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中,有哪些只在回忆中出现,没有详细描写,却又十分经典的大战?

王事情


金庸武侠里,没有直面细写,只在旁人讲述亦或后人回忆中出现的一些大战,其实不少。因为许多时候,创作上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往往须做些前因的交代。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会在当前的故事情节中,通过旁白亦或是回忆讲述的方式,加入一些往事以作解释。因此在武侠小说中,只在回忆中出现的经典战役,可谓比比皆是。羽菱君选择其中几场小说中着墨不多的大战,略作分析,这每一战羽菱君都在叹惜金老惜墨吝笔。



火工头陀事件

在“射雕三部曲”的前两部中,武林中有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江湖上难觅少林一派的高手,新兴的全真教代替了老牌少林,成为武林新的泰山北斗。连《倚天》开篇郭襄上少林,都在奇怪作为中原武学祖庭的少林派,缘何两次华山论剑都没这派高手参与。其中缘由,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因为这起“火工头陀事件”,致使少林武学衰落了近八十年。

当年香积厨灶下烧火的一名头陀,经常遭受监事僧的殴打,三年间曾被打得接连吐血三次,因不堪监事僧的暴力殴辱,愤而偷学武功。他既苦心孤诣,又有过人之智,二十余年间竟练成了极上乘的武功。他隐忍不发,最终在一年中秋的达摩堂年度大较中,竟一举连伤达摩堂座下九大高手,并在会错意的情况下打死了达摩堂首座苦智禅师,趁乱中又打死了香积厨五位僧人。大闹少林之后,火工头陀逃往西域,并开创了“金刚门”一派。


少林在此战死伤严重,随着罗汉堂首座苦慧禅师远走西域,少林武学竟尔中衰长达数十年之久。不但两次华山论剑没有少林高手,武林话事权不再,后来一个何足道挑战少林,就足以让合寺震动。可见“火工头陀事件”的影响有多严重。不过,金庸先生对此战的描写太少了,连败九大高手一句话,而头陀与苦智五百合外的过招,就仅写了最后一招,头陀会错意,将苦智的“分解掌”看成“裂心掌”,并打死了毫无防备的苦智。

其实这一战出现的意义,就是金老为了解释张君宝在打败何足道后,缘何会遭到少林围捕一事的前因,同样也是交代了《射雕》与《神雕》中少林一派没有出现的原因。既然是解释前因,点到为止,绝不会喧宾夺主,占据当前情节的太多篇幅,以下几战,同样如此。

第一次华山论剑

真实意义上的华山论剑只进行了两次,但正面描写的就只有第二次论剑。不过相比于二论,一灯和周伯通的提前离去,师徒与翁婿的放水,西毒的变疯,如此不够壮大的场面,许多读者一直都对一论的场面甚是向往,并充满了想象。可是谁都不知道一论究竟是怎么比的,毕竟作者从未正面的写过这场大战的过程,就只在后人回忆零星的只言片语中,提到这场进行了七天七夜的论剑而已。比如周伯通对郭靖讲的“口中谈论,手上比武”的那句话,还有有幸目睹这场盛事的王处一,那句五绝“讲论了一番剑道拳理”的回忆。


实际上华山论剑的“剑”字,是以最高雅的剑术泛指一切武功,犹如古人称经典的著作为“经”是一样的道理,并不是真正的在比剑。而论剑的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其实金庸先生有用另一战作呈现,那就是西毒与北丐在华山的最后一战。欧阳锋和洪七公的那场比试,其实就是按照他们当年一论时的模式进行的。先比外功,再拼内力,最后打不动了就是纸上谈兵,辩论武理上的见识,也就是王处一所说的“剑道拳理”,是又打又论的一个过程。最终就是当时的王重阳,在内外功的比试和武理上的论辩中,均折服了其他四绝,才被尊为“武功天下第一”。

《射雕》是金庸先生引入绝顶高手概念的首部作品,而五绝就是首批在他小说中出现的绝顶高手。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华山论剑”,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华山论剑”在小说中,不但意味着中原武学的复兴,小说背后更是引领了一个武侠新时代的开始。


