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为巢湖治理“把脉”第二届巢湖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峰会召开

本报讯 为打赢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11月11日,第二届巢湖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合肥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和杨志峰参会并作主旨报告,同时,峰会还邀请了来自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巢湖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

借鉴他地经验实现巢湖绿色发展

近年来,巢湖的治理、保护与发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巢湖流域重污染河道水质明显变好,湖区水体氨氮浓度明显下降,蓝藻水华爆发程度有所减轻,更重要的是,出湖入江水质保持良好。” 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在峰会上指出。

在朱青看来,衡量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最重要的指标,是出湖入江水质,而且这个指标,不能以某个月份或者某段时间为准,而应该是几年的数据的反映。朱青表示,他所说的包括巢湖流域出湖入江水质保持良好在内的四个指标,均是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所得。

在朱青看来,湖泊治理措施纵有千万种,最硬的措施有两项。一是导污减负,二是补水扩容。“滇池周边污水通过环湖截污管涵导入金沙江,太湖无锡等污水也借势排入长江。滇池每天从牛栏山引水200万立方米,太湖也早在十年前实施引江济太。”朱青认为,巢湖综合治理需要借鉴他地经验,更要坚定走自己的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在会上介绍了美加五大湖、日本琵琶湖的治理经验,他认为这两个成功范例的治理理念、思路、措施、政策、管理等均可为我国流域湖泊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主攻“防洪、治污、调配水源”方向

未来,巢湖流域综合治理围绕哪些方向展开呢? 在去年年底印发的《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明确提出了巢湖流域综合治理的三个方向。

首先,增强流域防洪能力。目前已建成环巢湖防洪治理、南淝河左岸堤防加固、牛屯河分洪道扩大等防洪工程。计划至2035年,合肥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200年一遇。

其次,优化区域水源配置。现已建成驷马山灌区江水西引、龙河口水库城市供水、巢湖市第二水源等供水工程,正加快建设引江济淮工程。计划至2035年前,持续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同时依托引江济淮工程条件,开展灌区水源置换和巢湖调水引流。

最后,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城镇及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等一直在进行。目前,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100%,入河污染物削减10%-20%。计划至2035年,城镇生活和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100%。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赵佩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