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劇照)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公元975年,此年為大宋開寶八年十二月,南唐國都金陵失守,早已自稱江南國主的南唐後主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12月28日,北宋滅南唐大元帥、宣徽南院使曹彬,副帥潘美帶領眾將來到南唐宮門外受降。

受降儀式結束後,按照古代王公貴族遠行要拜別祖廟的舊禮,李煜帶領李氏子弟和後宮妃嬪宮娥們跪在祖廟裡的祖宗神位前痛哭失聲,教坊樂工奏起祭樂、隨後吹奏起離別曲子。面對此情此景,李煜吟出一首詞牌為《破陣子》的詞: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南唐自建國至李煜作此詞,為38年,此處四十年為虛數。詞上片寫南唐曾有的繁華,建國四十年,國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樓閣高聳入雲霄,庭內花繁樹茂,這片繁榮的土地,幾曾經歷過戰亂的侵擾。這裡有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有難言的自責與悔恨.。

下片寫國破。終有一天國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蒼老。拜別祖先的時候,偏偏又聽到教坊裡演奏別離的曲子,不禁面對宮女慟哭垂淚。

到了這個時候,這位國破家亡的南唐後主,仍不失赤子之心,除了沉痛亡國的屈辱,他垂淚的對象竟然是地位卑下的宮娥。

對於李煜的這種驚世駭俗的作法,後來的宋朝大文豪蘇軾在《東坡志林》裡極不贊成,他說,國破家亡之際,“當痛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顧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雜典哉!”

蘇軾雖然是大文豪,並沒有當國失國的體驗,所以他理解不了李煜的感受。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劇照)

01

正如《破陣子》所寫,李煜的一生,也典型的分為前後兩段。在世人眼裡,他的前一段,好聲色,喜浮圖,治國無方以致國亡身虜,是個末代君王的形象;後一段,國破家亡,他經歷了天崩地裂般的人生劇變,失去的天堂,使他從風花雪月、偎紅依翠、弱骨柔情中走出來,化作直麵人生的血淚之情,從此在文學史上成就了一座豐碑。

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於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

李煜的爺爺李昪從一個孤苦無依的小和尚、到成為南吳權臣徐溫的養子並改名徐知誥,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到公元937年,徐知誥廢黜南吳皇帝楊溥,自立為帝,建立南唐,改元為升元元年。徐知誥恢復舊姓,改名為李昪,是為南唐烈祖。

早在吳天祚元年(935年),徐知誥受封齊王的時候,就立了大兒子徐景通(即李璟)為王太子。

李昪在937年稱帝后,封李璟為吳王,後徒封為齊王。升元四年(940年)八月,被立為皇太子。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劇照)

公元937年,李璟受封為王爺時,正好兒子李從嘉出生,可謂是雙喜臨門。而李煜,降生在南唐“三千里江山”的國土上,靠著先輩的蔭庇,開始度過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李煜的父親李璟愛好文學,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李璟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對南唐詞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其中“細雨夢迴雞寨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都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李璟風流倜儻的詩人氣質影響了他的兒子們後來的修文厭武,特別是對李煜的影響更大。李煜善詩文、工書畫、知音律,擅填詞,都來源於父親李璟潛移墨化的薰陶。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據歐陽修《新五代史》記載:“煜字重光,初名從嘉,景第六子也。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在中國古代,認為駢齒、重瞳為聖人之相。所以因貌有奇表,李煜從小深得爺爺和父母的喜愛。

李煜7歲時(943年),南唐宮廷發生了一件大事,爺爺李昪去世,父親李璟繼皇帝位,是為南唐元宗,也稱南唐中主。

父親當了皇帝,兒子們也水漲船高,一個個都成了皇子。然而,李從嘉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長相問題,他成了太子李弘冀猜忌的對象。陸游《南唐書》:“從嘉廣顙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從嘉避禍,惟覃思經籍。”

李煜為避禍,醉心經籍、不問政事,自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劇照)