裘千仞与金轮的生死大战

已是慈恩的裘千仞与金轮国师的这一战,在小说中同样也没有正面描写,只在一灯大师与杨过的对话中提及,由杨过说出裘千仞是被金轮所重伤。但是这一战,两人却是连斗了一天一夜,其中险恶程度可见非同一般。

就如杨过所言,他们二人连斗一日一夜,那么裘千仞自不是中了旁人的奸计暗算,要知道当今之世,裘千仞的武功不在五绝之下,他的“铁掌功”登峰造极,真正能用掌力伤得了裘千仞的,屈指算来不过三数人而已,金轮国师就是其中一人。当世两大高手对决,想想都是激烈非常,可惜当时的这个场面如何,谁都不知道。


其实金庸先生安排此战的用意有三。一是裘千仞是最适合与金轮一战,去检验金轮十六年武功进展的,因为他们两人的武功路子皆走刚猛,能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二是以裘千仞重伤为引子,彻底了却一灯、瑛姑和周伯通,他们几人经历了数十年的恩怨。三是告知杨过,金轮已重返中原且武功实力倍增,预示着他们这对老对头,又将出现生死的一战。不过就可惜这场大战,被淹没在恩怨情仇之中了。裘千仞这个角色被淹没的大战还不止这一战,当年让他一举成名的“一双铁掌歼衡山”一战,同样只有一句话。

少年杨逍气死峨嵋孤鸿子

这一战,是小说中灭绝跟周芷若讲起倚天剑的历史时提到的,同样只有只言片语的回忆。按灭绝所言,当年她的师兄孤鸿子与杨逍约战,双方单打独斗,孤鸿子知道杨逍年轻却武功高强,于是跟灭绝借了倚天剑赴战。结果被杨逍连施诡计,孤鸿子胸口中了杨逍一掌,最丢脸的还是倚天剑还没出鞘,就被杨逍夺去了,并留下了一句名言:“倚天剑好大的名气!在我眼中,却如废铜烂铁一般!”孤鸿子由此面子全无,气不过,在回峨嵋的路上竟生生气死了。


其实被杨逍气死的人可不止孤鸿子一人,昆仑派的白鹿子和游龙子,也是败在杨逍手下之后,被他气死的。而且很大的可能是这几件事有关联,孤鸿子应当就是为了替昆仑派出头,才约战的杨逍,因此杨逍采取了将他们气死的同样战略。这一战,直接导致的就是峨嵋派与明教成功结仇,后来再经谢逊杀了灭绝俗家的哥哥方评一事,还有纪晓芙爱上杨逍,仇恨更深。因此反明教联盟的六派掌门中,灭绝对明教的仇恨最大,反明的情绪也最高。不过同样可惜,假如杨逍是男主,那么如此经典的一战,必定会被正面呈现出来。

日月神教十长老两次进攻华山

方证大师与冲虚道长上恒山找令狐冲密议时,跟令狐冲讲了华山派“剑气之争”的历史,其中就涉及到了日月神教十长老两次进攻华山,与五岳剑派的两场大战。这两战对双方的影响都非常大。


两次大战,第一次是十长老为了抢夺《葵花宝典》,第二次是为了报复五岳剑派。第一战十长老虽铩羽而归,但成功从华山派手中抢到了《葵花宝典》。五年后第二战,卷土重来,十长老最终被五派用机关陷阱,困在思过崖的石洞中耗死,但五派高手耆宿,也因为十长老已经破解了五派的剑法,在这一战中伤亡惨重,直接导致了五派高深武学的失传,实力直线下降。作为主战场的华山派衰落更严重,再经后来的“剑气火并”,五岳剑派老大的地位不保,逐渐被左冷禅潜心复原失传武功的嵩山派所取代。

可以说《笑傲江湖》的故事,就是由这两次大战而起的,也能看出金老设置日月神教总坛的地理位置,以及这两战的原因。日月神教是被金老安排在了五岳剑派和少林武当等门派的包围圈中,他们若要有一番作为,首先就必须冲破五岳剑派的封锁,因此他们才会为了《葵花宝典》而进攻华山。而后来左冷禅之流想要一统江湖的路线,则是先合并五派,进一步合力铲除日月神教,再挑了少林和武当。金老的设定,用心良苦。


