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臨城列車被劫案

民國臨城列車被劫案

山東督軍田中玉

民國臨城列車被劫案

山東督理鄭士琦

民國臨城列車被劫案

陳調元

上個世紀初期,社會動盪,劫持綁架人質事件時有發生。在山東臨城發生的一起火車劫案,曾被稱為“民國第一大案”。

列車被劫

山東棗莊市的薛城區在上個世紀20年代稱臨城。臨城西面是微山湖,東邊是棗莊和抱犢崮山區,津浦鐵路從中間穿過。

1923年5月6日清晨,由南京開往北京的第二次特別快車,沿著津浦鐵路向北疾馳。

這列在當時堪稱豪華的火車被稱為“藍鋼車”,在頭等車廂裡載有許多中外記者和外國旅客。

當列車運行到山東省臨城與沙溝之間的地段時,列車司機突然發現前面的鐵軌被拆除了一段,急忙剎車。還沒等列車停穩,四周就響起了激烈的槍聲,成群的持槍匪徒擁向列車。他們強行爬進列車,開始肆無忌憚地搶掠,對那些反抗的旅客,劫匪直接開槍了事。

匪徒把所有乘客趕下車,並當場劫走了一些乘客作為人質。匪徒劫持了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墨西哥等外國乘客39人,國內乘客30人,共計69人。

為躲避官方追捕,匪徒們押著人質迅速鑽進大山。沒被匪徒劫走的乘客馬上向官府報告了火車被劫的消息。當地官軍聞訊急忙追擊,數小時後便與匪徒接上火。

混戰中,一位美國人質被流彈打死,其他人質紛紛揮舞白手巾,請求官軍不要再開槍。官方看到有外籍旅客在,也不敢貿然行動。

消息傳開,北京、上海、濟南等地各大報紙均在顯著位置刊登了這則新聞。一時輿論紛紛,國際震驚。

劫車案發後,各國的駐華公使急電本國政府請示如何對應,同時向當時的北京政府提出強烈抗議,要求立即採取措施解救人質,同時要嚴懲山東的有關官員。

當時的北京政府非常緊張,交通總長吳毓麟在事發當天急電直、魯、豫巡閱使曹錕和山東當地官員,要求他們火速發兵會剿,並要求山東督軍田中玉戴罪立功。

案發第4天,各國駐華公使提出要求,外國使團要組成軍事委員會調查中國鐵路沿線的防務;他們還要求北京政府必須在3日內將全體外國人質救出,否則每隔24小時須賠款若干。北京政府陷入了剿撫兩難的境地。

民國臨城列車被劫案

劫匪的盤踞地點抱犢崮

劫匪非同一般

劫車匪徒是活躍在山東南部抱犢崮山區的一群土匪,自稱“山東建國自治軍”,專門與官府作對,匪首便是孫美珠、孫美瑤兄弟。

孫美珠、孫美瑤兄弟原本不是土匪,最初只是生活在土匪眾多的抱犢崮山區中的平頭百姓。

棗莊市山亭區阜城鄉北莊村是孫美珠、孫美瑤的故鄉,孫美珠兄弟6人,孫美珠是老大,孫美瑤是老五。總掌櫃孫桂枝是孫美珠的堂父。

孫氏兄弟開始的日子是比較殷實的,家有300畝地,有牛有騾,還開得酒店油坊。可作為當地有名的富裕人家,少不了被附近落草為寇的匪徒勒索騷擾。他們殷切希望官兵能夠解決問題,但每次官兵來了以後,都獅子大開口地從他家中攫取財富,而對土匪的追繳沒有絲毫作用,官府勒索甚至要勝於土匪。

這些土匪後來把孫家父母綁到了山上,孫美珠的父親孫桂哲活活被氣死了。兄弟倆就商議說與其過這樣受氣的日子不如自己幹,後來就把家裡的房子燒了,地賣了,購置了10多條槍。

孫氏兄弟直接拉起來的隊伍不過四五百人,但山裡原有的幾股土匪也跟他們合流,並公推孫美珠為首領。經過幾年發展,逐漸壯大起來,成為各種政治勢力爭相拉攏的對象。在案發的前年夏天,孫美珠被直係軍閥圍剿時打死,弟弟孫美瑤率眾繼續頑抗。

案發前不久,孫美瑤和1000多殘匪被負責圍剿的山東督軍田中玉率部打壓在抱犢崮,面臨彈盡糧絕的危機。這種危難情況是導致孫美瑤鋌而走險的原因。

抱犢崮位於山東南部的群山萬壑之中,在地形上像個倒掛的葫蘆,易守難攻,加上有中外人質,圍山的官兵不敢輕舉妄動。

孫美瑤劫車得手後,聽從叔父孫桂枝的意見,釋放了4個外國女人質傳話,向官方轉達了一堆要求:圍攻抱犢崮的軍隊全部撤離;山東省長下臺;懲辦造成二七慘案的吳佩孚;從外國人手中收回膠濟鐵路的使用權;收編匪軍為一旅,以孫美瑤為旅長和補充軍火等。

孫美瑤劫車的目的在於解抱犢崮之圍,收編他們為國軍,並不是索要贖金。扣押外國人質是給北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當局改變以剿滅為主的政策,轉為以招安為主。

官方拒絕匪徒的所有要求,匪徒當真開火示威,殺死了5名中國人質,揚言如果官府不馬上答應他們的要求,接下來將槍殺外國人質。北京政府和山東駐軍試圖以武力圍剿,因各國強烈反對而改成招撫。

