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在彭城以3萬大軍擊敗劉邦50多萬聯軍,為何在垓下卻難以翻盤

項羽在秦漢之交前期簡直是無敵的存在。項羽多次以少數多,鉅鹿之戰以六七萬人的劣勢兵力擊潰了秦朝五十萬大軍。項羽進入關中以後,按照自己的意圖重新劃分天下。自己佔據西楚九郡,執天下牛耳。不久齊地發生了叛亂,為了維持正常秩序,項羽親自率軍前往征討。就在項羽在齊地征討之際,劉邦率領諸侯聯軍共五十六萬大軍攻佔了項羽的都城彭城。得到消息的項羽立即決定把大部隊留在齊地,自己親率一支為數三萬人的部隊,回擊劉邦。最終項羽靠著三萬大軍擊敗了劉邦五十六萬諸侯聯軍。這樣的經典戰役在中國古代前所未有,後面極少出現。能和睢水之戰相媲美的也許只有昆陽之戰。用三萬軍隊短期內消滅劉邦五十六萬,讓人想都不敢想,但是項羽做到了。我們來一起看一看項羽是如何做到的。

項羽在彭城以3萬大軍擊敗劉邦50多萬聯軍,為何在垓下卻難以翻盤


1、項羽處於攻勢。項羽是一個極善進攻的將帥,他總能在進攻中找到機會。過度迷信於進攻的項羽相對來說不太注重防守。所以項羽每次打仗基本上都是以出色的進攻在第一時間擊敗敵人,不給敵人任何還手機會。一旦第一戰被項羽打敗,敵人則幾乎不可能轉敗為勝。

2、項羽出奇制勝。項羽打仗非常擅長出奇制勝。項羽的軍隊人數少,目標也小,不容易被發現。當項羽軍隊發起攻擊的時候,劉邦軍隊毫無知覺,被項羽打了個措手不及。初戰勝利以後,項羽就發揮了自己善於進攻的優勢,緊咬著劉邦不放,直到把劉邦咬死為止。

項羽在彭城以3萬大軍擊敗劉邦50多萬聯軍,為何在垓下卻難以翻盤


3、劉邦沒有準備。劉邦自恃有五六十萬大軍,而且項羽又遠在齊地,他認為項羽不會在短期內趕到。佔領彭城之後,劉邦也滋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他甚至認為項羽不過如此。所以劉邦在彭城徹底暴露了自己好酒及女色的面目。劉邦的驕傲鬆懈直接影響了軍隊戰鬥力。當項羽打過來的時候,根本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

4、劉邦內部不團結。當時劉邦雖然號稱五十六萬大軍,實際上是諸侯聯軍,漢軍人數並不多。當項羽打過來的時候,許多諸侯軍隊或者迅速潰敗,或者直接投降項羽,或者迅速撤出戰場,最後只剩下漢軍和項羽作戰。

5、兵種優勢。有學者分析當時項羽負責攻擊的三萬軍隊主要是騎兵,而劉邦的軍隊基本上都是步兵。彭城附近又都是大平原,在平原上一個騎兵至少可以對三到五個步兵,騎兵對步兵簡直是屠殺。這樣項羽軍隊數量上的劣勢得到一定彌補。騎兵的機動性強,可以任意攻擊劉邦的薄弱點。

項羽在彭城以3萬大軍擊敗劉邦50多萬聯軍,為何在垓下卻難以翻盤


6、士氣不同。楚軍屬於記著回家報仇的士兵,他們在戰場也一直處於主動地位,所以楚軍的士氣特別高漲。而劉邦軍隊進入彭城以後則瀰漫鬆散和驕傲的風氣,士氣相對低落。以復仇心切、士氣高昂的士兵,進攻士氣低落、驕傲鬆懈的士兵豈有不勝之理。

7、統帥素養。項羽的戰鬥力就無需多言了,劉邦的戰鬥力比起項羽自然差了不少。劉邦手下的所有軍隊,也不完全聽從自己。劉邦能直接調動的也只有漢軍,劉邦也不能依靠自己的軍事才華轉敗為勝。

綜合以上七點,項羽以少勝多也就在情理之中。項羽以進攻之師攻擊劉邦,取勝的機會自然更大。然而垓下之戰就完全不一樣。垓下之戰時,戰爭已經進行了四年多,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都已經呈現出疲態,最終在最後一場戰役項羽敗下陣來。我們來一起看一下為什麼項羽有十萬大軍卻沒有最終發盤。

項羽在彭城以3萬大軍擊敗劉邦50多萬聯軍,為何在垓下卻難以翻盤


1、我們講過項羽善於進攻,卻不善於防守。項羽之前也不用防守。突然由進攻轉入防守,項羽一時習慣不了。項羽不習慣在防守中尋找機會,等他習慣的時候已經戰敗。

2、項羽面對的對手發生了變化。之前劉邦率領的是五六十萬諸侯聯軍,垓下之戰劉邦率領的全部是漢軍。這五六十萬都聽從劉邦的命令。被包圍在包圍圈中的項羽難以施展自己的優勢,項羽之前的騎兵優勢也不復存在。

3、對手主帥發生了變化。彭城之戰項羽面對的是劉邦,兩個人軍事素養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垓下之戰項羽面對的是兵仙韓信。韓信的軍事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超過了項羽,何況韓信還擁有五六十萬大軍,更何況韓信還有彭越、英布等人出色將領。一旦被韓信包圍,想轉敗為勝幾乎不可能。

項羽在彭城以3萬大軍擊敗劉邦50多萬聯軍,為何在垓下卻難以翻盤


4、項羽軍士氣低落。楚漢雙方已經打了四年,楚軍早就已經筋疲力盡。對於項羽來說情況更差,項羽更需要精力進攻。士氣低落的楚軍,已經沒有了昔日的鋒芒。劉邦則看到了勝利的希望,漢軍的士氣已經超過了楚軍。張良利用四面楚歌徹底打掉了楚軍最後一點士氣,楚軍已經無心再戰,開始出現大量逃兵。這種情況下,項羽根本不可能轉敗為勝。

5、楚軍人才凋零。彭城之戰時,楚軍人才儲備豐富,龍且、鍾離昧、項聲、范增、周殷等人都還在。垓下之圍的時候,范增已經去世,龍且戰死、項聲不知所蹤、鍾離昧不被重視,周殷叛變。項羽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項羽在彭城以3萬大軍擊敗劉邦50多萬聯軍,為何在垓下卻難以翻盤


6、項羽本人洩氣。項羽被包圍以後,尤其是出現逃兵以後,項羽就像洩氣的皮球,自己也覺得應該結束這一切。項羽不認為自己出現問題,而是上天要滅了自己,非戰之罪。所以項羽在烏江只求痛痛快快打完最後一戰,向天證明自己失敗是天意而不是人事。

垓下之圍和彭城之戰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在上升勢頭上的項羽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垓下之圍的項羽已經是強弩之末,沒有回天之力也屬於正常現象。借用一句古話;攻守之勢異也!

歡迎各位小夥伴閱讀、評論、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