可惜的是,如此重要的这两战都没有能被直接描写出来,作为前因的交代,仅仅几句话就一带而过了。假如有呈现,必定不弱于“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一役,只能叹金庸先生吝笔惜墨了。

由于篇幅有限,羽菱君只选择了以上几场,自认为经典的大战,稍作分析。实际上像以上这样的大战,在金庸武侠中还有不少,比如少林三渡与阳顶天的一战,张三丰与百损道人的一战等等都是。另外像《雪山飞狐》中胡一刀和苗人凤的沧州大战,虽也是后人回忆的方式出现,但却是小说中的主线故事,而且写得较为详细,故而不归入这类回忆的经典战役。其他更精彩的,欢迎朋友们留言添加,一起交流讨论。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灵冲霄为您解读各种金庸武侠与文学名著的冷知识,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金庸武侠中描绘了很多热血沸腾的战斗,其中有不少经典之战是书中没有正式描述的,仅在相关的人物回忆中出现过。这里灵冲霄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金庸武侠中最经典的三场回忆之战。

萧远山雁门关外迎战中原群雄

《天龙八部》中原群雄误信了慕容博的虚假传言,而对探亲走访的萧远山一家下了杀手,双方在雁门关血战一场。开始萧远山念及自身授业恩师也是汉人,处处手下留情,但随着爱妻惨死,爱子生死不知,萧远山爆发之下大开杀戒。中原群雄一方死伤惨重,除吓晕的赵钱孙、被打晕的智光大师外,萧远山仅留下了带头大哥玄慈大师和丐帮帮主汪剑通没杀,并将爱子萧峰相托。

此战虽然只是在赵钱孙和智光大师的回忆中出现,但影响是很深远的。玄慈大师等人经历惨事,了解详情后,愧疚下决心将萧峰培养成盖世英雄。萧峰能成长为“北乔峰”全赖于此,但也为后期身世暴露埋下伏笔。慕容博阴谋未遂,且无颜面对少林、丐帮的质问,只能诈死脱身,隐居幕后。萧远山跳崖自尽却未死,便决定报复当年的仇人,抱走虚竹,杀死玄苦、乔氏夫妇等人,并现身让玄慈方丈身败名裂等。

第一次华山论剑

第一次华山论剑发生在《射雕英雄传》开始之前的数年,鉴证人老顽童对郭靖详述了其中的过程。武林秘籍《九阴真经》在江湖现身,引得各方势力争夺,掀起腥风血雨。最终武林中身份最强的五方势力:东海桃花岛岛主黄药师、西域白陀山庄主欧阳锋、大理国国主段智兴、丐帮帮主洪七公和全真教教主王重阳介入了《九阴真经》争夺战,约定在华山比武论剑来定其归属。

周伯通道:“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这一战不仅确定了《九阴真经》的归属,也进一步划分了江湖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第一次华山论剑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绝登顶天下绝顶高手之巅,也给他们下属的势力奠定了江湖中超凡的地位。五绝独尊的江湖体系一直持续到《倚天屠龙记》初期,最终随着新五绝的相继去世,以及明教复苏,武当、峨眉、昆仑等门派的崛起才解体结束。

胡一刀大战苗人凤

胡一刀大战苗人凤的场景出现在阎基、苗若兰等人被困孤山绝顶之时的众人回忆中。飞狐的背景在清乾隆年间,但田苗胡范四家的恩怨却追溯到明末闯王时期,四家祖上因误会结仇,相互仇杀百年之久。胡一刀和苗人凤之战只是四家百年厮杀中的一部分而已。

胡一刀和苗人凤连战数场都不分胜负,不过大部分读者们都认同胡一刀在之前的决斗中是游刃有余,未尽全力的。灵冲霄个人也觉得胡一刀真正实力当在苗人凤之上的。到最后一战前,胡一刀夫妇更是已经发现了苗人凤剑法中的重大破绽,只是胡一刀心中犹豫之下才被对方的毒剑所伤。