02

李弘冀,南唐文獻太子,南唐元宗李璟長子,後主李煜長兄,李煜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稱之為“從冀”。

李弘冀為南唐元宗李璟的長子。《南唐書》:民間相傳讖曰:東海鯉魚飛上天,而烈祖果育于徐氏,因信符讖,又有讖曰:有一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向左邊,元宗欲其子應之,乃名之曰弘冀。

這是說南唐創始人李昪當年還沒當皇帝時,就在民謠“東海鯉魚飛上天”,預示李昪有皇帝之命。所以李氏都相信讖語,現在又有“有一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向左邊”的讖語,所以李璟給長子起名為弘冀。

李璟嗣位後,以其弟李景遂為兵馬大元帥,李景達為副元帥,在南唐烈祖李昪梓宮前盟誓,相約兄弟相傳,而把自己的長子李弘冀外放留守東都揚州,其叔景遂為皇太弟之後,李弘冀又徙鎮潤州(今江蘇鎮江潤州),被封為燕王。

李弘冀為人沉厚寡言,卻很有軍事才能。隨著多次帶兵作戰勝利,在軍中李弘冀的威望遠遠超過了叔父李景遂。李弘冀部下多人,經常在李璟面前陳訴利害,以為不立李弘冀難安軍心。

李景遂看清了形勢, 知道自己不是李弘冀的對手,958年,李景遂請求回到自己的封國,李璟就封李景遂為天策上將軍、江南西道兵馬元帥、洪州大都督、太尉、尚書令,封晉王。

李景遂在返回封地的路上被人毒死,經過調查,是李弘冀主使。李璟認為李弘冀藐視皇權,膽大妄為,竟然殺害自己的親叔叔。就對這個大兒子產生了厭惡之感。而此時的李煜,自號“鍾隱居士”,多次表示自己絕不貪戀皇權。李煜的這種態度,讓李璟非常欣賞。

959年,大概是李弘冀殺害叔叔,有些慚愧,據說李弘冀看到李景遂的鬼魂,驚嚇而亡。 李弘冀死後,李璟封第六子李從嘉(李煜)為吳王,居住東宮。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劇照)

至於皇冠落到李煜頭上,有人分析,是情勢所逼。李璟即位時,北方混亂,南唐在江南尚稱強大。李璟因為一改烈祖與民休息的國策,屢次對外用兵,南唐國力日弱,而天下局勢已經大變,後周在柴榮稱帝后,日漸強大,開始對南唐虎視眈眈。

李璟為圖生存,向周世宗稱臣,並且多次表示要傳位與李弘冀,但周世宗不肯。表面上當然是說李璟如何有仁德,不可為了自己而放棄臣民。其實根本的目的,是不希望南唐出現強勢的有軍事才能的君主。

正因為天下局勢已變,一統大局基本奠定,李璟在李弘冀死後,選擇了文弱的李煜為繼承人。因為李璟深知,以南唐國力很難對抗強大的北方政權,南唐最終的出路只有覆滅一條。對抗只能招來更多的殺戮,更快的毀滅。而屈服示弱還有可能苟延殘喘。

北周滅亡後,黃袍加身奪得政權的趙家天子,遵循“先南後北”的國策,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在宋朝的重壓下,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為太子監國,留守金陵。

不久,李璟去世,李煜繼位為南唐國主。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03

說到李煜,就不能不說到他的前後兩任大小周後。李煜的後宮,雖然也是“宮女如花滿春殿”,但他對大小周後的愛情卻始終不變,留下許多故事。

大周后一般稱周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長女。周娥皇通曉史書,精諳音律,採戲弈棋,莫不妙絕,尤工琵琶,曾為元宗彈奏琵琶以祝壽,元宗深為讚歎,賞賜以燒槽琵琶。

