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鄉親“沙發夫妻”家鄉捐資助學4年

致富不忘鄉親“沙發夫妻”家鄉捐資助學4年

郎立武和劉秀娥夫妻回報家鄉扶貧幫困。

初中畢業後,他們先後走出大山溝外出打工,在打工期間,他們相識並組建了家庭。夫妻倆靠打傢俱、製作沙發養家,憑藉著誠實守信和吃苦耐勞改善了生活。生活富裕後,這對昔日貧困夫妻邊創業,邊用愛心來回報家鄉父老。

這對夫妻叫郎立武、劉秀娥,今年年過五旬,老家在葫蘆島市建昌縣。

前日,夫妻倆再次來到建昌縣老大杖子鄉牛洞子村扶貧幫困、捐資助學。記者看到,牛洞子村的鄉親們拉著夫妻倆的手問寒問暖,感激的話語說個不停。“這兩口子可真是好人,生活好了不忘回報家鄉,鄉親們沒少借光……”

郎立武的父親在他8歲時去世,留下母親和他們兄弟三人,他初中剛畢業就去瀋陽打工。那時鄉親們沒少幫忙,這讓他很是感激。他在工地、磚廠當力工,儘管每月只能掙100多塊錢,可除了飯錢,餘下的全都寄回家。後來他到傢俱廠送貨,結識了老鄉劉秀娥成了家。

1992年,25歲的郎立武決定自己做沙發,當時手裡只有積攢的2000元錢。4年時間,夫妻倆起早貪黑辛苦創業,憑著勤勞樸實,賺到了第一桶金10萬元。“當時沒有長遠打算,賺錢後帶著妻女回到了老家建昌。在家待一年錢就花出去近一半,於是決定再創業。”1998年,全家到葫蘆島做床墊,經過20年發展創立了床墊品牌,在外地也開了分店。

生活富裕後,夫妻倆不忘那些曾幫助過他們的人。老家88歲的李樹青,當年在郎立武家最困難時多次伸出援手,如今郎立武夫妻倆每年回家都會帶禮品看望老人。“我們全家都記得老人的好,做人不能忘本,要學會感恩。”郎立武說。

2015年,郎立武夫妻倆加入了建昌同鄉會愛心志願者團隊。“我們是從建昌走出來的,建昌還有很多貧困的孩子,生活學習條件艱苦。加入到愛心團隊後,我們每年最少4次帶學習用品、教學用具等去家鄉偏僻小學看望並資助學生。”

郎立武夫妻倆第一次參加公益活動是去建昌縣娘娘廟鄉遲杖子村小學,他們為學校的學生帶去價值2000多元的文體用品,並帶著日用品到幾個貧困學生家庭走訪慰問,還邀請心理諮詢師給孩子做心理輔導。

在走訪中,夫妻瞭解到有個孩子父母雙亡,和姐姐生活在伯父家,而他伯父家還有三個孩子在上學。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劉秀娥流下了眼淚,當即表示今後會長期資助。“幫助別人做點事情,我們也感到很充實和快樂。”

4年來,建昌縣幾乎所有貧困村小學都留下了夫妻倆的足跡。儘管生意很忙,可夫妻倆還是達成共識:只要團隊有活動,不管多忙都要抽時間去;且兩人都要參加,特殊情況至少也要保證一人一車。除了去學校捐資助學,夫妻倆還幫助一些貧困戶。建昌縣大屯鎮64歲的村民張書彬,小時候患有小兒麻痺行動不便,如今帶著3個兒子靠低保生活。“每年最少兩次,我們都會給他家送來生活用品。”團隊志願者劉井利說,每逢開學,郎大哥夫妻都會為張家孩子準備學習用品,逢年過節還會包上紅包。

“其實做公益不一定要做多大事,只要內心有愛,能幫助別人,能讓他們學會一技之長就好。”郎立武說。4年來,夫妻用奉獻行動把愛心傳播給更多人。想讓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和貧困家庭也能感受到關愛和希望,能夠引導他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境。

當日,郎立武、劉秀娥和志願者再次來到建昌縣捐資助學。他們先後來到建昌縣聾啞學校和老大杖子鄉牛洞子村小學,為學生送去衣物和學習用品、體育器材等。當再次來到牛洞子小學,學生們從郎立武夫妻手中一邊接過愛心物資,一邊連聲致謝。郎立武還用自己艱辛創業故事來激勵孩子們發奮讀書,無論將來做什麼都要有感恩之心,回報社會。

隨後,夫妻倆又來到貧困學生程常帶家走訪。9歲的程常帶讀4年級,父親去年因車禍致殘,現只能勉強站立活動,母親有病,倆姐姐讀中學。夫妻倆將米麵油等生活物資搬到屋,又給孩子留下500元錢,鼓勵他要自立自強,早日用知識改變命運,有啥困難說出來一定會幫助解決。較內向的程常帶眼含熱淚地說:“請叔叔阿姨放心,我一定努力學習,不辜負您的希望,將來回報社會。”

在村裡,每當看到昔日的父老鄉親,郎立武夫妻都會主動上前問候。老鄉們都說,郎立武和劉秀娥是模範夫妻,條件好了不忘鄉鄰難能可貴,尤其是夫妻一起做公益,更令人敬佩。

郎立武表示,家鄉父老永遠是夫妻倆的堅強後盾,生活無憂後回報家鄉是應該的,今後一定會繼續傳遞溫暖和感動。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駐葫蘆島特約記者靳詩宇文並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