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第二个等级:脾阳虚,腹胀,便溏,按以下6个方法做

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脾阳虚。简单来说,脾阳虚的症状就是脾气虚加阳虚。

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因过食生冷、外寒直中、过用苦寒,久之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

脾虚的第二个等级:脾阳虚,腹胀,便溏,按以下6个方法做

脾阳虚衰,运化失职,故腹胀纳少;阳虚则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阳虚水湿不化,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清稀;脾阳虚不温四肢,故形寒肢冷;中阳不振,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流溢肌肤则肢体困重,甚至肢体浮肿,渗注于下则妇女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皆为阳气亏虚、寒湿内停之症。

那么出现脾阳虚的时候症状是什么呢?

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那么脾阳虚该如何辩证呢?

脾虚的第二个等级:脾阳虚,腹胀,便溏,按以下6个方法做

腹泻

表现:脘腹疼痛绵绵,得温痛减,遇冷更甚,或兼呕吐不能食。

治则:温中散寒

宜用:附子粳米汤加减,症状严重者大建中汤加减

附子粳米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医宗金鉴》:胜寒气,和内外之功效。主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金匮要略心典》: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土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辅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枣培令土厚,而使敛阴气矣;《古方选注》:治以附子之温,半夏之辛,佐以粳米之甘,使以甘草、大枣缓而行之,上可去寒止呕,下可温经定痛。

泄泻

表现:暴注水泻,短时间内即导致脾阳大虚;更多见于慢性腹泻,病程日久,饮食不化,缠绵不愈,时轻时重,腹痛隐隐,得温则舒。

治则:调理元气,温中健脾,元气充足,脾阳来复,其泻即止

宜用:养胃煎、温胃饮加减

痢疾

表现:久痢不愈,因寒积久滞肠中,腹冷隐痛,下痢稀薄而带有粘冻,且遇寒即发

治则:温中散寒,消积导滞

宜用:温脾汤,健脾汤加减

痰饮

表现:由于脾阳不足,气化无权,不能行水,则水饮内停心下,胃中振水有声,脘腹喜温喜按,胸胁支满,背部寒冷,心悸气短。

治则:温脾化饮

宜用:苓桂术甘汤主之

脾虚的第二个等级:脾阳虚,腹胀,便溏,按以下6个方法做

水肿

表现:水肿以腰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不利,由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

治则: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宜用:实脾饮加减

鼓胀

表现:单腹胀大,青筋外露,小便不利,或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治则:温补脾阳,化气行水

宜用:调中健脾汤加减

脾阳虚的症状多表现为腹泻,泄泻,在具体改善过程中需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