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座山雕本名張樂山,一家三代為匪

一家三代匪 座山雕為人刁頑狡猾

座山雕,原名張樂山,威虎山上的匪首。《林海雪原》中的角色,後被楊子榮活捉。

真實的座山雕本名張樂山,一家三代為匪

座山雕,本名張樂山,原籍山東省昌濰縣。他一家三代為匪,幼年父母雙亡,12歲時隨堂兄“闖關東”到黑龍江海林以伐木為生,曾居住在海林新民六隊,15歲進山重操父業當了土匪,18歲便當上了匪首。這一輩座山雕又是老三,所以人稱“三爺”。座山雕為人刁頑狡猾,當土匪後長期流竄在深山老林,歷經清末、民國、偽滿三個時期,獨霸一方、唯我獨尊,所以人稱“座山雕”。

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曾派兵追捕過座山雕,但沒有傷到他半根毫毛;偽滿時期,他先被我抗聯收編,後又被日寇策反,受任“討伐隊長”。當日寇發現他不肯效忠,準備除掉他時,他竟躲進了牡丹江市日軍警備司令部一個朋友家裡,在日本鬼子眼皮底下安安穩穩住了一段時間。日本投降後,座山雕表面上也曾接受過我牡丹江軍區的收編,但過了不久,便又接受了國民黨的委任,當上了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

活捉座山雕 四十多年匪首終被擒

據徐誠之(曾任牡丹江軍區宣傳科長,離休前任鐵道兵黨委常委政治部主任)講,1946年底,經過一年頻繁緊張的戰鬥,退居在牡丹江等地的大股土匪都被我軍消滅了,但潛伏在海林北部夾皮溝裡的座山雕老巢卻一直未被找到。此後,牡丹江軍區二團曾用一個營進山搜索一個多月,也未見他們的一絲蹤跡。為了防止這股土匪逃往吉林,投靠國民黨繼續與人民為敵,根據實際情況,二團副政委曲波(《林海雪原》作者)決定先派一個偵查小分隊裝扮成土匪進山,用打入座山雕老巢內部的方法來剿滅這股匪徒。這時,楊子榮已被提拔為團直偵查排長,進山偵查的任務也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楊子榮接受任務後,挑選了孫達德、魏成友、孫立珍、趙憲功、耿寶林五位戰友裝扮成土匪,冒著大雪進了夾皮溝。夾皮溝是海林北部山區方圓幾十裡茫茫林海中唯一的村屯。小分隊並沒有貿然進村,而是先埋伏在了村外的小山上進行觀察。冬天的清晨,夾皮溝死一般的沉寂,家家戶戶低矮破舊的房頂上都落滿了厚厚的積雪。就在這時,隊員們發現有一戶人家的後門突然開了,一個男人出來後東張西望,小解後又迅速回去了。楊子榮判定這個人是出來望風的,果然,不一會兒就從這個後門走出來兩個人,一前一後直奔南山。

楊子榮立即帶領小分隊抄近路追了上去。他們在一個山坡上將二人擒住。這兩名土匪看了看楊子榮等人的打扮,認為是同行,一陣“黑話”之後,彼此取得了信任。楊子榮自報是東寧匪首吳三虎的副官,吳三虎“殉國”後,弟兄幾個走投無路,想投靠座山雕。兩名土匪中一個是連長,他同意引見楊子榮“兄弟六人”去見座山雕。

踏著沒膝的積雪翻過了幾個山頭後,他們來到密林深處的一個窩棚。匪連長讓楊子榮等人在此等候,說他先去報信。之後,兩名土匪就鑽進了深山。兩天後,匪連長二人回來說,三爺同意你們入夥,但你們先在這裡等幾天,等我們去牡丹江辦完事回來就帶你們去見三爺,拜把子。

為了放長線釣大魚,楊子榮和小分隊只好在這裡等待。在此後的幾天裡,他們帶的乾糧吃光了,就到山裡找來野果子充飢,後來實在找不到吃的,他們就到夾皮溝的老鄉家裡“找”吃的,並說這是“借”,半個月之後還錢。老鄉們沒有見過這樣的土匪,根本就不相信。這期間,楊子榮派孫達德回團裡彙報了情況,十多天後,匪連長終於回來了。楊子榮以“不講信用”,騙兄弟幾個在這裡“活受罪”為由,假裝怒火沖天的樣子,讓魏成友等將二人捆綁了起來,讓他馬上帶路進山見三爺。