此战中苗人凤虽然幸存了下来,但却始终耿耿于怀,一方面是自己并没有真正战胜胡一刀,“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称号问心有愧;另一方面也未完成胡一刀的嘱托,遗失了对方的幼子胡斐,误以为胡斐已死。

飞狐两部曲的剧情主线很大程度上也是当年胡苗之战的延续与发展。胡斐、苗人凤等人的恩怨情仇也都与之密切相关。


我是灵冲霄,擅长金庸武侠和文学名著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灵冲霄


看到这个问题,瞬间想起了苗人凤与胡一刀的经典五日大战,这场战役真乃荡气回,这场大战堪称金庸先生笔下最具传奇色彩的战役。

这场战斗的场景出现在阎基、苗若兰等人被困孤山绝顶之时的众人回忆中,这是一场绵延百年的战斗。

胡一刀与苗人凤初次相见,互相不服,于是旁若无人对饮,但都不主动开口说话,对手虽然未展露实力,但眼神中的淡定却无可隐藏,一时都以之为大敌。胡一刀喜得贵子,心中有牵挂,他并无打败苗人凤的把握,与夫人的谈话中居然涉及到了生死。

翌日二人交手,斗了个旗鼓相当,一时难分胜负,于是惺惺相惜。胡一刀不肯占宝刀的便宜,让,拿了把轻一些的刀,苗人凤也将剑尖撅折。何为惜英雄重英雄,何为光明磊落,大概便是如此了。

两人又斗了几日,仍旧难分胜负。当晚胡一刀驾马纵横百里,用刚学到的苗家剑法杀了苗人凤的敌人,只为其死后不会有遗憾,一代大侠的光明磊落尽显无疑。苗人凤亦承诺:若胡一刀遭遇不测,他定会将胡一刀的儿子当自己的亲生孩儿照顾。两人又斗了几天,仍是难分胜负,这天夜里二人居然抵足而眠。

第五天,胡夫人看出苗人凤剑招破绽,但胡一刀认为如此胜之不武,便与苗人凤互换了刀剑。终于胡一刀挨了一剑,苗人凤挨了一脚。胡一刀中毒而死,胡夫人对苗人凤道:“我这几日,亲见苗大侠大仁大义,知道这孩子是托付得过了,我就不多吃这二十年的苦头了。”随即自刎殉夫。

先生大笔一挥,通过几人罗生门式的口述,完美的刻画了两位光明磊落、侠肝义胆的侠士之间的对决。来自敌人之间的肝胆相照,着实光明磊落。看完这段话你就会明白,英雄二字不止关乎武艺,更在胸怀。

除此以外,胡一刀与胡夫人之间的伉俪情深也令人忍不住要叹一句:好一对佳人,好一对英雄豪杰。胡夫人聪慧,豪爽,有胆有谋,也有识人之明,真乃女中豪杰。他们三人绝对是当世再无人可比的豪杰。胡一刀夫妇虽然陨落,但携手共赴黄泉一试美事,苗人凤活了下来,但他没完成自己的承诺,活在深深的内疚中。

这场战役的影响不止于此,飞狐的故事是这场战斗的延续。若干年以后,胡斐也遇到了与父亲一样的选择,光明磊落与血海深仇,如何抉择?

其实胡斐的父亲早就为他树立了一个榜样,做选择一点也不难。但要做到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也是万难之事!


快客骑手


有啊,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比如萧远山大战中原群英,比如任我行大战左冷禅。

萧远山大战中原群英的大战,造成了武林界几十年的动荡,连读者也津津乐道。而在少林寺中,令狐冲在匾额之上,偷听任我行与正道侠义谈话,其中提到了左冷禅曾与任我行有一场大战,但是没听出来是谁胜了。

任我行当然是魔教领头人(虽然这时日月教的教主是东方不败),左冷禅也是正道中的优秀代表(不能算是最优秀),当年双方的一场大战,也很引人神往。


栖鸿看红楼


第一次华山论剑

夏雪宜大战温州五老

梅念笙大战三徒弟,被打落河中

胡一刀大战苗人凤

华山派计困魔教高手

回族青年用逍遥功大战武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