄才大略的,當時正值用兵之際,他實在沒有必要對一脈相承的女真人一部趕盡殺絕,畫個大餅,收到麾下,一起去搶食中原的大蛋糕,才是他的上選之策。


黑句本


最近一部超級火的宮廷大劇《如懿傳》,刻畫了這樣一副場景。

有一個人女子叫做葉赫那拉意歡,她當著眾人說出了自己的姓氏之後,在場的人都感到吃驚,然後有一個妃嬪開口說道:

“臣妾聽說,葉赫那拉氏跟愛新覺羅氏有世仇,曾經發誓說過,就算是葉赫那拉氏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了愛新覺羅。”


說起來,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之間的恩恩怨怨,真的是斷斷續續持續了好多年,都說上一輩的恩恩怨怨就不要帶到下一輩,不然冤冤相報何時了,可是這兩個家族偏偏就不這樣,恩恩怨怨掰扯好多年,就是要分出個勝負。

他們第一次開戰的理由也真的是很無語,據說,在元末明初時,愛新覺羅氏經常和葉赫拉那因為勢利範圍從而發起衝突,有一次愛新覺羅炫耀的說:“我們是大地上最珍貴的金子”。

然而葉赫那拉卻說:“金子算什麼,我們還是萬物之神太陽呢。”

太陽好像比金子更拉風啊,愛新覺羅氏族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所以向葉赫那拉氏發動了戰爭,堪稱一句話引發的戰爭。

因為當時愛新覺羅氏的勢力非常小,最後以戰敗告終,赫那拉氏藉著勝利機遇,一躍成為當時女真族裡面最強大的部落。

有心人,天不負,愛新覺羅氏後來出現了一個強力領導者,就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沒說的,為了報仇,他決定去攻打葉赫那拉氏 。


1613年,努爾哈赤第一次發兵攻打葉赫那拉,但是葉赫那拉向明朝求助,綁上了明朝的大粗腿後,努爾哈赤情知不敵,含恨退兵。

時隔兩年,努爾哈赤再次攻打。兩族的矛盾來到了高潮,雙方也受損慘重,雖然並沒有分出勝負,但愛新覺羅氏逐漸處於上峰。

決定成敗的最後一戰來到了,努爾哈赤害怕被葉赫那拉氏報復,所以下達命令展開清算,葉赫那拉統領被抓,然後葉赫那拉的統領向努爾哈赤乞求,放過他的族人,自己願意走上樓臺當著族人面自焚謝罪。

氣急敗壞的努爾哈赤並沒有答應,反而當著葉赫那拉的面,殺掉了他大部分的族人,葉赫那拉首領出離憤怒了,臨死前,他站在樓臺上對天詛咒:

“我葉赫那拉氏將來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家族。”

從此以後,愛新覺羅氏族群裡就有了“亡清必葉赫那拉氏”的留言流傳。

甚至還有說滿清朝皇室曾有不許娶葉赫那拉為妃子、以免禍亂江山社稷的說法。

歷史也是很神奇,在三百年後的大清後期,慈禧太后掌握著大清江山,在她腐朽的統治之下,清朝全面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導致了八國聯軍侵華的事情發生。

而慈禧太后,居然恰恰就是葉赫那拉氏,之後做主清帝遜位的隆裕太后也是她妹妹的女兒,傳說果真是一語成讖。

努爾哈赤認為”滅建州者必為葉赫”的說法見於蔡東藩的《清史演義》,說努爾哈赤搞基建工程挖出一塊石碑,上頭有幾個字,“滅建州者葉赫”諸如此類內容,雖然清朝後來果然就滅在葉赫手裡,似乎驗證了那句錚錚誓言,又似乎是一種冥冥中的天意安排,俗話說嘛,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但實際上,葉赫那拉氏在清朝皇室裡可不是隻有慈禧和隆裕。像努爾哈赤的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她可是生了皇太極)、清聖祖惠妃、清高宗舒妃等人都是出身葉赫部。


從皇太極開始,清朝皇帝都有葉赫基因,葉赫滅亡愛新覺羅一說,從何說起!


歷來現實


1619年,努爾哈赤在“不克葉赫,誓不回師”的誓言聲中出兵討伐葉赫部,隨後滅了葉赫部。

據說,當時努爾哈赤毀約殺了駐守葉赫部西城的布揚古,所以布揚古臨死前發出了一個誓言:我葉赫那拉氏將來即便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了愛新覺羅。

1861年,努爾哈赤滅葉赫部後過了242年,咸豐皇帝被活活嚇死在了熱河行宮,隨後葉赫那拉氏出身的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奪取了清政府的國柄,成為了清朝的實際最高統治者。

從此以後,慈禧掌國47年,近半個世紀。

1875年1月12日,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載淳在抑鬱中病逝,無後。

1908年11月14日,載淳死後,由慈禧選定的皇位繼承人光緒皇帝載湉被她用砒霜毒死,無後。

1967年10月17日,載湉死後,仍然由慈禧一手選定的繼承人溥儀經歷了幾十年的不甘、屈辱和坎坷之後終於死去了,無後。

清朝,似乎毀在了慈禧的手上,這也似乎印證了布揚古臨死前的誓言。

可是,費揚古真的在臨死前發了這樣一個毒誓去詛咒努爾哈赤,詛咒愛新覺羅家族?恐怕不然。

努爾哈赤去打葉赫部,守東城的金臺吉誓死不降,守西城的布揚古和布爾杭古則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了投降。

誰知道,努爾哈赤這邊保證說不殺布揚古,那便見完了布揚古之後,為了確保布揚古將來不會再一次帶領葉赫部反愛新覺羅,便以“不遜”為由殺了布揚古。

所以,布揚古在臨死前當然怨恨努爾哈赤,這才有了所謂的毒誓,可如果布揚古臨死前真的發出了這麼一個毒誓的話,努爾哈赤會怎樣對待葉赫部?恐怕以努爾哈赤的果決,即便不說徹底滅了葉赫部,葉赫部的男人也得被閹割為奴了。

可事實是,葉赫部的人被遷到了建州,然後被編入了旗籍。

當時和布揚古一起守西城的布爾杭古在事後也得到了善待,被授予了三等男爵,仍然留在軍中聽用。

即便是當時誓死不降的金臺吉,他的兩個兒子也同樣得到了努爾哈赤的善待,被授予了爵位和官職。金臺吉的孫子納蘭明珠更是康熙時期的一代名臣,納蘭明珠的兒子納蘭性德也同樣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睞。

如果費揚古真發出了毒誓,葉赫那拉氏還不得被清朝皇帝拉入黑名單呀?又豈會得到重用?

後來又演化出了另一個“加強版”——因為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是世仇,所以清朝皇帝的後宮不得選入葉赫那拉的女人。

可是,清朝又有哪個皇帝的後宮裡沒有一個出身於葉赫那拉氏的女人?皇太極的生母便是葉赫那拉氏的女兒,是金臺吉的妹妹。

當然,若說能夠影響滿清命運的女人當然還是慈禧和隆裕。

慈禧掌國近半個世紀,可謂是徹徹底底地揮霍光了清朝的家底,將清朝推向了覆滅的深淵。

後來,隆裕被袁世凱嚇唬了一下,趕緊拿了袁世凱允諾的好處,一紙詔書發下去,讓溥儀這個還沒嘗過皇帝滋味的小皇帝退位了,從而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

清朝一亡,曾經作為主宰的愛新覺羅為了躲避禍事,一個接一個地拋棄了“愛新覺羅”這個曾經被他們視為榮耀的姓。

從這一點看,葉赫部的“毒誓”似乎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只不過,這終究只是一個巧合,或者說是後人人為捏造的一個巧合。