周娥皇十九歲時,元宗以其父為社稷元老,將其嫁於時為吳王的李煜。李煜繼位後,冊封其為國後(皇后),恩愛有加。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周娥皇精通音律,曾與李煜雪夜暢飲,娥皇舉杯請李煜起舞,李煜說:“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為我新譜一曲。”娥皇隨口吟唱,揮筆而就,寫成《邀醉舞破》,又創作有樂譜《恨來遲破》,在南唐頗為流行。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麴中的法曲精品,至五代時,因兵亂失傳。李煜曾搜尋到殘譜,命宮廷樂師修繕,但不盡如人意。周娥考訂舊譜謬誤、增刪調整,整理為新曲,並以琵琶彈奏。內史舍人徐鉉通曉樂律,就將新譜出示南唐樂師曹生,問:“法曲節奏柔緩,此曲旋律急促,是怎麼回事?”曹生說:“舊譜確實較為緩慢,宮中有人改訂過,新曲節奏急促,恐非吉兆。”

正是因為李煜和周娥皇是這樣夫唱婦隨的藝術夫妻,所以李煜前期的詞風情旖旎,豔情濃郁:

《長相思·雲一緺》:

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

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遠似去年今日,恨還同。

雙鬟不整雲憔悴,淚沾紅抹胸。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

《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一斛珠·晚妝初過》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這些詞作,雖然不脫男歡女愛,宮闈密意。但從藝術性上說,卻高於同類材的作品。李煜善於用形象的比喻和富有感情的文字,以白描的手法表現意境深遠的畫面。王國維對此評價道:“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小周後名不詳,有人從姐姐娥皇名字說她名女英,此為戲說,周宗次女。小周後比大周后小十幾歲,大周后與李煜成婚後,因為親戚關係,小周後常出入內宮,深得太后喜愛。

據史料記載,周娥皇的病情惡化與其妹的宮闈秘事有關。

乾德二年(964年),大周后生病,將年僅四歲的次子李仲宣置於別院撫養。仲宣在佛像前玩耍,大琉璃燈為貓觸落,幼子驚嚇成疾,竟因此夭折。周後感傷不已,病情加重。

周娥皇生病後,小周後以探病之名常入宮中。小周後容貌美麗,神彩端靜,警敏有才思,後主愛慕她的美貌,就暗中住在一起。娥皇發現後,非常憤恨,面壁而臥,至死不回頭看小周後一眼。此說在馬令《南唐書》和龍袞《江南野史》均有詳細記載,陸游在《南唐書》亦作為逸事收錄。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馬令還進一步考證,認為李煜詞《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所寫即為描繪與小周後的幽會之情事。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清人沈雄編寫《古今詞話》時,亦說:“昭惠感疾,周後常留禁中,故有‘來便諧衷素’,‘教君恣意憐’之語。

乾德二年(964年),大周后死後,中宮空缺;次年九月,鐘太後去世,李煜按制守喪。968年,李煜服母喪期滿,因皇后之位空缺已有四年之久,便立小周後為國後。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04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在洪州抑鬱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為李煜。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陳述南唐變故。宋太祖回賜詔書,派人前往南唐弔祭、恭賀李煜襲位。

在坊間有些論者看來,李煜就是一個亡國之君,驕奢淫逸,同陳後主之流差不多。甚至有些自媒體說,如果李弘冀不早死,南唐大概不會滅亡。

這樣的觀點如果不是故作驚人之語,就是對歷史的走向缺乏真正的研究,其實不值得一駁。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趙匡胤)

其實,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南唐不亡是不可能的。

其一,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北宋統一是歷史潮流,逆歷史潮流而動,只有毀滅。誠如趙匡胤所說的那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其二,南唐國策早有失誤,李璟繼位後,不願意老老實實作一個守成之君,他一改先皇的國策,南唐國運從此江河日下。李璟屢次對外用兵,自以為功業非凡的李璟奢侈無度,國內政治腐敗,國力下降。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於宋,減制納貢了。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

趙匡胤稱帝后,襲佔荊湖、攻滅後蜀,又滅了南漢,南唐滅亡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數。儘管李煜時的南唐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其畢竟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

史載,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徐鉉在《吳王隴西公墓誌銘》也寫到:

以厭兵之俗當用武之世,孔明罕應變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義之行,終於亡國。道有所在,復何愧歟!”