案發第10天,北京政府和綁匪方面進行了第一次正式談判。山東督軍田中玉和山東省長熊炳琦親自出馬與匪方進行了談判。

針對匪方提出的解圍和收編要求,官方的態度是,除了補充軍火的條件外,其他都可以接受。

對官方的回應,匪方比較滿意,只是希望外國人和當地士紳一同簽字,擔保官方履行條約,這個補充條件最終被官方接受了。

簽字後的第二天,山東督軍田中玉下令政府軍撤退,並委任孫美瑤為招撫司令。

但孫美瑤卻突然變卦,宣稱必須等到政府軍隊完全撤退並接濟了山中糧食後,再提出正式條件。隨後,孫美瑤提出了更為苛刻的條件:任命落草為寇的張敬堯為山東督軍;改編匪軍為2個師,並劃定抱犢崮周圍的3個縣為他們的勢力範圍;政府軍撤出百里以外,把蘇、魯、豫 、皖四省的所有土匪一律收編等。

眼見雙方談不攏,山東督軍田中玉立即上北京主張圍剿。田中玉的意見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內閣總理張紹曾也主張圍剿。

田中玉返回後,就進行圍剿部署,但除圍困外尚不敢有其他動作,官匪雙方再次進入了僵持階段。

民國臨城列車被劫案

山上的外國人質和劫匪

官匪較量

在官匪雙方僵持期間,前往臨城的外界人士越來越多,大批國內外記者也雲集小城。上海總商會救護隊、美國紅十字會等趕到臨城,被允許給山上人質送食物和藥品,條件是人質們有的,匪徒們也要有。

匪方也因為有了食物,前來投奔入夥的人日益增多,人數由原先的1000多人激增到近3000人。

為防止政府闖上山劫走外國人質,匪徒們將外國人質移往抱犢崮山頂的洞穴內。地洞內關押了匪徒以往綁票的人質,有的人質被關押的時間長達3年以上,他們枯坐等死,像老僧入定一樣。

由於被匪徒看作“廢票”,所受的待遇更為惡劣,一個個瘦得都像皮包骨頭的活骷髏。

當這些消息在報上傳出後,激起朝野的憤怒,人們一致譴責北京政府對本國人質的痛苦熟視無睹,卻一心只想援救外國人質。

時間一天天過去,匪徒有些沉不住氣了。絕大多數匪徒希望能被政府招安收編,包括孫美瑤。

孫美瑤讓一位法國人攜帶新的條件下山接洽,新條件要求政府軍必須撤回原防地。由於政府軍依舊拒絕後撤併且態度日益強硬。

孫美瑤又叫記者鮑威爾下山帶去3個條件:發給匪軍6個月的軍餉;收編匪軍1萬人;任命張敬堯為山東督軍。要求依舊被官方拒絕了。

田中玉命令部隊加強合圍,並派飛機繞山投下傳單。匪徒們更加惶恐,孫美瑤又派鮑威爾下山帶去兩個條件:政府軍解圍撤退和收編匪徒共兩個旅。

田中玉提出:先釋放2/3的外國人質;匪徒有多少杆槍,政府就收編多少人。5月31日,匪方將3個外國人質送下山。

進入6月份,在多方的努力下,談判似乎有了些進展。但最終的協議仍沒有達成,難以相互信任的官匪雙方就這樣僵持著。

參加談判的安德森想出了一個雙方互交保證書的辦法。在徵得了田中玉和孫桂枝同意後,由安德森出面替官方作擔保,保證官方履行收編條件;匪方則由老匪首孫桂枝出面做了擔保。

官匪雙方雖然簽了字、畫了押,但匪方仍舊有所顧慮。田中玉等人實在耐不住性子了,索性要來硬的。

但徐海鎮守使陳調元卻建議再等等,他表示自己可以上山與匪徒們進行最後一次談判,如果實在不行再打不遲。

陳調元上山後,同孫美瑤一見面就表示友好,拍孫美瑤的肩膀,然後兩個人就開始談判。

當天,孫桂枝讓人先把一部分人質送下了山,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僵局就此打開。陳調元上山時,還帶去官方送的2000套軍服,並運送糧食接濟,加上陳調元的籠絡,使匪徒們的顧慮逐漸打消。

然而,孫桂枝、孫美瑤叔侄執意把陳調元等十幾人留下。田中玉看見和談已經成功,便指派軍務幫辦鄭士琦留在臨城辦理善後事宜。

孫美瑤隨同陳調元下山後,和鄭士琦簽訂了和平條約,當天陳調元又陪孫美瑤回山進行了人員點驗,全部匪軍的實際人數只有3000人,有槍的不到1200人。

山上無論男女老幼,一律給以免死證,有不願入伍的準其回家。隨即最後一批人質全部釋放。

協議簽字後,匪軍正式改編為山東新編第11旅,孫美瑤當上了旅長,並指定郭裡集為該旅的防區。

這場轟動世界的劫車綁票案終於平息了。孫美瑤為了找一個靠山,就拜當時的兗州鎮守使張培榮為師。孫美瑤在同北京政府談判的過程中,曾經提出要求懲辦吳佩孚,所以吳佩孚對孫美瑤非常惱火,因此便暗示張培榮找到機會,把孫美瑤處理掉。

在這前後,孫美瑤的部下和駐棗莊的直系另外一支軍隊的官兵發生衝突,該部長官吳克章就找到張培榮,請張培榮幫著把孫美瑤給解決掉。張培榮以調解孫美瑤和吳克章之間的矛盾為由,擺下酒席請雙方赴宴。等孫美瑤赴宴時,張培榮指使手下把他的衛兵和副官支開,然後將孫美瑤當場殺掉了。

隨後,張培榮拿著孫美瑤的首級到孫的部隊,告訴其部下說你們已經沒有首領了,願意加入政府軍隊的就留下,不願意加入的可以回鄉。孫美瑤和他的隊伍就這樣煙消雲散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