慈禧如果真想“滅”了愛新覺羅的話,在她掌權的這47年時間裡,她可以有無數的機會和手段對愛新覺羅下手,可是即便是她曾經的政敵奕訢也得到了善終。

或者,她有心覆滅愛新覺羅的話,完全可以學唐之武后一樣,直接扶植葉赫那拉氏的人上位,再取愛新覺羅而代之。

可實際上,慈禧即便到死也沒有這個想法,她甚至在選定溥儀作為皇位繼承人之後,為了清朝的穩定,還特意封溥儀的父親載灃為攝政王,避免了攝政王篡權奪位的可能性。


吾與吾國


再之前的文章中,我就已經寫過近代滿族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努爾哈赤帶領的建州女真通過欺騙和戰爭的方式,吞併海西女真,並不斷派遣軍隊深入北方抓捕未開化的野女真,促使生、熟女真融合才最終建立起來的。

葉赫那拉氏原本是女真族的統治部落

而葉赫那拉氏,其實就是當年海西女真的統治部族。作為女真族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在金國被蒙古所滅之後,部分金國女真人就逃亡遷居在葉赫河,而得名葉赫那拉部。

關於這個葉赫那拉氏的起源,還有著這麼一個故事:

相傳在元末明初的時候,在葉赫那拉氏世代居住的葉赫河邊,葉赫氏迎來了來自東北原始森林的愛新覺羅氏的挑戰,葉赫氏在明朝的支持下戰勝了愛新覺羅氏,並歸附明朝成為明朝在東北的附屬及代言人。

新崛起的愛新覺羅部挑戰葉赫氏失敗,埋下仇恨以及取而代之的野心

當時,愛新覺羅家族的首領為了使葉赫那拉氏屈服,就指著大地說道:"我愛新覺羅氏,是這個大地上最尊貴的金子("愛新覺羅"在滿語中,就是"金子"的含義)!"

而葉赫那拉氏的首領聽後,則突然發出一陣大笑,指著天上的太陽對愛新覺羅氏的首領說道:"金子算什么,我們姓它!你們算什麼?"

愛新覺羅氏的首領在一開始的言語交鋒上,並沒有佔到便宜,於是便下令立刻發動戰爭。但是葉赫那拉的子民在此時,也不甘示弱,雙方就在葉赫城外的荒原上開戰。

最後,葉赫那拉部落在得到明朝支持的情況下打敗了愛新覺羅氏,成為當時東北地區實力最強的女真部落。葉赫那拉氏也成為了東北地區,女真族中具有統治地位的大姓,而愛新覺羅氏也對葉赫那拉氏埋下了深深的仇恨,以及取而代之的野心。

明朝勢弱,失去明朝支持的葉赫氏終被愛新覺羅氏取代

但隨著時間流逝,到了明朝末年,由於明朝內部出現極為嚴重的問題,無法顧及東北地區的勢力平衡,作為明朝在東北地區扶植的葉赫那拉氏,在之後與愛新覺羅之間再度爆發了決定命運的大戰。

但這次戰鬥,由於缺乏明朝的支持,布揚古所領導的葉赫那拉部落,最終不幸敗給了努爾哈赤所帶領的愛新覺羅部落。從此不僅東北地區的政治形勢開始驟變,更使得愛新覺羅氏得以建立滿洲,並逐漸積聚實力,在之後有了南侵進入中原的機會。

當時,由於葉赫與愛新覺羅兩個部落之間的戰爭進行的相當激烈,戰況十分慘烈,史書上甚至記載到,“布揚古”這位到死都尊崇明朝統治的葉赫那拉氏族長,即使在最後戰敗之時,也寧死不降,為此惱羞成怒的努爾哈赤下令將布揚古腰斬。

而這個葉赫那拉氏的族長布揚古也是硬氣,直接就在行刑之時,指天發誓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

後來,葉赫部將領布齋帶兵前來複仇,努爾哈赤派兵將布齋打敗之後,將布齋的屍體劈成兩半,僅留一半歸還葉赫,用以羞辱葉赫那拉氏,這也使得建州愛新覺羅氏與海西葉赫那拉氏結下不共戴天之仇。

清朝的終結者,葉赫那拉氏的詛咒完成人——慈禧

值得玩味的是,清朝最後的統治者慈禧,正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人,原本作為葉赫氏的她本來在清宮之中僅是一名普通的秀女,但是聰敏秀麗的慈禧仍是通過賄賂太監,取得了與咸豐相遇,並獲得垂青的機會。

自此,滿清最後幾十年的統治權,最終轉到了愛新覺羅氏的死敵葉赫那拉氏的手中,這不得不感嘆命運的安排,也讓葉赫氏最終開始掌握了愛新覺羅氏統治清朝的終結滅亡之路。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


今古言堂


古有楚南公氏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果真,秦國亡在了楚人劉邦和項羽手中!