匪連長自覺理虧,一路上不斷道歉。進入威虎山之後,匪哨兵見連長帶人進山,馬上放行。在一個用原木搭建的半地下式的大棚子裡,幾盞昏暗的野豬油燈下,匪首座山雕正躺在大鋪上抽著大煙。他看見楊子榮等人的槍口正對著他時,慌忙向枕頭下摸槍,結果一伸手就被楊子榮用腳給踩住了。楊子榮匪氣十足,大罵“三爺不仗義”。座山雕見身邊幾個“金剛”也被槍口逼住,只好承認自己禮數不周,並說這也是迫不得已,為的是防共軍。將幾個匪首綁了之後,楊子榮以“這裡已經暴露不能呆了,有幾百條槍藏在山裡,取出後一起去吉林”為由,將以座山雕為首的25名土匪捆綁後上路了。到了夾皮溝,座山雕看到迎接他們的是人民解放軍才明白楊子榮的真實身份。就這樣,這個做了40多年土匪的座山雕被小分隊給活捉了。

徐誠之還介紹說:“1947年2月19日,《東北日報》還以《戰鬥模範楊子榮等活捉匪首座山雕》為題,報道了楊子榮的英雄事蹟。

並非死獄中 撥開歷史迷霧現真相

瀋陽軍區原副政委鄒衍當年不僅參加和指揮了牡丹江軍區剿匪工作,他還親手批准了處決土匪頭子座山雕(張樂山)死刑。

據鄒衍回憶,1946年12月28日,根據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的命令,成立了牡丹江軍區特別軍事法庭。“座山雕被活捉之後關押在牡丹江軍區看守所,保衛科同志審訊時我還去看了一次,這是個60來歲老頭子,尖鼻子、白山羊鬍子、兩腮凹陷,他山裡情況熟,身板好,活捉他非常不容易。”

鄒衍這樣講述了當年的真實情況:“決定處決他,主要是考慮到這個人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平民憤,還擔心關押時間長了,他一旦逃走,就不好辦了。另外一個情況就是當時大規模的剿匪已經結束了,留著他沒有什麼意義。當時北面的合江省(現佳木斯市)對一些頑匪如謝文東、李華堂的處理也是很嚴厲的。後來軍區特別軍事法庭在牡丹江市召開了群眾大會公審了座山雕,對他執行了死刑。事後發佈了執行死刑佈告,上面簽署的是我的名字。在牡丹江時由我署名的死刑佈告就這一份,所以印象深刻。”

楊子榮的戰友董仁棠當時任排長,曾為楊子榮送葬抬過棺柩,曾任瀋陽軍區邊防局處長,後在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離休。董仁棠的兒子董新曾說,其父於2011年去世,董仁棠生前曾講過,他是負責槍斃座山雕的兩個執行人之一,是曲波特意把他這個昔日親密戰友調來執行這個任務的。董仁棠說座山雕對這一結局早有預料,臨刑前,他閉著眼睛說了一句話:“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

時過境遷,斗轉星移,69年過去了,當年的徐誠之和鄒衍兩位親歷者,如今都已是90多歲的老人,但在他們的記憶深處,這段傳奇的往事從未曾模糊。

附:

楊子榮(1917年1月28日-1947年2月23日),原名楊宗貴,山東牟平縣嵎岬河村人。

1945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戰士、班長、團偵察排長等職。參軍只有一年多時間。從1946年2月進駐海林剿匪,他參加大小戰鬥上百次,多次立功受獎,並被評為"偵察英雄"、"戰鬥模範"。1947年,一舉將"座山雕"及其聯絡部長劉兆成、秘書官李義堂等25個土匪全部活捉,創造了深入匪巢以少勝多的戰鬥範例。在繼續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的戰鬥中英勇犧牲,時年僅31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