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集体把脉会诊 精准检视整改

门源县始终把专项整治作为检验主题教育力度和效果的“试金石”。连日来,门源县各县级领导聚焦“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提升,补齐基层组织建设短板”这一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一线掌握实情,集体把脉会诊,压实工作责任,精准对症下药,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有力提升了主题教育工作实效。

摸清底数再排查

在持续抓好前期排查出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基础上,以农村为重点,继续开展排查工作“回头看”。由各县级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所包联乡镇的各行政村,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的原则,对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认定标准,直接进村入户,村村见干部、听民意,全面排查,逐一“过筛子”,逐个研判,弄清每个村的现状,精准确定整治对象、仔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分领域建立了软弱涣散台账,做到了信息准确、情况清楚。

集体把脉大会诊

在调研中,各县级联乡镇领导把乡镇主要负责人、包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县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集中到一起,按照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10种情形和“四有、三看、十查”的整顿转化标准,紧盯全面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干部,集中攻克一批黑恶势力干扰侵蚀、宗教势力渗透蔓延的和信访矛盾突出的村和坚决调整一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等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下大力、结硬账,逐村集体把脉会诊,找准“病灶”,现场“一村一策”确定整改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方法步骤、保障措施和责任主体。

压实责任促落实

采取“四个一”进行集中整顿,即每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分别由1名县级领导成员联村、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县直机关结对,对重点难点村,采取县级主要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直接包、组织部门建立直接联系点和部务成员分片指导联系等方式进行整顿。同时建立村后备干部库,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制。深入开展“两委”换届“回头看”,由组织、民政会同纪委监委、公检法等部门和乡镇党委对所有村“两委”成员进行联审、逐一“过筛子”,全面清理有问题的村干部,及时补齐配强,净化农村干部队伍。

制定措施强整顿

针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在班子队伍、组织力、制度执行等方面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采用抓班子治弱、抓组织力治散、抓基础治穷、抓制度治乱四项举措,推动整改提高、晋位升级。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培训等党组织生活制度,明确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健全“两委”议事规则等工作制度,完善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全程代理代办。通过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培训、能人带动、后备干部培育“三大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整治、乡村治理、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开展“先锋堡垒”指数评定、“双百一千”先锋选树等 ,激励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从“后进”到“先进”的转变。通过整合有效资源,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建立村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群众协调配合新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群众经济组织多方共赢。

强化督导不懈怠

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州委文件精神,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作为主题教育的专项整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采取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督办查办等方式,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随机访谈等方式,重点围绕“六个一”措施落实情况、主要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两委”班子是否团结、帮建措施是否落实、整顿资料是否完善、村级管理是否实现规范化、党员群众是否满意,整顿成效是否明显等方面,加大对整顿工作的督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确保整顿工作落到实处。

来源: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