後有葉赫部首領布楊古的毒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果不其然,慈禧太后還真亂了中國,亡了愛新覺羅的天下!

愛新覺羅與葉赫氏本就是世仇,據說在元末明初之時,雙方就爆發過一場戰爭,後來為了爭奪女真各部的盟主之位,葉赫氏與崛起的努爾哈赤爆發了長期的戰爭。

在1618年,努爾哈赤討伐明朝時細數了對明朝的“七大恨”,而在這七大恨中,就有“四恨”是與葉赫部有關的。

因為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葉赫部是其最強勁的對手,而葉赫部親近明王朝,因此曾給努爾哈赤造成了不小的抵抗和威脅。

葉赫部是女真人中最為古老的部族之一,“葉赫那拉”的女真語意為“野鴨河流域的陽光家族”。

一直以來,與愛新覺羅都是一邊打一邊和的情況,愛新覺羅經常強娶葉赫部的女子,如努爾哈赤的母親就是葉赫部人,而皇太極的母親,又是葉赫部人。

葉赫部痛恨愛新覺羅的霸道,一直以來都是傾向於明朝,薩爾滸之戰中,葉赫部就曾站在明軍一邊。正因如此,後來努爾哈赤發出了“不克葉赫,誓不回師”的誓言。

於是,在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立馬率軍進攻葉赫部,攻滅葉赫部,殺了其首領布楊古。

而布楊古,也留下了這樣的毒誓。


Mr與川


野史上流傳著很多關於各個王朝帝國的謠言,而有的謠言不攻自破,而有的謠言稍微一推敲,也會破。“葉赫那拉就算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這種民間傳說,根本就是民間野史的渲染,不過是後來人用迷信的手段來解釋清朝滅亡的一種巧合手段。

這裡重點要說一下所謂葉赫那拉氏的問題。

謠言是從何而起的

明末愛新覺羅氏與葉赫那拉氏激戰,愛新覺羅氏得勝,成為草原霸主,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因此,民間一直流傳著葉赫那拉與愛新覺羅世代為仇,清廷宮中后妃也有不選葉赫的祖制

戰勝屠城,男丁無一倖免

首先: 葉赫國滅時,東城貝勒金臺石上吊自殺,以保全城百姓,西城貝勒布楊古投降後卻被殺了,這都是事實。

但關於被屠城,導致全城男丁無一倖免,這就是無中生有的事情了,努爾哈赤並沒有對葉赫部落進行任何殺戮,反而是將他們編入自己的麾下,成了自己的臣民。

葉赫部落東城首領金臺石的三個兒子,全部都編入了滿州正黃旗。他的第二個兒子尼雅哈正是康熙的生臣明珠的父親。

西城一支剛編入了正紅旗,家庭都是世襲的佐領。所以不論東城、還是西城,都受到了重用,所以屠城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存在的。

根據《葉赫納蘭氏族譜》記載 :臺坦柱有子三人:長子齊納赤,次子清佳努,為葉赫西城貝勒。三子楊吉努,為葉赫東城貝勒,其小女是努爾哈赤為孝慈高皇后,稱“孟古哲哲”,系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
金臺石,繼其兄納林布祿為葉赫東城貝勒。其子德爾格勒降清隸滿洲正黃旗,授三等副將世職。

祖制宮闈不選葉赫氏

這更是一條打臉的謠言,如果清朝皇室真有葉赫氏不能選入宮中的規定話,那麼第一個不能皇帝的人就是皇太極,因為他的生母孟古哲哲就是葉赫那拉氏。

我們都 知道,清宮裡那拉氏可是很多的,其中慈禧太后、隆裕太后這姑侄兩可都是那拉氏的。而且乾隆的舒妃、咸豐的璹嬪、玉嬪也都是那拉氏。

葉赫那拉氏是金朝貴族,原在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流、葉赫那拉氏1域。16世紀初,南遷開原北,後又移葉赫河,故稱葉赫部,視星根達爾漢為葉赫納喇氏始祖,即葉赫那拉氏。