李煜在兵戈之世,而有厭戰之心,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已躬行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面對強大的宋朝大軍,李煜並不是沒有采用任何措施,他首先是立即與宋斷絕邦交,派兵應戰,並親自巡城。時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勳無意為戰,刻意隱瞞戰情,李煜即按罪誅殺以鼓舞軍心。李煜採納陳喬、張洎之策,堅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長途奔襲的宋軍為防禦策略。

李煜還展開積極的外交,致書吳越王錢俶,以唇亡齒寒相勸,試圖瓦解宋與吳越的聯盟;朱令贇戰死後,李煜又命張洎作蠟丸帛書求救於契丹。

宋軍於開寶七年十月出兵,到開寶八年十二月攻破金陵,前後歷時一年有餘,其中,宋軍屯兵金陵城下即達一年之久。戰況雖不利南唐,但雙方亦各有成敗。正是這些地方的反覆爭戰,牽制了宋軍的力量,導致久圍金陵而不能下,甚至使趙匡胤產生動搖,一度打算撤軍休整。

但南唐最後仍擺脫不了滅國的命運。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05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師,趙匡胤封其為違命侯,拜右千牛衛將軍。 同年11月14日,趙匡胤死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改封李煜為隴西公。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如果李煜滅國之前或滅國後即死去,他也不過就是一個亡國之君,即便其詞作,也至多同豔情、花間一般,真就成了陳叔寶一類亡國之君。然而,從開寶九年入汴梁,到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命運又讓他度過了不到三年的時間。

就是這三年,李煜的詞破繭成蝶。

被侮蔑與被損害的亡國之君,按照史書記載,“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衣面。”從天堂跌落地獄,巨大的落差,生活的孤寂、暗淡、憂慮、失望、恐懼,這一切,只有訴諸他拿手的詞,才能長歌當哭,一解心中憤懣。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對於李煜後期詞作,歷代評價甚高。王世貞:“花間猶傷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胡應麟:“後主目重瞳子,樂府為宋人一代開山。蓋溫韋雖藻麗,而氣頗傷促,意不勝辭。至此君方為當行作家,清便宛轉,詞家王、孟。” 納蘭性德:“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沈謙:“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後主疏於治國,在詞中猶不失南面王。”

清代詞人周之琦詩:

玉樓瑤殿本回頭,天上人間恨未休。

不用流珠詢舊譜,一江春水足千秋。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劇照)

除了讚賞李煜的才華,還有惋惜他身為帝王的。

清代詩人譚瑩詩:

傷心秋月與春花,獨自憑欄度歲華。

便作詞人秦柳上,如何偏屬帝王家。

清代詩人郭麐詩也作如此看:

我思昧昧最神傷,予季歸來更斷腸。

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strong>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趙光義)

趙匡胤死後,皇帝換成更加刻薄寡恩的趙光義。有野史認為,宋太宗趙光義曾強幸小周後,小周後回去後大罵李煜,李煜無奈只有躲避,此說在民間流傳甚廣。後人據此創作有《熙陵幸小周後圖》,明人沈德符曾言見過此畫,並說“此圖後題跋頗多”,姚士粦亦說曾見過此畫的粉本(記為《宋太宗強幸小周後》)。

李煜的結局,宋人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元代撰修的《宋史》和明人柯維騏的《宋史新編》等史籍都未明說李煜被毒死之事。

據宋人王銍的《默記》,說後主死於牽機藥。李煜入宋後,宋太宗曾派徐鉉拜見李煜,李煜對亡國頗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聞言不悅。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節,李煜42歲生日,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懷念故國,並命南唐故妓詠唱,宋太宗聽到後非常憤怒,遂賜牽機藥鴆殺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劇照)

牽機藥,據說為中藥馬錢子,性寒、味苦,對中樞神經系統破壞力強,李煜因酒後服藥,酒助藥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後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狀似牽機。

李煜死後,北宋贈為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


分享到:


相關文章: