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家为宣威脱贫“把脉”

入冬以来,气温下降,宣威市东山镇、倘塘镇、杨柳镇的群众心里却是暖烘烘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安排部署,自2017年来到宣威开展工作以来,在当地走出了一条以找水打井为特色的“地质调查+”扶贫之路。

地质专家为宣威脱贫“把脉”

宣威市属云贵高原斜坡地带国家重点扶贫区——“乌蒙山区”,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2017至2019年先后在落水镇、西泽乡、羊场镇、热水镇、东山镇、倘塘镇和乐丰乡等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实施探采结合井24口,成井18口,完成钻探进尺3800多米,日供水量达3700多吨,购置抽水设施及配套管材15套,解决了约3.2万人、10000头大牲畜饮水及3500亩农田灌溉用水困难问题,探采结合井的成功出水,改写了当地村民饮用水窖水及人工挑水饮用的历史。

●喝上了甘甜的泉水

东山镇集镇历史以来就缺水,而随着集镇人口的增加,用水缺口更大。全镇万余人口仅靠一个小型水库供水,每年缺水超过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2018年,位于东山集镇的马场集中搬迁安置点瑞锦社区落成,378余户1345人在此定居,用水问题成了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一块心病。

岩溶地质研究所在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最终从省外争取到指标,临时增加项目,为安置点打井。一周时间,打井102米,汩汩泉水涌出。经检测,水质达饮用水二类标准,日涌水量可达442立方米。岩溶地质研究所工程师林玉山告诉记者,该口井流量大、水位浅、具承压性,抽水较为便利。今年以来,岩溶所在东山集镇投资50余万元共计打井3口,日涌水量超过1000立方米,就是在枯水季节也能满足集镇人口的用水需求。

站在水泵房前,东山镇党委副书记李维武高兴之情溢于言表。8月份打完井,东山镇马上跟进建了泵房,在高处挖了水池并铺通了家家户户的管网,10月集镇便喝上了甘甜的泉水。“岩溶所掘地千尺引出幸福泉,帮助东山集镇1.2万人告别了缺水的历史。”

地质专家为宣威脱贫“把脉”

杨柳镇杨柳村的打井点机声轰鸣,一股清泉从井眼里冒出。岩溶地质研究所资源室副主任曹建文告诉记者,该口井目前才打下去25米左右,为保证将来的水质和水量,还将继续打至100米左右深度,预计一个月以后能够建成使用。打井点不远处就是刚搬到此处不久的地质灾害滑坡搬迁点,井打好后搬迁点的50户195人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地质专家的良策

水有了,怎么让搬迁群众有创收成了地质专家们思考的问题。为此,岩溶地质研究所积极协调了50万元经费,打算为杨柳村建3个示范性、高标准的大棚用于蔬菜种植,搬迁群众可以到蔬菜基地打工,村上也有了集体经济,从而形成多赢局面。

“明年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对乌蒙山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地质调查资金的投入,为农业开发、乡镇居民集中区及移民安置点等严重缺水地区提供水资源保障。”曹建文说。

通过近3年时间的工作,曹建文对宣威的地质情况掌握得较多。他建议,由于宣威岩溶地下水分布不均,开发利用条件较差,建议在严重、较严重缺水地区开展岩溶地下水开发论证,查明应急后备水源地,并选择代表地段,实施地下水有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为云贵高原斜坡地带相似地质条件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借鉴。针对革香河流域北部地区缺水严重的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的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加强乐丰乡土豆种植基地、东山镇刺梨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开发利用示范区的土壤化学质量调查工作,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