葉赫那拉氏是一個大姓,雖然有共同的先祖,但是各分支卻分佈很廣,有葉赫、烏拉、哈達、輝發各自為族”。

而被認為是斷送了大清朝的葉赫子孫,和東西城貝勒家族的那拉氏並不是一個氏族。慈禧和隆裕出自喀山系葉赫那拉氏,而東西城貝勒出自星根達爾漢葉赫氏,實際上並沒有血緣關係。

而真正和星根達爾漢葉赫氏有關係的是乾隆的舒妃,咸豐的璹嬪、玉嬪這對姐妹。其中舒妃是明珠的曾孫女,真真正正的葉赫那拉氏直系。

以努爾哈赤的雄才大略,又如何會屠城,消滅葉赫全部呢,所以更不可能有葉赫詛咒這樣的謠言了。


雨霽視角


東北那旮瘩因為其自身的環境,自古以來盛產彪悍的戰士,當年北宋年間,徽宗朝,從白山黑水走出來的女真戰士一路南下,先滅大遼後攻大宋,別提多厲害了。

再往後這幫驍勇善戰的人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金”,這幫驍勇善戰的人從此就在中原漢地定居了,久而久之,這些人的後代逐漸漢化,不再那麼野蠻和不講道理,後來又來了一幫比他們祖先更驍勇的人,便是蒙古鐵蹄。

女真戰士們又一次退回了白山黑水之間,但在這時候,女真內部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了——有被漢化過的女真戰士的後代和一直駐守在老家的女真戰士的後代,兩種人區別非常大。

元朝的統治非常鬆散而且不穩,很快就激起了嚴重的社會矛盾,各地起義此起彼伏,最後明太祖朱元璋徹底解決了周邊的敵人,隨後兵鋒北指,元朝被推翻,和當年的女真戰士們一樣逃回老家——蒙古鐵蹄的老家是漠北草原。

新的統治者大明自然宣稱有權繼承之前大元的一切,大元時代東北那旮瘩是中央朝廷的附庸這樣的地位,那新朝大明依舊如此。

於是封賞東北那旮瘩女真戰士首領,其中實力最強的部族是熟悉漢化的女真部落——葉赫那拉部族,明朝管熟悉漢化或者說是漢化程度高的女真部族稱為熟女真,加上葉赫那拉是當時東北那旮瘩勢力實力最為強大的部族,這樣的熟女真自然就被明朝格外看重。

時移歲走,當年威震天下的大明轉眼之間也已經垂垂老矣,東北那旮瘩的愛新覺羅一直在抓緊時間發展自己,因為愛新覺羅本身也是熟女真,因此在它還沒有公開反叛之前,它自身和明朝廷關係尚可,因為明朝的衰落過程很長,之前有些女真部落感覺明朝差不多了,但是蠢蠢欲動試探的結果卻是直接被明朝派兵掃滅。

女真部落內部中勢力最強的幾個部族此時還大都不敢試探明朝的虛實,依舊忠心耿耿做明朝的僕從軍,等到努爾哈赤先將女真族當中那些不服王化的不熟悉漢化或者說漢化程度不高的許多生女真部族收編之後,建制八旗,公開以“七大恨”的宣戰理論反叛明朝,明朝第一時間便和葉赫那拉部族合作,共同討伐剛剛崛起的努爾哈赤便是明證。

這場明朝和葉赫那拉以及其他女真部族的聯軍被臥薪嚐膽秣馬厲兵許久的軍事天才努爾哈赤幾乎全殲,此後明朝再也不能組織如此聲勢浩大進攻為主的聯軍了,與可以轉攻為守的明朝不同的是,葉赫那拉作為與努爾哈赤部族生活在同一個東北的部族,同時也是曾經最強大的女真部族,與努爾哈赤部族無法避免一場決戰。

決戰結果十分明顯,新敗的老牌霸主葉赫那拉部族不敵正是血氣方剛兵威正盛的努爾哈赤部族,努爾哈赤在剿滅葉赫那拉部族的過程中手段極其殘忍,乃至於他自己都有點心虛“他年若有亡我愛新覺羅氏者,必是葉赫那拉。”

想想也是,按照當時草原的規矩,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日後如果報復,這個手段肯定也是極其殘忍,所以努爾哈赤當時的這個反應和感慨是正常的,倒不是葉赫那拉族長髮出的詛咒。

歷史巧合就巧合在這裡,當年努爾哈赤幾乎殺光了葉赫那拉部族的青壯,然後將葉赫那拉收編進鑲藍旗,若干年以後,鑲藍旗出了個慈禧老佛爺,幾乎成為了愛新覺羅氏的主子、大清國真正的統治者,而這還沒完,再往以後,慈禧老佛爺的外甥女——隆裕太后在袁世凱的威逼下籤訂了清帝退位詔書,大清真的“直接”斷送在了葉赫那拉氏之手!


無筆史官


這話來自野史傳聞,非正史。

我葉赫那拉氏將來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愛新覺羅家族。

正史中肯定沒有這樣的事情,但是野史傳聞卻有很多了,說滿清的愛新覺羅家族不能娶葉赫那拉氏女子,因為有咒語葉赫那拉氏的女子帶著怨氣,她們最後會滅掉愛新覺羅。

雖然說是野史,可是晚清的掌權人是慈禧太后,最後做主清帝遜位的隆裕太后是她妹妹的女兒,兩個女人都是出自葉赫那拉氏。“葉赫那拉氏女人滅掉愛新覺羅家族”一語成讖,愛新覺羅的江山就葬送在葉赫那拉氏手中了,所以這說話又有很多人感興趣了。

葉赫部的首領布揚古寧的詛咒。

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

葉赫那拉本為勢力最大的女真一脈,可是漸漸崛起的愛新覺羅氏卻不服氣,說自己才是大地上最珍貴的金子,葉赫那拉更不服氣地說自己是萬物之神太陽,然後雙方就發生了激烈的戰爭。

葉赫部落最初是打贏了,可是愛新覺羅氏中又出現了一個強悍的領導人也就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而他喜歡的滿蒙第一美女東哥是葉赫部首領布揚古的妹妹。

但是東哥卻很有個性,她堅決不嫁給努爾哈赤,她姑姑孟古已經嫁給努爾哈赤了,努爾哈赤還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她不願意嫁給殺父仇人,甚至揚言誰殺死努爾哈赤她就嫁給誰。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東哥嫁給了喀爾喀部達爾汗貝勒的兒子莽古爾岱,努爾哈赤氣得大罵她是死期將至了,可憐的東哥還真的一年之後去世了,但是努爾哈赤還是生氣了。努爾哈赤為了報仇更為了擴展勢力開始攻打葉赫那拉,最後把葉赫那拉的統領揚古逼上了絕路。

葉赫部的首領布揚古希望努爾哈赤放過自己的族人,自己願意自焚謝罪,可是努爾哈赤不同意大肆屠殺葉赫部的男丁,揚古在萬念俱灰中死去,但是死之前給愛新覺羅氏下了惡毒的咒語: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意思就是說你殺我部落男丁也沒什麼,只要我部落還有一個女子活著,那也是要滅掉你愛新覺羅家族的。

詛咒的真假性分析。

葉赫部的首領布揚古的確是被努爾哈赤逼死的,關於他死前詛咒的話還被清末作家惲毓鼎記在他寫的《清光緒帝外傳》中,貌似可信度很高,可是細細想卻有點荒誕只能是野史。

說努爾哈赤規定不能娶葉赫那拉氏,可是他自己娶的就是葉赫那拉部落的女子孟古,他有16個兒子,其中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就是孟古生的,皇太極最後還繼位了,就是清太宗。

清聖祖惠妃,清高宗舒妃都是來自葉赫部,證明愛新覺羅還是可以娶葉赫部女子的。只是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也來自葉赫部,她們的祖先和愛新覺羅有仇,就編出了這麼一個傳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